绵阳走出“西部农村高中的旗帜”:开创史诗级复兴传奇

浩宇说趣事 2024-06-27 15:19:15

低进高出,再造奇迹

高考揭榜日,全网沉浸在晒清北、晒屏蔽生和全省头部学校竞争的喧嚣中。

从中可以看出,让教育回归人、人回归生活、生活回归幸福、幸福回归宁静,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与教育的高峰相比,托起乡村教育的底部力量,让人人有书读,人人都能上好学校更重要,用优质均衡推动乡村教育振兴,才是中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才是教育人真正的使命和担当,才是破解教育焦虑、增加教育公平、做实民生高度的最宝贵的力量。

在绵阳,有一个学校,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以超凡的责任、担当、格局、智慧和勇气,70多年如一日地坚守、奋斗,打造出“西部农村高中的一面旗帜”。

这就是三台县芦溪中学。走进芦中,总有一种震撼的力量,托起中国乡村教育的希望。

今年高考,2021级8班的喻少龙同学,从进校时的2000名外杀到全县前茅,创造了低入高出的神话。

还有对口帮扶的阿坝州学子牙迫,在芦中就读后,考出了阿坝州理科第一的好成绩,妥妥的985。

高考逆袭的喻少龙家长到学校送锦旗以示感谢

近几年来,芦中在反虹吸的道路中愈战愈勇,以全市四梯队的收分线,却年年都有1000多名学生考上好大学,而且人数持续递增,其转化效果,全市罕见。

从绵阳开启教学质量评价开始,芦中连续16年斩获特等奖,中间从未断档,全县唯一,全市少有。

芦溪中学是一部传奇

学校创办于1947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学习,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声誉日隆。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视质量为生命,所获国家、省、市、县各种荣誉称号、奖牌达120余项,赖伟、曾谋、王乾坤、朱玲、程长清、周清云、吴春霞、万伟、羊奕伟、吴成君、黄欢、张龙、左强、林方强、党珍等一批又一批,一届又一届的农家子弟、少数民族子女在这里步入清北殿堂。

芦中成为老百姓读得起、信得过,最能改变寒门子弟个人命运和家庭走向的传奇学校,这在全省的乡镇中学极为罕见。

绵阳市教委向全市高中发出号召“远学球溪,近学芦溪”。芦中还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近10年来,随着城市资源对乡村的虹吸效应和民办教育的高速扩张,不仅全省的乡镇高中所剩无几,县中也举步为艰,芦中也同样受到严重的冲击,大量的优秀教师被挖走,有一年暑假,竟同时被挖走了50多个!

这就造成了成都、绵阳一大批名校的管理精英、骨干教师,许多都来自芦溪。芦中因此被称为“培养教师的黄埔军校”“名优教师的摇篮”。

鸟瞰芦溪中学

芦溪中学,处于芦溪镇,绵阳与三台的中轴线绵三大道上,距绵阳和三台车程20分钟的等距离,同时被绵阳和三台虹吸,除了师资、还有优生、教学资源等等,都是被虹吸的最佳对象。

芦溪中学却迎难而上,奋楫逐浪,发展成为占地300多亩,在校学生近5000名,教师400余人的优质大校。他们不停地守正创新,书写新的传奇。

学校先后斩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四川省首批示范高中、 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四川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新课改样本学校、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四川省应急教育示范学校、 四川省文明校园、绵阳市十大名校等一大批殊荣。

改革开放以来,芦溪中学培养出了两名共和国上将,还有执掌千亿级跨国公司的董事长、总裁,若干政界骄子、商界精英,是绵阳最能培养卓越人才的好学校之一,他们共同构成一个闪耀的星群,将芦溪中学这块人文积淀丰厚的土地映照得熠熠生辉。

芦溪中学是一座丰碑

70余载文脉相传,70余载春风桃李,芦溪中学创立了中国乡村教育伟大的丰碑。

2023年,学校建成校史陈列馆,这是70余年丰碑的展现。是以党委为首的新一届管理团队开启芦溪中学再创辉煌,树“百年芦溪,百年名校”的大智慧。

步入校史陈列馆,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智慧之门。从初创的艰辛到如今的辉煌,校史陈列馆记录了学校在教育领域的不懈追求和卓越成就。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学校对教育的执着与坚持,了解到学校为社会培养出的无数优秀人才。

置身于校史陈列馆,你可以听到过去的回声,感受到学校历史的厚重。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更是一个让人们思考的空间,激励我们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校史陈列馆不仅展示了学校的物质文化,更传承了学校的精神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学校“修德砺志、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自强自新、多元融合”的办学特色和“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芦中精神,感受到学校对学子的深情厚谊和期望。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校史陈列馆集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于一体,一次次让参观交流者赞叹不已。

校史陈列馆的建成,是学校在传承和弘扬自身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更重要的是,为学校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看了,百感交集,还想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学校的杰出校友看了,那种感恩和感怀,将在内心激荡不已,总想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发展;

在校师生看了,总会对标前辈,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让自己争气、为学校争光。

芦中开全市之先高标准建成校史陈列馆,诉说历史、展现骄傲、激励后辈,增强凝聚力,汇聚万千力量,让丰碑更加闪亮,预示着新时代的芦溪教育人奋发图强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创百年名校的航船正浩荡向前。

芦溪中学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过去十多年,城市大虹吸、资本大扩张,教育马太效应愈演愈烈,镇中阵亡不计其数,县中岌岌可危举不胜举。

芦溪为什么能成为全市乃至全省最抗压抗打的乡镇中学?

一是一流的管理标杆。

学校的管理团队,是全县头部中学遴选出来的优秀人才。他们能打胜仗,管理有信度,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率先做到;管理有温度,经常深入一线,与师生们融洽交流。大家合舟共济,荣辱与共,以自强不息勇担当和奋进不止创辉煌。

芦中的努力,也为全县乃至全市输送了大量的管理人才。

二是科学的教师培育机制。

领进门,扣好入职第一扣;送一程,走稳职业第一步;严把关,过好入职第一关;扶一把,实现定点提升等方式进入培养引领。

以立足岗位、规范过关;实践提升,人人进步;制度管理,人尽其才的方式进行岗位实践。

以教师赛课,提升本领;真题测试,研习高考;考核奖励,激发热情等技能比武实现培优提能。

芦中一年合格,二年优秀,三年骨干的梯队式教师培育机制十分成熟,即使出现50多名教师集体被挖的事件,也伤不了芦中教学质量的筋骨,不会出现人才断层断档。

目前,芦中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6岁,既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也有饱满的激情、强悍的战斗力。

每年都有一大批名校毕业的新大生走进芦中,圆了教书育人之梦,开启了崭新的人生之旅。培养名优教师,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始终以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是教师不离校,学校就是全世界。

学校依山傍水,是治学求学的圣地。根据这一优势,学校建起了教师公寓。

绝大多数教师及家属(含一家老小)家住学校。教师一天甚至一周都可以不出学校,没有了路途奔波劳累之苦,有更多精力陪伴学生。这是芦中最独特的优势。

班主任全天跟班,科任教师随时辅导,学生有任何问题均可第一时间找到老师解决。

芦中教师扎根学校,安居乐业,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全时段陪伴学生,少了社会应酬和城市喧嚣,多了育人的时间和治学的严谨态度。

教育与生活深度融合,教师和学生双向奔赴,“教学随处净土,校内就是深山”,教师更多的专注,让学生每天多进步一点点,用热爱与奉献奏响了动听的芦中教育之歌。

四是芦中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文化。

芦中为什么能长期站在西部乡村高中的顶峰,做出了大批城市高中都难以企及的教育贡献?靠的就是“自强不息、奋进不止”的精神文化,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满怀教育情怀的优秀人才为之奋斗。

在城市资源和资本的虹吸面前,他们始终勇争一流的质量意识、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 精诚协作的团队意识、无私无悔的奉献意识、永不满足的创新意识,出色地打赢了乡镇高中保卫战。

特别是近年来,在弘扬“自强不息、奋进不止”芦中精神的基础上,形成“自强自新、多元融合”的办学特色。兼顾“兜底”和“拔高”,追求“一个都不能少”,实行“内外融通、教研相长”的培养路径,帮助学生突破“应试”重围,全力办好公平、均衡、普惠、优质高中教育,把一切乡村教育的“不可能”变为美好的现实,持续擦亮芦溪教育名片。

开创史诗级的复兴计划

近几年来,以学校党委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抓住乡村振兴,县域高中振兴的历史机遇,认为芦中教育的航船正赶上“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大好时机,在反虹吸的基础上提出芦中复兴的长远目标:把学校建成高质量、有特色的西部名校。

从当年全市唯一的芦溪,全省唯二的球溪芦溪,到西部名校,这就是史诗般的镇中复兴计划。

复兴计划有三大标志性事件——

一是争创省一级示范学校(即原来的国重)。

2023年,这项工作已全面完成,省专家组给予芦中高度评价:学校治理有措施、教书育人有情怀、教师发展有动力、五育并举有特色。

“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这之前,全省的乡村高中只有一所镇中斩获!如果创建成功,在芦中的发展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标准建成全市乡村高中唯一,全市少有的校史陈列馆,浓缩学校70余年办学历史;绘就“我们从这里出发”彩虹梯步,寓意行稳致远,不忘来时路,进一步凝聚力量,激发镇中复兴的昂扬斗志。

三是学校能级全面提升,比肩甚至超越一流的城市学校。

建成现代化的科技实验大楼,这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数字化地理教室、理化生实验室、综合探究实验室,承载着创新的使命,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建成博雅艺术中心,艺术大楼配备了一流的专业设施,包括音乐室、舞蹈室、绘画室、书法室等,打造了博雅艺术长廊。这些设施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不仅为师生们提供了优越的创作空间,更是对艺术教育的极致追求。

学校开设有青弦合唱团、青衿汉服社、青影拉丁舞、青意民族舞、青风书法社、青绘美术社、青艺手工坊、青美动漫社。鼓励师生们勇敢尝试,挑战自我,发挥无限创意。在这里,没有固定的框架和束缚,只有无限的可能和机遇。

学校特色校本课程逐渐走向成熟。近年来,学校整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构建了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开发特色校本课程78门,其中自强课程22门,自新课程21门,多元课程14门,融合课程21门。稳定成熟的课程达31门,吸纳众多学生选修,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需求。

步入芦中,校园校舍干净整洁,操场上体育比赛此起彼伏,师生们生龙活虎。

在芦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教师脸上有微笑、态度有宽容、言行有品味、教育有耐心、育人有理解、上课有趣味、教育有鼓励、作业有讲究、教学有成效、经验有特色,学生宽厚大气、自信快乐、智慧阳光,他们能和教师一起在操场上跑跑跳跳,在教室里读书朗朗。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幸福的教师,自然教出了幸福的学生。

这不仅仅是虎眼的感受。

2023年2月,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章昉副院长在芦中调研时曾说:“目前,芦中的面貌焕然一新,学校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芦中,是我所见过的四川农村高中里面办得最好的学校。”

芦溪中学因芦溪镇而建,芦溪镇因芦溪中学而兴。

芦溪镇是全国的重点城镇,三台县域副中心,绵阳“双300”国家I型大城市建设产业南进、城市南进的重点发展区域,现有常住人口约15万人,比西部许多县城还要繁华。

因为芦溪中学的崛起,芦溪镇拥有多所初中、小学和幼儿园,共有教职工和学生3万余人,相当于坐拥在绵阳城南近郊的一座教育小镇,因此,有人把芦溪中学比喻成西部的毛坦厂中学,赞誉她为绵阳乡镇振兴、城乡融合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介于芦溪镇和芦溪中学的发展定位,芦溪中学已经超越了区域的范畴,她就是一所坐落在绵阳南郊的西部名校,从绵阳城中心临园口出发,到教育园区和到芦溪中学的时空距离基本一样,求学十分方便。

好学校,好人生。选择芦溪中学,就是选择与时代同心同向,与社会同频共振,让人人出彩的生命域场。

0 阅读:186

浩宇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