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关闭7万家!中国最“暴利”的行业,正在被年轻人抛弃

新新愣是 2024-06-08 11:59:49

对于KTV,很多人觉得它既亲近又陌生,亲近的点在于,几乎所有年轻人都曾踏足过,而陌生的点则在于,很多人似乎已经很久没有去过如此喧闹之地了。

当年KTV最火爆额时候,还衍生出许多热梗,比如“麦霸”、“切歌”、“撒花”、“唱嗨了”!当然这里也有许多人关于青春的回忆,比如唱歌表白,生日聚会,在昏黄的灯光下第一次牵手等等。

可鲜为人知的是,在少有人光顾的几年时间里,KTV整个行业也经历了辉煌到落寞的巨变,那究竟是什么让曾经最“暴利”的行业跌下神坛?

KTV的辉煌时刻

KTV最火爆的时候,全国的门店数量突破12万家,毫不夸张的说,有商圈必须有KTV,甚至在繁华路段会同时开有多家KTV,即使如此扎堆,生意依旧火爆,逢年过节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情况。

在万达少爷王思聪在北京某KTV一夜豪掷250万之前,不少歌星和业界名人也经常出入豪华KTV,比如一代天后王菲和那英,就曾多次被拍到和朋友一起聚会唱K。

那个时候KTV的主要消费群体是80、90后,公司团建、升职加薪、考试失利、同学会等都选择在KTV,这里能唱歌、能喝酒,可以肆意挥洒,尽量宣泄。

当然也有装修富丽堂皇高档的KTV,比如90年代中期,上海静安区钱柜KTV,这里的环境更优雅,服务更高端,包厢的私密性更强,是有钱人和生意人洽谈业务的最佳场所。

2000年以后,中国市场上的KTV更加多元化,也更能够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而且出现了量贩式的平价KTV,其性价比更高一些,还细化了不同时间段的套餐服务,周末人流量大,价位高,工作日时人流小,价格便宜。

一时间,KTV成了全民娱乐的方式,在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去过KTV,甚至会被贴上落伍的标签。

KTV的现状

烟花在绚烂之后,就是走向黑暗,至2015年以后,全国的KTV数量减少了7万多家,曾经一房难求的豪华大包,也逐渐变得无人问津。

据业内人士称,曾经一个包间消费2—3万屡见不鲜,富二代们一掷千金的场景稀松平常,可随着KTV市场的降温,如此大手笔早已是可遇而不可求。

即使有人用了豪华包间,也是维持在最低消费的标准,卖储值卡或者给卡内续费更是难上加难,好多老客户在卡内余额消费完毕以后,就再也不来了。

经过疫情的洗礼,截止到2020年,KTV的客流量下滑到80%,现在依旧在逐步下滑。

那么,流逝的客流都去了哪里?

随着新型的娱乐方式崛起,人们的业余生活越来越多元化,比如露营、剧本杀、还有疫情过后的报复式出游,或者躺平在家刷短视频。

2022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高达238.9亿元,这是00后们最钟爱的社交活动,同样都是密闭的空间,但是剧本杀更注重参与感和体验感,有探索,有解密,有悬疑,让玩家身临其境,欲罢不能。

还有新型的出游方式——露营,它的市场规模在2022年接近300亿元,特别是在旅游假期,没有一块草坪能逃过一顶帐篷。

而且露营的方式多种多样,音乐会+露营、赏花+露营,旅拍+露营,这不比带着密闭的空间,闻着烟味和酒味更有意境?

要知道在KTV豪横霸道的时期,不允许自带酒水和食物,一听5元的可乐,进了包厢转身38元,更不要说那些啤酒和瓜果零食。

露营就不一样了,食物自带,有钱了带贵的,没钱了带便宜的,还可以自己DIY果茶和烧烤,更重要的是蓝天白云、花草树木这些自然景色免费欣赏,主打一个性价比。

在KTV有些歌曲也并非想唱就能唱,甚至有时候还需要VIP会员,另行充钱唱歌,再加上嘈杂的环境,消费体验逐渐下降也是意料之中。

新事物总会代替旧事物,但是代替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KTV商家们也在极力自救,比如把消费群体定义到中老年人,因为他们曾经是KTV的消费主力军,来KTV展示一下昔日歌喉,怀念一下青春风采,也未尝不可。

如果有一天,KTV的包间里传出来的不再是热辣劲爆的流行金曲,而是京剧越剧也不必吃惊。据统计,60后、70后如今已占据传统KTV的用户数量的近八成。

或许这能挽救走向衰亡的KTV,毕竟银发群体的经济实力不容小觑,他们有钱又有闲,但是让这个夕阳产业再次焕发出生机,依旧道长而路远。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每一个行业都有没落的时候,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才是生存的王道。

参考资料:

光明网:2021-08-13:KTV风光不再已成“夕阳产业”?

央视财经:2021-02-27:KTV不再是年轻人的“主场”,老年人成K歌主力军!原因是啥?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北青热点:2021-07-21:从野蛮生长到艰难求生,KTV的未来在哪里?

0 阅读:476

新新愣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