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待遇不公平,本身就意味着社会体系的不公平

罗sir职话 2024-06-04 16:06:18

从数据来看,机关事业单位员工、企业职工和农民工三者退休后的待遇不公,有扩大之势。

养老,是一个商业化社会里最重要的底线,没有之一。

从一开始的少数人富裕带动大多数人富裕,在引入市场的初期,我们的确很难去做到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和腾飞,到今天社会资源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养老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扩大,养老体系的变革,迫在眉睫。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养老社会保障,存在着诸多的不公现象。

首先就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都无需缴纳养老保险费用,退休后养老金高度依赖补贴,替代率(退休后收入和退休前收入的比值)一度超过80%,到了扩张的地步。

和企业职工作为对比,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养老待遇显然更好,因此我国从2014年开始养老金并轨试点,但十年时间过去,二者差距反而越拉越大。

根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退休者月均养老金分别为2741.5元和2063.9元,两者差距还不算特别大。

但是到了2022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月均养老金变成了6099.8元,而企业职工退休月均养老金则只有3148.6元,差距扩大近1倍。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作为一个中等发展国家,我国热衷于考公的人如此之多,从种种角度来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在诸多社会资源方面,显然有着更好的资源。

除此之外,养老金体系还存在着“统账结合”的转轨成本。在建设养老金体系早期,未充分缴费的老职工数量庞大,原来为其养老待遇负责的国企和地方,也没有向后来的统筹基金注入相应资金。

再加上地方普遍挪用个人账户,最终形成了养老金上万亿元的空账,在经历“做小做实”尝试失败后,2013年决策层开始定调“完善个人账户制度”,近年来各界聚焦养老金财务空实以及规模大小的讨论一直未有共识,这也为我国养老金体系变革,带来不确定性。

回顾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这其中的资源倾斜问题,在历史的局限性下,早期未充分缴费的老职工数量庞大,如今却靠着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领取退休金,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人口开始历史性减少,未来养老金体系面临的挑战,一点也不比我国的宏观经济挑战小。

由于我国现阶段养老金实行的“现收现付”,因此理论上今天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其实是发放给已经退休的老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而这一批上班族退休后,也高度依赖未来的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

而人口问题,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因素。

2022年,我国迈入近61年来首次人口负增长拐点,65周岁及以上老人人口占比14.9%,抚养比(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也突破20%。

有关机构也预测,我国养老保险将从2019年的2.65个人养活1个人,降低到2050年的1.03个人养活1个人。

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1个上班族,供养一个退休老人,如果是以今天机关事业单位月均养老金6099元计算,在除开该上班族自己的生活开销之外,这意味着该上班族的月收入至少需要达到上万元。

但现实情况是,根据2019年北师大研究报告的数据,我国月均收入5000以上的,仅仅只有7000万人左右。

哪怕是一个上班族供养一位企业退休职工,以月均养老金3148元来计算,该上班族的月收入也至少需要达到6000元。

从数据来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的退休金比许多上班族的月收入还要高,也成为了不争的事实。

这个问题若是得不到解决,将严重考验着我国上班族的养老压力,以及对不同退休群体之间社会资源严重失衡的公平性。

这里额外提一点,根据有关机构的预测,我国养老保险已经是2019年的2.65个人养活1个人,但很多上班族肯定感受不到五险一金的成本有这么高。

之所以这么说,更大原因还是因为企业为个人承担了极高的成本,这几年我们提到民营经济难,上班族难,背后除了宏观经济增长的放缓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经济学家周其仁所说的“制度性成本”太高。

何谓“制度性成本”太高?

权利寻租、市场有效性无法得到全面释放、民营资金准入限制等等,这些都可以算作制度性成本,当然还有我们的养老压力。

养老成本越摊越高,最终只会不那么均匀地分摊到每一个上班族身上。

随着我国劳动力和老龄化的此消彼长,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蝴蝶效应”也尤为紧患。当前职工缴费用以支付退休人群养老金的现收现付制首先直面冲击,未来随着年轻一代的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养老激励效果削弱,参保意愿下滑,最终压力将会传导至社保基金本身。

根据多项专业机构的研究预测,距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耗尽仅剩10年左右。

而10年后,我国所面临的养老负担只会越来越大。

除了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员工之间的差异拉大之外,还有一个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群体,那就是农民工。

尽管从数据上来看,农民工群体并不在上班族所要承受的“养老体系”下,但人数更多的农民工,显然又是许多上班族的父母,由于他们的社会保障几乎没有,收入也不稳定,因此他们的退休生活,更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今年3月份两会的第一天,我们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就被提高了20元,20元当然很少,但一年下来240元的增加,对于没什么收入来源的农村老人来说,也是一笔数额较大的收入。

但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群体对比,两者差异则在几十倍。

增加20元,看起来不多,但要知道此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群体的每月退休金也就一百元左右,除了北上广深几个一线城市之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民群体每月退休金都不会超过五百元。

更多的,哪怕是在已经增加20元的基础之上,大部分农民的每月退休金依然只有一百多元。

和机关事业单位月均退休金的6000元对比,两者差异在几十倍,毫无疑问这是巨大的社会资源的倾斜。

但机关事业单位群体是弱势群体吗?显然不是;他们是中低收入群体吗?至少也算不上,未来我国深度老龄化,我们需要保障的显然不是那些生活本来已经较好的老人,而是那些有可能面临食不果腹甚至是子女不怎么管的农村留守老人。

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保障,急需加强;我们不应该把本就不多的养老资源去倾斜到机关事业单位群体,而是更应该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退休后生活。

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他们发现自己每月辛辛苦苦积攒的养老金,最终在“现收现付”体系下交给了已经退休的老人,更大程度上,这还和他们的父母无关,那么这本身也是一种遗憾。

一个健全的老龄化社会里,重要的不是那少数衣食无忧的老人,更重要的是大多数没有医保社保的农村留守老人,他们才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于情于理,我们也应该拿出更多的社会资源倾斜,而不是去提高那些本就生活优越的机关事业单位群体。

只有牢记初心,才不会本末倒置。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0 阅读:17

罗sir职话

简介:乐观的悲观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