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门口张贴“严禁职业打假人入内抓住后果自负”评论炸锅

洛河神赋 2024-06-04 08:38:41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职业打假人”这一新型行业在公众视线中日益引人注目。他们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随机出现在各种商铺和场所,目的仅为查实产品和服务的真实程度,以保护更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一“卧底”式的打假方式,对于那些久行乱里的不标准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阻力和警告。

也有少部分商家对他们的“过分”检查表示不满。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分享了一张照片。照片拍摄于某市场门口,张贴的硕大公告写道“严禁职业打假人入内,抓住后果自负”。这番“戒严令”一出,立即在网络上掀起热烈讨论。

有网友指出,这张公告其实已经意味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任何一个商家,如果经营正规合法,都不会如此防备和警告消费者的监督。

相反,这反而暴露了该菜市场内部可能存在问题,唯恐事实败露,才恼羞成怒地下此逐客令。也有人提出质疑--工商执法人员难道不也是在进行相似“职业”吗?他们同样也会遭此禁制吗?

更多网友发表看法称,虽然打假人和网友不是国家机构,但就维护市场环境,惩处不正之举来说,他们的作用可能大于目前体现的监管力度。现阶段,市场监督工作存在一定监管盲区,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商讨解决方案。

只有真正纠正了乱象,商家才有资格对打假行为提出质疑。否则,这只能解释为回避责任和利用权力保护不当利益。

也有人表示,打假行业中少数人存在滥用职权之嫌,必须予以纠正。但不代表这个职业的正当性本身。如果店家确有问题,应通过合理途径解决,而非一刀切地排斥人员考察。

实际上,如果店家经营诚信,完全可以采取更开明的态度进行解释和配合。一纸戒严令只会造成更深的质疑和不信任。

此事上传到网上后,广大网友对于当前市场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作为重要的社会利益相关方,消费者的权益应该得到最佳保障。

有网友指出,目前市场主管部门的监督力度和执法水平还不如个别打假人。监管盲区和漏洞较多,难起到充分约束不正当商家的作用。加之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容易形成监管漏洞。这就给了一些不法商家照兜了圈子的机会。

也有网友建议,应全面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可以考虑设立第三方社会监督机构,吸收公益性质的打假人加入。同时也要加强现有主管部门的执法力度和责任追究。

不光监督商家是否违规,也要监督监管部门是否履职尽责。只有监管各方面都很紧,商家才最利于正轨运营。

还有网友提出,鼓励及时公布企业违规信息,实现信息对称。如举报渠道畅通,监督更好进行。同时给予社会监督者一定支持和保护。避免监督升级为报复,这对整个社会都没有好处。

完善市场监管需要各方共同参与。监管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公众也要关注市场秩序,商家应诚信经营。只有通过长期探讨完善,体现利他与合作精神,市场环境才能持续健康良性发展,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保障。这项工作正待不断完善。

0 阅读:0

洛河神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