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不到,在中国书画收藏界,他是“老大”

国粹有画香 2024-06-27 12:52:51

当年,沪上年轻的才俊谢稚柳为了拜观已经八十高龄庞元济的藏品历史名画董源的《夏山图》,登门求教。谢稚柳不仅如愿的大饱了眼福,还享用了庞老为稚柳后生提供的丰盛午餐,老少把酒言欢,传为佳话。这是中国收藏界一段朴素无华的让人倍感亲切的历史记忆

真正收藏家都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收藏规模越大,越有眷恋情结,不肯轻易交易来赚取藏品的利润。他们为爱而藏,为嗜而藏,为信仰理想而藏。 “民国六大收藏家”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迁,堪称“20世纪六大中国字画收藏家”。

庞元济

庞元济,因其收藏书画数巨量,被称为“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家”,在收藏界与张伯驹并称为“北张南庞”。

家产丰厚 子承父业

庞元济旧宅

庞元济(1864~1949),字莱臣,号虚斋,浙江湖州南浔人,是南浔近代巨富“四象”之一——庞云鏳的次子。

唐· 阎立本《锁谏图》(局部)(明人摹)庞元济旧藏

湖州南浔的周昌富、顾氏兄弟、金城、张钧衡、蒋汝藻、刘承干等都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收藏家,他们大多数都是经营蚕丝致富的。 庞元济的父亲庞云鏳也是靠经营蚕丝起家,并结识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成为莫逆之交,由此涉足军火生意,使其家产更为丰厚,得以跻身“南浔四象”之列。

因为庞元济的哥哥早夭,他就被当家中的长子教养。

五代·董源 《夏山图卷》(局部) 庞元济旧藏

光绪六年(1880),庞元济考中秀才,后屡试未中。光绪十五年(1889),其父以儿子的名义,向清廷献银十万两用以赈捐豫、直灾害,慈禧太后特赏为举人,补博士弟子,并例授为刑部江西司郎中,特赏四品京堂,因此,被称为四象中“庞家的面子”。庞云鏳去世后,庞元济实际上成了庞家的掌门人。

庞元济子承父业,创办实业,是位颇具经营头脑的实业家。他不但在南浔、杭州、苏州、上海开办丝厂、纱厂、造纸厂和印染厂,而且在上海、江苏吴县和吴江、浙江绍兴和萧山都拥有许多产业,包括米行、酱园、酒坊、药店、当铺、钱庄和房地产。

嗜画入骨 大批收购

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 庞元济旧藏

清末民初朝代更迭,社会动荡,收藏世家因遭兵乱而不能自守,纷纷抛售所藏,庞氏凭其眼力大批收购,历时30多年,收藏颇丰,蔚为大观。 其中有:唐代藏品有阎立本《锁谏图卷》、韩幹《呈马图卷》、王维《春溪捕鱼图卷》、周昉《村姬擘阮图轴》;五代藏品有赵驸马《神骏图卷》、董源《夏山图卷》、张戡《人马图轴》、巨然《流水松风图》;宋代藏品有宋徽宗《雪江归棹图卷》、赵子固《水仙图卷》、钱选《浮玉山居图卷》、李嵩《西湖图卷》;元代藏品有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黄公望《富春大岭图》、倪瓒《渔庄秋露图轴》、王蒙《青卞隐居图》、王冕《墨梅图轴》等。这些都是在美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地位的著名画作,件件都堪称传世孤品。

唐· 韩幹《呈马图卷》 庞元济旧藏现存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

元·王蒙《青卞隐居图》 庞元济旧藏

元·王冕《墨梅图轴》 庞元济旧藏

另外,庞元济还收藏有“明四家”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清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以及“清四僧”弘仁、髡残、八大、石涛等大家的精品之作,无不为艺苑珍品,人间瑰宝。

鉴赏印鉴 庞元济旧藏

作为收藏大家,庞元济的收藏鉴赏印鉴众多,所见有:庞元济印、虚斋审定、虚斋珍赏、莱臣心赏、庞莱臣珍赏印、臣庞元济恭藏等,这些都由著名篆刻家赵叔孺、王大炘、胡钁、吴昌硕、汤临泽为其刻印。

宋徽宗赵佶《鸲鹆图》 庞元济旧藏

收藏经历二三事儿

宋· 赵子固《水仙图卷》 庞元济旧藏

刚开始收藏,庞元济是看见好的就收,没有明确的目标。后来,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构建了自己的收藏体系,按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收藏。按他自己的说法是:“搜罗渐及国初,由国初而前明,由明而宋,上至五代李唐循而进,未尝躐等。”又说:“惟好之既笃,积之既久,则凡历代有名大家,盖于是略备焉。”

五代 ·巨然 《百滩度流水万壑响松风》 庞元济旧藏

有意思的是,庞元济之藏画,不藏书法,对书法的轻视,似乎到了藐视的程度,他出版的五部书中,没有一幅书法作品。原因或许来自于当时的古玩行“好字不如烂画”的流行观念。

庞元济是一位心胸开阔的收藏家,不像某些玩“秘藏”的收藏家那样,不肯将自己的藏品轻易示人。但是,如果真想亲见“虚斋”的藏品,还是要讲点规矩的。“虚斋”会按照收藏家的实力和鉴赏水平来提供藏品,供你欣赏。对于一般的收藏家,主人会给你看一些类似“四王”的作品。只有像张大千、吴湖帆这样的大收藏家,才可以看到庞莱臣收藏的国宝级书画。

五代· 董源《夏山图》 庞元济旧藏

有一次,谢稚柳渴望拜观董源的《夏山图》,当时的谢稚柳只是沪上艺坛出道不久的青年才俊,却很受庞元济的优待。八十多岁的庞莱臣不仅陪他看了《夏山图》,还一起讨论了鉴赏问题,中午又请谢稚柳吃了顿西餐。可谢稚柳看在眼里拔不出来,午饭后提出还想再看《夏山图》。庞莱臣体力不支要去午休,便叫养子庞秉礼陪同,让他看了个够。这次经历,让谢稚柳终生难忘。

元·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 庞元济旧藏

与众多民间收藏家不同,庞元济的在财力方面没有丝毫问题。

早在1915年,就有人对年过半百的庞元济赞誉说,“虚斋主人收藏甲于东南”。后人对庞元济虚斋的赞誉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比如,称他是“私家收藏之富为全国冠”、“在海派收藏界坐头把交椅”、“近代大收藏家中的顶级大师”、“在众多书画收藏家中,仅有这一位可以称得上是‘冠绝全国’的大收藏家”。在目前业界公认的二十世纪字画收藏六大家中,庞元济的虚斋位居首位,其他五位是张伯驹、吴湖帆、张大千、张葱玉、王季迁。

宋· 李嵩《西湖图卷》 庞元济旧藏

1925年,庞元济61岁时,此时已经到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各地的有钱人纷纷来上海避难。而在庞家门口,那些昔日显赫的“故家名族”们接踵而至,大包小包地拿出各家的传家宝,来找庞元济求售。其中,庞元济“一锅端掉”狄平子的收藏,是业内一则有名的掌故。

狄平子(1873~1941),是康有为唯一的江南弟子,是当时有名的《时报》创始人,还办过有正书局,出版过《小说时报》、《妇女时报》等。他所藏的书画,除了清代的“四王”外,还收藏了一些唐、宋、元三代的名迹,如董源的《山水图》、黄公望的《秋山无尽图》、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等,都是赫赫有名的杰作。狄平子缺钱之际,正是庞元济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于是庞元济便斥巨资将狄平子收藏的书画一口吃了下去。

殚精竭思 养护国宝

庞元济曾在《虚斋名画续录》中自序道:“因思古人所作,殚精竭思,原冀流传后世,历久勿佚。”

黄公望《富春大岭图》 庞元济旧藏

同为南浔人的清代碑传文通检作周庆云在《浔雅》中用短短几句,将庞元济一生的藏画、绘画、著画三大艺术成就与贡献,作了精辟的概括:“元济自幼即好收藏,垂克不倦,往往不惜巨资,得稀世之珍,因所蓄既广,乃通画理,所作山水摹仿居多,颇得神似。至论收藏名画,甲于东南,名闻瀛海。其著录尤详,载历代题跋并印记,故国粹之宝存赖此录以传,鉴古者得以考证焉。”

王蒙《青卞隐居图》 庞元济旧藏

作为实业家,庞元济投资兴办一系列企业,在竞争激烈、祸福无常的商业战场上奋力拼搏并取得成功;作为名重一方的大收藏家,在兵燹之际能耗尽其毕生精力和资力“披沙拣金”,全力搜求,保护了我国一大批的绘画艺术珍品;在对中国古代书画这种负责中,把自己生命的意志力张扬到了极致。

0 阅读:25

国粹有画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