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区“拆迁热”看福厦土拍真面目,本市国企兜底实为转移支付

冬易聊房产 2024-04-03 05:24:53

今年一季度以来大家都已亲眼目睹楼市地市是多么凉,各城市土拍数量急剧下降,跟前几年已经远远没得比,唯有福州市区是个例外,依然一拍地就是十好几块。之所以各地土拍变得这么“不积极”,倒不是因为不想,而是财力实在不行。本市国企兜底能力接近极限,只剩下少数财力强的地区还能坚持。

3月30日福州四城区2024年的第一场土拍就很典型,拿出地块数量、面积依旧冠绝全省。尽管大家心知肚明绝大部分会由本市国企拿去,但还是在开拍前下架三块地,充分表明现有资金必须量入为出,这现象就值得深入探讨。

以往文章我反复介绍并强调一个基本概念:本市国企兜底就等于这地没拍出去,楼面地价是高是低没有意义。反正横竖都是本市的钱,都在财政口袋里,只不过“左口袋放右口袋”而已。

这个观点相关职能部门的某些工作人员很不认同,他们偶尔会跳出来反驳。这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以福州为例来分析这个问题。福州财政是一个大口袋,里面还有好多个小口袋,有市属国企、有六区、有县市。有句俗话叫做亲兄弟明算账,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兄弟姐妹争家产,其实各区县也一样,都希望市里往自己地界多投点钱。

像鼓楼区和思明区这种搞“总部经济”的地方税收就很充足,就算不拍地也有钱花,其他区要是单靠税收那可够呛。尤其晋安、仓山,地盘那么大,人口那么多,还有大片农村需要养活。低头一看底下那么多张嘴要吃饭,税收又比鼓楼少得多,此时靠什么来支撑?当然只能靠卖地过活。

多年以来,晋安、仓山一直是福州市区最大的土地粮仓,即使外地房企不来,市属国企也会兜底拿地确保晋安、仓山财政正常运转。在某种意义上,这也算是福州版的“转移支付”。

这便是为什么在品牌房企大多“爆雷”,楼市凉透之后各区依然对拆迁很热衷。这回撤下晋安、仓山三块地,说明市里资金也有限,不可能你张嘴要钱全都给,不等于拆迁马上能兑现。

既然过去两年晋安区是绝对的主角,三远、王庄、火车站北侧各村等大规模拆迁卖地换回天量资金。那今年就得回过头来帮衬一下仓山,首场土拍14块,仓山占了11块。眼瞅着城南土储位置太偏房不好卖,那就先把地段稍好的金山高宅分一下。

相比于厦门土拍,福州市区卖地坦坦荡荡,外地开发商要买就自己竞价,不要反正本市国企自己拿下,没必要苦心安排几家国企互相抬价装模作样。围观的人大多不傻,都知道这种地价推得再高毫无意义,强行演戏既抠脚又尴尬。

不过看到这里大家又有疑问,既然本市国企拿地也是城市内部的“转移支付”,那理应帮扶弱者,毕竟岛外穷岛内富。可厦门怎就反着来呢?这回土拍两块地,思明区的拼命加价,岛外各区向来底价成交,而且近两年岛外土拍数量明显减少,特别是最穷的同安、翔安得到的支援反倒最少。

这回“思明抬价海沧底价”的现象,除了弃岛外守岛内,弃湖里守思明的必然趋势外,也必须指出其实厦门国企也没办法。像建发、国贸、象屿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必须对股东负责,不能为所欲为,拿地之前也得考虑能不能卖得掉。明摆着岛外房子滞销,就不可能闭眼拿地堆积坏账。

去年同安土拍仅仅拿出三块地都黯然下架就是真实写照,上市公司人家兜底也要考虑房子能不能卖得掉,要不然每年季报、年报怎么发?更何况在人家眼里岛内才是厦门,厦门的钱当然要给厦门花,能分一点残羹剩饭给岛外就是莫大的恩宠了。

0 阅读:10

冬易聊房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