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HR为何谁做谁尴尬?

钦泽练八段锦 2024-05-28 00:16:01

几乎每家企业都会设置HR岗位,说明企业知道HR的重要性,果真如此吗?一方面,很多HR并没有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对HR并没有重用。

HR在企业中,似乎总是被归为另类。

地位尴尬,所以难做

接触的HR比较多,尤其是民企的HR负责人,发现他们都很焦虑。

1、边界模糊

HR在民企的地位一直很尴尬,每家企业都有许多基础人事工作要做,也有一定的专业性,至少需要专业上的经验和熟练度,这方面跟财务很相似。

但HR又不同于财务,因为边界更加模糊。老板们会对HR寄予更高的期望,能够将人员管理提升到新的台阶。此外,HR往往还同时要兼顾行政工作,使得原本就繁多的事务性工作更加杂乱。

工作繁杂

好像什么都该做,又好像什么都很难推动。

2、与业务无缘

在任何一家企业中,谁能推动业务发展,无疑谁的价值最大。

HR偏偏与业务无缘,业务发展好,功劳记不到HR头上;业务发展不好,HR与其他部门一起背锅。在很多人眼里,HR看似很忙,其实都是在没事找事,因为没能为业务创造太多价值。

招聘是有价值,但招的人总是不好用。培训是有价值,但总是看不到把谁培养起来了。考核纯粹浪费时间,不考也知道谁好谁差,考了反而闹出各种状况。文化活动就是瞎折腾,提前团建就头大。

你看看,很难说有多少价值。

HR也想自救,抱着“三支柱”的“福音”,说动老板做HRBP。但要么被杂乱的基础人事或行政工作缠身,要么被业务部门排斥,要么彻底成了业务部门的人,总之成了四不像。

3、不得人心

HR为所有人服务,看起来大权在握,却总是容易得罪人。

老板大多不了解HR专业,不停给HR加码,却提供不了足够支持,遇到问题往往也分辨不清孰是孰非。认为HR是心腹、自己人,于是“大义灭亲”。

中高层管理者对HR的认知更成问题,要么认为HR总是找茬,要么认为很多工作应该是HR主责,相互间很难良好协作。

基层员工则普遍对HR充满敌意,只要HR来找谈话,准没有好事。有些基层员工则把HR当成“知心姐姐”,有困难找HR反映,有困惑找HR诉苦。有些HR一激动没把持住,越来越同情这些员工,屁股坐反了,离老板越来越远,这样的HR得了一小撮人的人心,却没能得到多数人尤其是老板的人心。

HR工作的五个层次

为何说HR的边界模糊呢?因为能够将太多工作纳入其中。

HR六大模块

传统的HR六大模块,早已深入人心,多数HR以此为目标,HR考级也是以此为标准。然而六大模块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是确定了HR工作的六个类别,却没有明确HR工作完善的路径。有的HR好像每样都做了,却似乎样样没做好;有的HR做了几样,却不知接下来如何更进一步。更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将六大模块的推进与企业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很多HR并不知道。

HR三支柱模型

要论深入人心,接下来就是HR三支柱了。三支柱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提出了HRBP,也就是HR要渗透到业务中,为业务做更多贡献,而不只是定位于普通的职能部门。

大致可以将HR工作分成五个层次:

1、人事工作:招聘、录用、社保及公积金、人事档案、考勤、工资表、退工等。

2、团队工作:考核、盘点、培训,为管理者提供团队管理支持,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团队能力。

3、维稳工作:劳动纠纷、文化建设、各种面谈,还要熟悉相关政策,能够尽可能保障公司利益。

4、业务支持:熟悉业务,帮业务部门设计各类管理方案,能直接推动业务发展。

5、变革推动:具备更加体系化的方案设计能力,比如组织、考核、激励、人才分级与培养等,协助老板推动管理变革。

多数HR只能做到第二、第三层次。人事工作不用说,这是HR最基本的事务性工作,专业度差异大不到哪去,最多在熟练度和经验上有些差异。团队工作则是HR除了人事工作之外做得最多的工作,但做了不代表能做好,专业度差别很大。更重要的是,团队工作不是HR自己埋头苦做就能出成绩的,必须与各层级管理者打配合,而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素养普遍较低,无疑会拖了HR的后腿。

维稳工作本质上应该属于第一层次的人事工作,属于员工关系管理的范畴,只不过这部分工作对企业影响较大,要么有很明显的成效,要么造成连锁的负面影响,全看HR的专业水平。在这部分工作中,HR需要熟练了解政策,有丰富的经验和沟通技巧,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站在企业一方的坚定立场,最后这两项尤为难得。能将维稳工作做好,已经算是HR中的优秀者了。

业务支持难在既要精通HR专业,又要对业务有相当的了解,有此背景的人很不好找,刻意培养又未必能成功。团长加政委的组合其实是最佳配置,但在大多数企业中人才有限,这样的配置未免太过奢侈。而如果HRBP做不到政委的高度,要想发挥太多价值就很难了。

HRBP

变革推动难在要有高度,能够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洞察全局,能做到这个层次的HR更是微乎其微。做个类比,财务部门的人做到财务主管、财务经理甚至财务总监,关注的重点都是财务报表、财务分析、资金管理、税务事项等,但CFO则完全不同,非财务背景的人也可以胜任,因为做的事完全不同。

HR工作的一大特点,是人人都可以说不好,人人都可以讲得一套一套的,但很少有人真地深入理解HR体系,很少有人能够真地搭建起完善的体系。HR不是一个封闭的部门,几乎与所有部门打通,也受到所有部门的影响。与财务管理、法务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等不同,HR管理其实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不只是一个专业领域的管理。

要指望做人事工作出身的人达到这样的高度,实在是勉为其难。而面对这样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其他背景的人很少有愿意做的。

老板希望HR什么样?

老板都很有能力,也都很善于学习,这毋庸置疑。然而也不得不承认,很多老板对HR专业知之甚少,而且因为将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很难在HR方面成为专家。

尽管多数老板不是财务出身,但因为财税的重要性,多多少少会在财务上花大量精力。HR则不同,很多老板只知道有设置HR岗位的必要性,也大概知道HR的范畴,然后更多就只指望看结果了。

因为对HR知之甚少,老板们内心的HR标准基本是模糊的,多数时候是通过自认为与HR相关的事项来判断HR做得好坏,或者在道听途说了各种言论或所谓经验后交待HR照着去做,却没有太多细节。

很多老板要的其实是心腹——要有高度,能为他出谋划策;要能冲锋,为他当枪使;要足够圆滑,能够为他协调各方关系。至于专业,都知道重要,但其实谁都不懂,也就无从判断专业价值。

我们来看看HR在企业中的周期:

被老板器重时,干不完的脏活累活,成为众矢之的。与老板过了蜜月期后,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可,也很难修复与其他人的紧张关系。与老板渐行渐远后,很难再做坦诚的交流,离分手也就不远了。很多HR负责人不停地换公司,不断重复着这个循环。

专业领域的事,HR有很大的自主权,如果想做的话,可以做很多事;如果不想做的话,别人也未必能看出来。当然也要看到,很多工作需要得到老板的支持才能开展,因此HR要有引导、说服老板的能力。

HR还要能应对信任风险。什么是信任风险呢?老板及其他管理者由于对HR不太了解,因此按照自己的认识进行评价,不理解HR做的很多事,并且很容易因为某些结果对HR大加否定。如何破解呢?HR需要多花点精力对这些人普及HR知识。

最后

本文将HR工作划分成五个层次,并做了详细介绍,看来HR不愁没事可做了。但实际上HR工作的影响因素很多,从个人看,受到能力、经验、意愿的影响;从企业看,受到管理者配合、老板理解和支持的影响。

HR工作难,首先不是难在工作本身,而是为工作所做的铺垫上。

而这个,恰恰是多数HR所不擅长的,原因找到了。

0 阅读:0

钦泽练八段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