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节俭的老板要远离

开扯吧 2023-12-13 18:17:59

最近看不少读者说,你们这个内容讲事情的本质,真的是一针见血,太深刻了。很多观点都是原来听都没听过的,确实颠覆认知。

既然大家认可,索性今天我们在彻底一点,去到历史当中去看一看,勤俭节约这一我们传扬了几千的传统美德,在皇帝那里是美德还是无奈。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勤俭节约的皇帝,我们内容篇幅有限,不能写太长。首先你要理解一件事,就是勤俭节约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一个人自发的良好品行,就喜欢朴素的生活。

比如印度的圣雄甘地,印度的国父,就是那个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你去翻看他所有的图片,影视形象,骨瘦如柴的老头,带着一副眼镜,拿着一根拐杖,永远都是穿着一件很简单的粗布衣,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你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任何对物质上的欲望,作为一个位高权重的掌权者,还是一个素食主义者。而且他认为性行为是一种邪恶行为,他后来居然能做到禁欲,和他老婆协商好,两人不做那种邪恶的事情。 不贪图权位,他死的时候留下来的遗产,遗物包括一副眼镜、一块怀表、一双凉鞋和一副碗盘。

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可以做到不恋权位,不近女色,不贪图财富。如果不是一个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种生活,他怎么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呢?

所以圣雄甘地的勤俭朴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种生活。但是我们在历史也能看到很多的皇帝,他们的节俭是无奈,经济太差不得不节俭。

我们举几个例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历史出了名的节俭的好皇帝。他能节俭到什么程度,首先在大内皇宫里面开一片菜园子,自己种菜自己吃,自力更生。你去翻历史,虽然历史上很多皇帝都是农民出身,但是能做到在皇宫里开菜园子的人,恐怕有只有朱元璋一人。

当了皇帝后,他每天早饭,"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你想我们现在去买份煎饼果子,怎么也得加个香肠,放个鸡蛋吧。吃包子也得鱼香肉丝,梅干菜肉吧。作为皇帝,他的早餐标准还比不上现在一个普通人。他还命工人给他造车子造轿子时,按规定应该用金子的地方,都用铜代替。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一疑问,说朱元璋节俭,我们承认。他该用黄金的地方不用,自己种菜自己吃。但是你说朱元璋的节俭,是因为明朝洪武年间穷,有点说不过去吧。

不是胡说,朱元璋时期的明朝确实穷的超乎想象,给你举个例子,洪武年间,正三品的通政司使叫曾秉政,被朱元璋罢官之后,贫困到连回老家的钱都没有,于是卖了自己四岁的女儿。老朱听说过龙颜大怒,把曾秉政阉了(腐刑)。

三品大员居然穷到,被辞退后,卖女儿凑返乡路费,好心酸。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惩贪的力度,是出了名的。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明朝官员的工资,是所有朝代当中最低的。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明朝清官海瑞,这已经到了明朝中期了,以清廉著称,两袖清风。当时一个正六品的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就只是比县令大一点点的小官而已。 厅级的官,按照正常理解,他家吃炖肉是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事吧。

但是当时海瑞家里要是吃炖肉,那可是天大的新鲜事,整个县城轰动,那么点工资终于开荤了。

明朝工资有多低,正一品官员俸米八十七石,正四品二十四石,正七品七石五斗。一个县令的工资合成银子不过五两,五两银子要养活妻儿老小,根本无法生活。洪武十八年朱元璋规定:一石米5贯钱。 一石米等于0.5两银子,你大概可以了解,洪武年间正七品的官员,一月工资还不到4两银子。

你听着好像不低吧,明朝有资料记载一个普通的劳工,年收入也才5两银子左右。七品官,一月就4两银子,顶的上一个普通人一年工资了,怎么还说官员工资低呢!

但是你要了解一个背景,明朝的官和现在可不一样,工资都是朝廷发。明朝没有那个,官员工资,除了养活全家老小,还要有幕僚、轿夫等一大堆佣人要养活。像幕僚、轿夫等一大帮人,本身就是工作的需要,但是支出却是官员本人的。把这些庞大的支出加上,明显是不够用的。

根据《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的观点,明朝官员到手的俸禄仅相当于名义俸禄的4%。即便黄仁宇的数据有人不认同,但明朝的官员不能足额领到俸禄是事实。这个我们不去管他。

在朱元璋当政的31年中,大约有15万贪官人头落地。这也是洪武年间为什么那么多贪官的原因,一个人领工资养一个部门,他如果不通过其他手段搞钱,这个部门是运作不下去的。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历史很难理解,洪武年间怎么会有那么多贪官,根本原因是工资太低了。

你可能会问了,朝廷不会多发一点工资吗!历史好像记载,明朝的农业税是所有朝代中,占财政收入比最高的,达到80%多。这么高的占比,老朱为什么还这么抠呢。

还真不是老朱抠,是真没钱。这也就是农业税占财政收入80%以上原因,因为商业税收不上来。

这也是我们本期要讲的核心,老板的穷是谁造成的,最后你会发现都是老板自己作的。所谓的勤俭节约,不是因为他品德高尚,而是迂腐。

如果不信我们看看朱元璋登基之后都干了些什么。第一,禁海令,海上贸易不准搞了。1368年,大明王朝朱元璋登基坐殿。洪武四年时期,他老人家就下了“禁海令”。 当时讲片板不许入海,一块木板你都不能到海上去,都给我在家老老实实的种田。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南宋时每年光是海外贸易上交的税收就约为200万贯,占整个国家财政年收入的1%-5%。

到了后来的清朝后期,1879年,清朝海关税收更是飙升至3000万两,一度占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成为清政府最稳定、最可靠的收入来源。

我们现在的关税在财政收入占比11%。贸易关税收入,对于一个国家的财政有着重要的作用。 人家大明开国皇帝朱重八,把一个延续了千年的海上贸易,说关就关了。

直接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一成,明朝财政收入2000万到4000万两银子,也就意味着,朱元璋每年轻松的扔掉了200万两银子。这TM得在宫里开多少菜园子才能赚回来,换回来多少黄金。 请问你现在还赞扬朱元璋的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吗?

但是你不要以为禁海令,只是损失了200万两银子这么简单,生活在今天我们知道什么是产业链吧。

在宋朝,元朝时候,海上贸易非常发达,所以当时的造船技术也非常先进。明朝后来那个著名的太监,郑和下西洋出海用的船,就是用的宋朝元朝的造船技术。

还有200万两白银的收入,是出口多少丝绸,多少瓷器,茶叶香料,等等的产品。如果按照10%税率来算,也就意味着每年出口的货物金额不低于2000万两白银。

2000万两白银的产品,是需要多少工厂,多少作坊,多少工人,多少养殖户,多少桑田,带动多少就业,多少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这个市场规模是何等的惊人,朱元璋一纸禁令,这个巨大产业链没了。  背后的税收没了,给大明朝经济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该不该老朱负责呢?

这是老朱禁海令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下面我们说说老朱另一个大手笔,大封诸王。

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为了稳固老朱家的皇权,干了两件事,第一屠灭功臣集团,一起创业大大股东全部干掉,我老朱一人控股。

第二,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他在世时一共封了25个宗室藩王,把自己的子孙全国分封。

老朱家的人保卫老朱家的皇权,老朱家一家亲,外人不可信。这些被分封的藩王可不只是像清朝的王爷,享受的只是地位和俸禄。

老朱家的藩王,可谓是上马管军,下马管臣。名副其实的实权派,他们在自己的封地,那这片封地上的收入,他可以拿来用,因为要养军队,守卫疆土。地方官虽然是朝廷任命的,但是他们见到藩王,如同见到皇帝一般,经过藩王府,文官下轿,武将下马。

而且地方上的案子,藩王只要想,随时可以拿来自己审理。如果藩王犯罪,地方官员也无权处理,只能上报朝廷。

所以这些藩王管理的区域,朝廷也收不上来银子。不光收不上银子,每年还要给藩王发大量的俸禄。  当时规定一个亲王俸禄一万石,一年12万石。

刚才我们讲,一个七品官员,一月俸禄不到8石,一年不到100石。老朱家一个亲王,一年俸禄12万石,你想想这是什么概念。一个藩王的工资,可以养1000多个县长。

你想想看,这给大明朝带来了多大的财政负担,国库怎么可能富裕的了。

所以有时候看历史,真的是很狗血,那些看起来节俭的好皇帝,为什么没有赶上好时代,真的是时运不济,造化弄人。

但是你真的去细看一下,你会发现,很多皇帝节俭是因为穷。而这个穷最后都是自己造成的。

比如历史上还有两个皇帝,一个崇祯,也是以节俭著名。龙袍穿的袖子都破了,都不换新的,继续穿。

可是你看看崇祯,上台之后,内部农民造反 ,外部后金皇太极的外患。两边同时开干,十七年。你去翻中国历史,能同时把对内对外战争打十七年的,也只有这位崇祯爷。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攘外必先安内。在中国历史上,内乱永远比外患严重。历史上没有几个朝代是直接亡于外患的。 秦朝,亡于内乱。汉朝亡于内乱。

司马家的晋朝,感觉好像是亡于五胡乱华。可是你仔细想想,没有司马家八王之乱杀成一团,胡人哪里有机会造次。晋朝灭亡,主要问题也是内乱。

隋朝,亡于内乱。唐朝,好像看起来外患比较严重,实际转折点是安史之乱,也是内乱。

然后就到了明朝,闯王李自成的起义嘛! 作为皇帝崇祯能不明白内乱的严重性,所以崇祯有不笨。 当时就有一个臣子叫陈新甲,兵部尚书。就给崇祯说悄悄话,我们不和后金打了,和皇太极何谈。然后集中精力干掉内乱,平定李自成,你看怎么样。

崇祯说可以,你去干。后来陈新甲谈成了,结果一个不小心,消息泄露了,举朝大哗。所有臣子都反对,崇祯自己也没了主见把陈新甲就给杀了。

后金不得不接着打,当时全国财政收入的一半,都用在辽东打后金,民穷财尽。

后来李自成也托人给崇祯带话,说这样,我们不打了。你封我一个王,承认西北归我,我帮你灭后金。这时候李自成都快打到北京了,对于一个城下之盟,对于崇祯来说已经好的不能再好了吧。

结果最后崇祯朝臣居然没答应,继续打,两边干。把所有的财政收入填到,内外两场战争中,朝廷怎么可能不穷呢?

你崇祯少穿多少新龙袍,才能抵得上这样大的挥霍。节约这点钱有什么卵用,花大钱,省小利,这不是蠢是什么。

还有我们以前讲的节俭达人道光皇帝,可以算是节俭皇帝第一人。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就是道光在位,财政收入4000万两白银,国库穷的要死,道光吃个鸡蛋都心疼好几天。

1879年,清朝海关税收更是飙升至3000万两,一度占到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所以你看,如果1840年就开通对外贸易,一年就算1000万收入,道光也不至于穷的天天穿破衣服上朝。

看到这里你觉得,一个老板如果抠抠搜搜,天天讲节俭,是因为老板有美德,品行好么。   很可能是这老板思想老顽固,没主见,不灵活不开窍。

跟着这样的老板,怎么可能有前途。遇上这样的老板,你能不提防么。

历史总是那么有趣,明朝灭亡好像是经济不行,军费都出不起嘛。可是清朝打下江山之后,从顺治到乾隆,一百多年开始打了不少胜战,收复了很多领土。我们现在的版图,很多都是满清拓宽的。

你可能很奇怪,打仗很耗钱的啊,明朝不是没钱么,怎么换了清朝就没有经济问题了。

答案很简单,很多人都以为整个清朝都是闭关锁国的。其实不是,清朝闭关锁国,是从乾隆开始的。顺治,康熙,雍正的朝堂上,都有洋人出现。特别是雍正,还有很多洋人郎世宁给画的画,你现在还能看到。

乾隆的盛世,是吃了他爷爷康熙,他爹雍正的福利,上辈留的资产,供他挥霍。

乾隆之后就不行了,到了他儿子嘉庆,就没有什么大的对外战争,打不起了。他爹留给他,和珅这个存钱罐花没几年就没了。

到了乾隆的孙子道光,穿破衣服,抠抠索索的,还被被英国人打上门了。

你想想多大的反差,爷爷乾隆还在到处欺负人。到了孙子过的像叫花子样一样,还被弹丸之地的英国痛揍。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如果你看到一个老板,用自己节俭来炫耀自己的人品德行的时候,你不用犹豫,这绝对不是一个能力出众,可以追随的领路人。

39 阅读:8734
评论列表
  • 2024-01-19 16:35

    为什么瞎扯的越来越多?

  • 2023-12-14 18:30

    还有舔印度的,就那甘地,多么无知才能给出这种评价

  • 海川 25
    2024-01-19 17:57

    说白了,节俭是应对困难的短期措施,开源和消除寄生虫才是硬道理。

  • 2023-12-18 01:09

    汉文帝才是节俭,死后也没有金器玉器陪葬,盗墓贼都没有光顾[得瑟]

  • 2023-12-15 07:19

    看见捧甘地的就直接翻到最后了,没啥能看的

  • 2024-01-19 14:21

    甘地?别闹了,跟自己侄女睡,把侄女搞怀孕了,就是他

    缙云土面 回复:
    甘地说:失误!前面十之九都控制的很好,后面的是不小心,就一不小出了点差误
    临江山人 回复:
    人家甘地是挑战自己的软肋,可惜经不住考验。[得瑟]
  • 2024-02-10 16:38

    自己挥金如土对员工苛刻的多之又多,祝愿小编的老板就是这样子的

  • 2023-12-18 03:58

    禁海令和勤俭节约有联系吗,就算朱元璋酒池肉林也会有禁海令吧

  • 2023-12-14 13:45

    人如其名,开扯吧

  • 2024-03-12 10:46

    说的太对了,抠门老板留不住人才

  • 2023-12-17 21:06

    有一定道理

  • 2024-01-20 17:21

    老朱都给他子孙的钱太多了

  • 2024-02-10 21:30

    理解不了小编的逻辑

  • 2024-01-20 17:36

    舔一个面对侵略不敢反抗等待杀戮的垃圾

  • [点赞]

  • 2024-03-15 01:30

    小编肯定是嫌老板不给他加工资,魔怔了。[得瑟]

  • 2024-03-17 01:36

    [得瑟]自己都养不活的老板,还指望他们接济苍生?

  • 2024-03-01 21:50

    你可真能瞎扯,什么乱七八糟的人都能发出来文字。

  • 2024-03-15 08:52

    岔了[得瑟]

  • 2024-03-14 11:29

    脱离历史文化孤立分析事物,就是耍流氓。

  • 2024-01-23 14:49

  • 2024-02-04 12:19

    节俭是美德,但是不要抠门就好

  • 2024-03-07 08:24

    这个小编是不是内奸?写的东西怎么看都似曾熟适。

  • 2024-03-16 23:20

    甘地禁欲?你再去好好查查,他只是对他老婆禁欲而已,他身边那么多服侍他的年轻少女你以为是用来干什么的?

  • 2024-03-14 19:05

    阿甘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