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该大行其道

开扯吧 2023-08-12 20:38:14

今天我们从一个话题开始聊起,悲剧是怎么发生的。你别误解我们这期不是讲什么艺术,就是讲活生生的一个社会现象,值得很多人反思的一种深刻现象。

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因为有一种习惯性的愚昧还在大行其道。我们先举一个例子,1997年有一个轰动全国的案子,杀死五名警察、打伤八名的悍匪白宝山被抓了。这个罪大恶极的家伙,多次连续作案,让不少人生活都陷入到恐慌之中。所有人都希望尽快处决这个邪恶分子,还大家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一年后,1998年4月,他被处以枪决。

这个事情看起来就结束了对吧,但是后来有人去梳理这个过程,白宝山为什么要去做如此穷凶极恶的事情呢?原因是什么呢! 后来经过梳理发现,白宝山走上犯罪之路的起因,居然是他出狱之后,有人不给他上户口,成为一个导火索。 因为没有户口,没有身份,所以找不到工作,也没办法开店做生意,然后选择走上了犯罪道路。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为白宝山说好话,是不是给他上了户口,就能保证他就是一个好人,谁也说不准。

今天我们要提一个设想,能不能在惩治消灭坏蛋的同时,去改变坏蛋形成的条件,因素,从而从根源上降低,减少混蛋的形成。

我们今天能到个各种各样的新闻,当一个又坏人伏法,大家都欢呼雀跃,希望严惩,处以极刑,才能解恨出气。

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想过没有,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犯事的坏人处理了,而不去反思,坏蛋形成的过程和条件。那意味着后面还会有新的坏蛋,生长出来。

后果坏蛋就像韭菜一样,割一茬,长一茬,永不停歇。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还仇恨那些犯事的坏蛋,时间久了之后,你就会发现仇恨坏蛋,用极刑处死坏蛋,并不能真正的让坏蛋彻底消失。

所以你发现仇恨坏蛋,并不能根本上消灭混蛋。

举一个例子,比如在近代史上如果说我们遇上最大的混蛋,就应该是1840年通过鸦片战争打开大清国门的英国人,这段历史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教材里面总结的也很清楚。这里就不做细讲了,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只要提到,1840,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英法联军,所有人都会对西方列强咬牙切齿。因为他们欠我们一笔血债,总有一天我们会讨回来。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百八十多年,人类已经进入了现代化文明,不过不少人对西方依旧没有什么好感,因为那些历史我们都记得。

我们今天不是复习这段历史,是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大清,天朝上国幅员辽阔,富甲一方会被英国这个蕞尔小国,小岛国给揍的鼻青脸肿。

说白了,就是清朝怎么一步步的让自己变成菜鸟,落后于世界的。你看在清朝之前的的明朝后期,欧洲人的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已经跑来和明朝做生意了。

刚开始这些殖民者也是气势汹汹,因为到处抢殖民地码,抢劫出身。到了明朝的地盘上也是横得不得了,以为明朝也是菜鸡一个,先是抢周边岛屿,搞殖民地那一套。

但是他们惹错人了,明朝皇帝对他们也不客气,直接发兵开干。你想想葡萄牙,荷兰这些不远万里而来,能有几个人呢,补给,兵源和明朝怎么比,几只蚂蚁都不够大象踩的。而且当时武器上没有有多大差距,明朝的红衣大炮,火器,火绳枪,都有装备。不像后来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和清兵武器上差价巨大,不用多少人就能打的清兵伤亡惨重。

明朝时候,东西方武器差价不大,所以葡萄牙,荷兰挨揍了几次之后也消停了,不想着搞殖民地那一套了。主要是也打不过,只能规规矩矩的做点生意,搞贸易,而且后来贸易做的特别大,据统计明朝后期,大概全球有三分一的白银,都流入了明朝。以为西方人要买我们的丝绸,茶叶,香料,瓷器这些东西,算是公平贸易。在明朝,东西方实力差距不大,我们还稍强一点,东方的老大爷。

接着你看就进入了清朝,很多人以为,1840年之后,东西方的交流才开始。其实不是,前面你看,明朝就和欧洲贸易。到了清朝顺治年间,在顺治的身边就有一个有名的老外,一个汤若望,这是一个德国的传教士,曾经还给顺治做参谋。

当时天花是一个非常恐怖的疾病,只要得上天花,死亡率非常高。这是很多人都迈不过去的一个坎,顺治皇帝当时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就是选谁当继承人呢! 汤若望就建议他,一定找一个得过天花的皇子当继承人,因为他已经过了这一关,有了抗体。没有得过天花的皇子有风险,万一即位之后得天花,死了江上不稳。

后来康熙能继位成为皇帝,汤若望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的,康熙得过天花。史书上有有写,康熙一脸麻子,麻子脸,就是因为得过天花。

你看清朝前期,东西方之间是有很多交流的,像汤若望这样的传教士,可以直接接触到大清皇帝,顶层交流都有的。

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了雍正年间,给你看一个图片,

你别以为这是西方那个国家的人,这是如假包换的雍正画像。此画出自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之手,给雍正创造了很多不同风格的画像,不少画像在现在看来都是匪夷所思。一个皇帝可以如此有趣,尝试各种不同风格的画像,可爱有趣。

雍正的这些画像,完全不符合我们都皇帝那种威严,圣神不可亵渎的印象,感觉更像一个有趣的文艺青年。

起码说明雍正是不排斥西方的这些文化,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康熙,雍正,二代之后败家子就来了乾隆。

乾隆在位六十年,现在很多电视剧,都在放乾隆的片子,历史上看好像是一个很牛的皇帝。那他自己感觉自己也挺牛的,号称十全武功,打遍天下无敌手,爷最霸气。

你看在位时间长,功绩大,那他有没有遗憾呢!我们知道的至少有这么一件,就是乾隆打的清缅战争,这场仗打的不尽人意。

清缅战争打了四次,前后打七年,清朝损失上万人,消耗白银900多万两。你看着不多吧,要知道当年财政收入也才4000多万两,等于四分之一的钱,都用在了打缅甸上。

四次每次结果都不尽人意,第四次还派了4500的满洲八旗兵,这是最精锐的军队。3000贵州兵,2000福建水师,协同作战。结果作战中,双方长期对峙,清兵闹瘟疫,死了很多人,最后缅甸也主动示好请求议和,清朝也表示同意,这才算做吧。

你可能会问了,缅甸这个小地方,清朝怎么就干不翻他们呢! 乾隆一辈子打了那么多的战争,士兵战斗经验很丰富啊。

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也不奇怪,因为当时缅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做生意,燧发枪就传到了缅甸,而且在大规模的装备军队。 清朝还在用火绳枪,就是拿一个火绳子,点燃枪里的火药,打一枪。很多军队用的还是冷兵器,弓箭,长矛,大刀,骑兵冲锋。

效率,和射程和燧发枪没法比。燧发枪是在枪里面装上打火石,扣动扳机,打火石出火星,点燃火药,效率一下子就上来了。

所以清缅战争清朝这边,因为武器上的差距,实际上没占到什么便宜。那你可能会问了,那清朝为什么不用燧发枪呢,这么好用。

不是不用,燧发枪其实在明朝后期就传入了中国,只不过没有引起重视,当时只有皇族,有钱人才买的起,用来打猎防身用。

在几千年的战争文化影响下,很多人不太认为武器对战争,有多大的改变作用。你看我们的战争,都讲究计谋,谋略,人数,力量较量,很少有武器上的比较。

第二点呢,乾隆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感觉自己非常牛,看不上西方这些东西。有一次历史记载,英国使者来面见乾隆,意思就是我们一起做点生意啊,搞搞贸易啊。乾隆一脸的瞧不起,你看看你们长那个鬼样子,能有什么好东西,还想跟我搞贸易。

我天朝上国,啥都不缺,我不需要跟你搞贸易。意思就是你这种下等人,不就是来乞讨的嘛,你需要啥,尽管说,我免费送。我大清国赐给你,好吃好喝好招待,回去吧。为了展示大清王朝的强盛,乾隆在招待英国使团的时候,耗费了51.9万两白银招待对方,即17.3万磅白银,折成今天的币值约1亿元人民币。

主打就是豪,有钱任性,让你们见见世面。

第三,看了上面的内容,你可能觉得乾隆挺大方的啊,那你就错了。乾隆是出了名的钱迷,清朝贪最厉害的就在乾隆年间,和珅嘛,乾隆默许的。 乾隆还特别喜欢,地下的臣子孝敬他,给他送宝贝,送银子。 这一点你可以去看看,乾隆在位的历史,乾隆年间,为了巴结皇帝,大臣们甚至故找个借口,交赎罪银。把稀世珍宝献给皇帝。

这种人你想从他从自己兜里掏钱,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装备一支燧发枪的军队,你想想得花多少钱啊,对于乾隆这个财迷来说,他才不愿意把钱用在购买燧发枪上。

你看这个因,是种上了,第一 上下贪。第二 闭关锁国,不接受新事物,自负。 第三,不愿意更新装备花钱。

有了这些因,必然会结出恶果。 然后到了他儿子嘉庆年间,嘉庆是个好皇帝,勤勉圣贤,但是没能力。皇帝以下,大家都在忙着搂钱,皇宫穷的不行,据说当时皇宫里还有太监养羊,为了增加收入。 侍卫战斗力还不行,有一次白莲教还是什么起义,居然能一路达到皇宫里,差点劫持了皇帝。你想想皇宫里面战斗力都这样,地方上就可以想象了。

到了嘉庆之后的道光,那就更不用说了,很多八旗兵。靠当兵的那点银子已经不足以养活自个了,当兵之外还得搞一个副业,卖个豆腐,支个铺子,剃个头,卖个馄饨什么的。

就在这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欧洲在发生什么事,他们在搞工业革命。搞现代化,搞武器升级迭代,造枪造炮,电报,火车,燧发枪已经变成了毛瑟枪,一战中用的步枪。蒸汽机,轮船。

乾隆看不起西方的玩意,后来的皇帝基本也继承这个传统,听爷爷的话嘛!他们对西方的玩意也看不上,偶尔还嘲笑西方人膝盖不能打弯,野蛮粗鲁的蛮夷。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停顿一下。

到这里为止,请问谁阻止了大清变的强大,你可能说是乾隆。请问嘉庆为什么不改变呢?他看不到时代的变化嘛。还有之后还有道光,为什么他想着变强,当时西方做梦都希望和他们搞贸易,搞发展。 他们自己不同意,不愿意去进步,不愿意接受新事物。

世界是一套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你弱就可能会挨揍,被人欺负。问题是你有机会,有能力变强,可是你表示拒绝变强。然后1840年,英国人就带着坚船利炮,打进来了。

当然了,没有任何正义性可言,无耻的入侵者。

但是我们不要思索一下吗,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大清朝在一百年的时间里,看着别人发展壮大,自己蹲在原地停滞不前呢?

白宝山要活着,但是没有户口,这个导火索,然后最后犯下滔天大罪。

大清放纵搂钱,各种自负,看不上西方新事物,不学习,闭关锁国,不愿意在军事上出钱钱。最终导致落后,挨揍。

你能说什么呢,喊坏人最大恶疾,食肉寝皮。鸦片战争,英国罪孽深重,罪不可赦,请问又能怎么样呢!

如果你不发展壮大,走在世界的前列,菜鸟一个未来还会有人欺负。你要继续仇恨欺负你的人吗?

请问你仇恨的过来吗?

想想看为什么有人现在不怕毛熊了, 你去看看几十年,他发展了个啥,如果家里不是有几个老爹留下来的大号窜天猴,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你如此菜鸡,还不守规矩,不搞你搞谁。

我们一般都认为,天下无敌,和无敌于天下,是两种境界。天下没人是我的对手,打赢所有人。第二种,我不和任何人结仇,所有人都友好。

其实还有第三种情况,我实力最强,无敌。同时不和任何人结仇,敌对。

天下第一靠的是自己发展,自己努力拼搏。对任何人都友好,这叫态度,有了这样的状态,还有什么仇恨呢!

今天恨这个,明天恨那个,有那必要么,有仇当场就报了,何须记仇,仇恨。因为实力摆在那里的,保持实力第一,防范一切坏蛋。

第二,大家都相互友好,哪里来的仇恨需要记住呢!

你直接想想是不是这个理!

仇恨只是一个表现,坏蛋只是一个结果。

最该反思的是,坏蛋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打掉坏蛋形成的因,让坏蛋没有机会成为坏蛋。

突然想到一个东西,一种文化祖训,家训。在我们的文化里有这么一种东西,告诉这个家族的子孙后代,你要怎么做事,怎么做人,什么事情不能干。

不少家族就因为这种家族文化,出过不少大人物,让一个家族几百年,上千年,连绵不绝,昌盛兴旺。

其实这不就是做人行为准则么,好的规矩很重要,而保持和延续下是极难的。

有了好的因,就不用担心会结恶的果。当然不好的因,也妄想有好的结果。

一切皆是因果,果子出了问题,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仇恨果子。你还要去看看因是什么,什么样的因,造就了这样的果子。

为什么不能把坏的因改掉,成为一个好的因,一步步结出好的果。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