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应该了解的一些历史

开扯吧 2023-09-20 19:11:41

今天内容开始之前,先说一些感概,在这个大时代每天都发生着精彩的事情,让我们有幸目睹。和你有关的,和你无关的,你支持的,你反对的,轮番上演。

你不用兴奋,也不用悲伤,保持平静,如同一个垂暮的老人,静静的看着远处的旷野,羊群,草地上掠过的清风。从容而淡定,这就是生活,一个人一生中多么普通的一天,和之前之后的无数天没有什么不同。好像又完全不同,你有点惆怅,努力思索区别到底在哪里,似乎完全又找不到答案。

事实上唯一的不同就是,这是你此时此刻正在经历的时光,你正在感受,身在其中,仅此而已。

回归正题,想想看,你当下的感受是不是如此。昨天看《明朝那些事儿》作者讲了一段话,有人问他从历史当中得到的感受是什么?他讲了四个字,感同身受。

你不要理解错了,不是他写的明朝历史,如同在自己身上发生过一样。不是那个意思,是回到历史的现场,站在当事人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思考他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办。你会发现,我们未必就能比古人做的更好,古人能那么多也是一个正常人的正常操作。

现代很多人看历史,总喜欢带着各种立场,情怀,是非去看评价历史。其实多半时候是不去深刻思考的问题。

比如说清朝的灭亡,你现在去搜清朝灭亡的原因,都是什么朝廷腐朽,无能等等,反正就是满清朝廷问题,所以导致大清亡国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怎么可能呢,历史上昏庸,无能的皇帝多了去了,也没见都落得亡国之君的下场啊。比如说明朝,有一个明武宗,和今天的中东王子有一样的爱好,养大型宠物,狮子老虎,还有美女。圈养在后宫,称为豹房,生活多姿多彩。

明朝在位时间第一长的皇帝,万历皇帝,他干的那些事,哪一件拿出来都符合亡国君的气质,大臣奏折写酒色财气,五毒俱全了。而且不上班,一个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就躲后宫逍遥。1958年,夏鼐挖掘定陵,打开了万历皇帝的棺椁,之后从万历皇帝的头骨里面,检测出了鸦片的成分,他还好这口。

所以,腐朽,昏庸,无能并不是导致清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大清亡国直接原因很简单,皇家自己不干了。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诏书写的明白,

之前因为民间义军起兵,各省响应,全国都陷入战乱,生灵涂炭。这次特别命令袁世凯派人与民军的代表讨论天下局势,商议召开国会,一起公决国家该采用什么政体。但是两个月了,商讨也没确定。

南北双方互相盯着对方,长久相持。商旅停在滩涂上,士兵露宿在野外。所以国体不确定,民生就不会得到安乐。现在全国的民意里,大多数倾向于共和政体。南方各省早就提倡共和了,北方的很多将领后来也主张共和。人心所向已经明朗了。

我也不忍心因为一家一姓的尊荣,去抗拒上亿民众的喜好。所以外看大局势,内看舆论,特别带领皇帝把国家统治权交给全国人民,确定为共和政体。可以安抚国内讨厌战乱渴望发展的民意,也可以告慰古代圣贤们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袁世凯之前已经经过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在这新旧交替的时代,也应有南北统一的办法。就授予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南方民军协商国家统一的办法。

意思就是既然大家都向往共和,那我们皇室也不违背历史潮流,为一家一姓氏,爱新觉罗嘛。搞的全国生灵涂炭,商旅停在滩涂上,士兵露宿在野外。

现在已经选了袁世凯做总理大臣,那他应该统一南北的方法,和南方军民协商统一的办法,能和平的解决,从大清到共和的平稳过渡。

当然有人说这是大清皇室被架空了,不得已而为之,实属无难之举,不得已。袁世凯掌握了大权,这种说法表面上看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是也架不住推敲。

如果说袁世凯掌握了满清大权,像曹丕一样逼着汉献帝写退位诏书,篡权了,自己当皇帝。天下已经搞的定定的了,改朝换代了,以后就是袁家的江山了,也合情合理。

可是事实上不是这样的,你看没几年1915年袁世凯要当皇帝,称帝了。只当了83天就被赶下去了,一百天都没干到,你能说袁世凯真的稳稳的握住了大清的权柄,篡位夺权。清廷是被袁世凯逼迫退位的么。

而且你去看反对袁世凯退位的主要都是什么人,南方革命党孙中山,蔡锷这不用说了。他们根本就就是反对帝制的。但是在北洋政府内部还有两个反对袁世凯的大佬,段祺瑞和冯国璋,这是袁世凯的左膀右臂唉,带头反对袁世凯称帝。

他们是忠于满清的,不是袁世凯,清帝退位诏书写的明白,让你搞共和,南北一统,没说让你袁世凯当皇帝。你这玩意叫违背圣旨,段祺瑞,冯国璋,作为前朝旧臣,食君禄,为君分忧,怎么能容忍袁世凯你这个乱臣贼子呢,后来袁世凯不就下台了么。

大清朝是有忠臣的,你想如果清帝最后坚持不退位,维持自己的统治,一场内战血流成河的内战是不是不可避免。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清帝退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英明决策,不管是从他们皇族自己的利益,还是全民利益,民族福祉,都是值得称道的。

如果你觉得稀松平常,那你去看看之前清朝太平天国战争,经济上的损失先不讲,光人口就损失高达7500万人。当时的全国人口4亿,我去摁了下计算器,损失了18.75%的人口。

这是个多么恐怖的数据,你想想二战中国伤亡3500万人,还不到太平天国的一半。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清帝退位,实际上是一次伟大的创举,保全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减少了大规模的人口伤亡,更重要的是很多资产被保存下来。

你看1912清帝退位,到1928年民国政府从形式统一中国,东北易帜嘛。

这中间16年,这段历史上有一个词叫军阀混战,据统计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一共发动了140次以上的省内及省际战争;

原来清廷以为通过退位会避免的一场内战,变成了遍地军阀的内战,而且搞了16年。这是整个国力,财力,人力,的巨大内耗。很多方面的发展基本停滞,导致国力,在清朝落后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落后于世界。

你看在清朝中法战争之后,公元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建制成军,拥有了多艘大型铁甲舰,开启了现代化的海军建设,开展洋务运动,造枪造炮,学习西方技术,开办学校。比如招商局,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开平煤矿,铁路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等等很多的现代化的企业。

虽然甲午战败,但是整个发展没有停滞,比如到清朝灭亡时,全国修建的铁路总计达到了9000多公里。

在给你看一个数据,1928年,中国铁路长度再次突破1.3万公里,印度则接近6.6万公里。

也就是说,这16年间,铁路总共增加了4000公里,整体发展速度不是一般的缓慢,平均每年修铁路250公里。偌大的一个国家,一年修250公里的铁路。

这16年间也是世界飞速发展的十六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很多的新玩意新技术出现在战场上,武器在飞速的更新换代。先是坦克出现在了战场上,这是一战中的坦克。左右两边炮管发射,样子看起来很奇怪,和现在的坦克完全不一样。

一战中飞机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战场上多了一个维度,立体作战,出现了一个制空权的问题。

看起来很多落后吧,好像手工玩具,一点也不像是打仗的战斗机。再给你看一个1928年左右的战斗机,这个大家就熟悉多了。

你不要感觉只是武器,飞机大炮,坦克这些东西,在战场上的较量。其实本质是什么,是当时国外很多国家在建立自己的工业生产体系。

大量的技术工人,生产车间,设计人才,机械制造,机械加工,钢铁锻造,机床生产

一套巨大的工业生产体系,迅猛的发展更新迭代,科技在疯狂进步,如果你感觉比较模糊。去看看二战之前德国的发展,就是最标准的教材。一战德国战败1918年,到1939年就变成了,吊打整个欧洲的工业强国,不过二十年的时间。

军阀混战的16年,遍地狼烟,大帅轮番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抢地盘,娶姨太太。每当看到这段历史,真的是一声叹息,没有人考虑这个国家未来会怎么样,每个军阀都想做自己地盘上的土皇帝。

从这个角度看,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张学良要东北易帜,因为他最早接触这个问题。因为他已经清晰的看到,依靠他在东三省的力量,是无法战胜实力强大的日军。

只有一个一统的国家,才能抵御外敌的入侵。你看这时候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白崇禧,这些大军阀,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如果他们持续打下去,最后只能是便宜了日本人,可惜这一刻醒悟来的太迟了。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了,战刀已经挥舞过来了,这时候备战才开始。

1928年6月4日,日本皇姑屯炸掉张作霖乘坐的火车,三年之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工业基础上,而且只有三年的备战时间。蒋也是很难干,因为他不光要忙着备战,还要解决各个军阀之间的问题,表面看他是大老板,当家人。

可实际上,这些大军阀并不这么认为,很多人觉得我们是平起平坐,你不过是一个带头大哥。尊重你给你面子听你的,要是不顺我意,蒋老板拿他们也没办法。 这个老大其实做的很是憋屈。

同时还要搞装备提升军事实力,1928年4月,国民政府派遣以陈仪为首的考察团,远赴欧洲考察“德国的政治组织、军事制度与军工技术”。陈仪在德期间签订价值100万马克的意向性合同,购买了一批军火,成为南京采购德制武器的先河。

这里面还有一个插曲,当时民国也没钱,你想清朝签了一大堆不平等条约,赔了很多银子的债,清帝退位之后,16年的军阀混战,哪里还有钱呢。

最后两边商量,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满足双方的需求。你可能会问了,德国那么发达蒋老板能给他什么呢!

说来也巧,德国在搞机械化战争,前面我们讲了一战时候,坦克飞机已经上了战场。德国是一个对工业,技术,科技痴迷的国家,所以他们想搞大规模的机械化战斗,所以需要很多制造军火所必需的金属。而中国地大物博,尤其是钨、锑、锡的储量丰富。

当然还有其他的交换,我看有些资料,当时还有粮食卖给德国换武器装备。

在如此努力的情况下,到1931年也只装备了三个德械师,然后到了1935年装备了10个德械师。蒋老板原来是想到1937年装备60个德械师计划。后来因为抗战开始,计划搁浅了。

你再去看看日本,他们有一支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作战军队三十多万,预备役,后备役,加一起一百多万。

有完备的工业制造体系,生产各种所需的军事装备,飞机大炮,迫击炮,军舰,航空母舰等等。当时有人讲,这不是两个国家的战争,这是两个时代的战争,不在一个维度的上的战争。

有人可能会问了,你今天讲这个干嘛?爱国教育? 回顾历史,不要忘记过去?

没那个意思,我们今天要讲的是1912到1928年,发展停滞的16年,导致全面落后的16年。

其实给整个民族留下了祸根,这样的经历在历史上不断的重演。

1840年鸦片战争,为什么我们会被揍的那么惨。是因为作战的士兵不英勇么?因为大清皇帝不是汉人,大家不团结么? 抛开宏观的因素,如果只在战场上找原因,很简单我们装备落后了,技术落后了。本质是发展落后了,拒绝引进新技术,新科技,不再提高自己创新,创造能力。  和别人的距离拉开了,最后弱肉强食,之后等着挨揍。

回到今天的话题,军阀混战的16年,我们再次发展停滞,隔壁邻居,蕞尔小国靠着大炮巨舰,领先你一个时代的军事装备,工业体系,就敢跑来揍你,占地盘,抢东西。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有趣的解释,有人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本意是这样的,人不经营自己,为自己规划发展,就会天地不容。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通过今天内容你会发现,当你自己的发展,进步出问题之后,后面等着你肯定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如何避免发展停滞,进步消失,这些行为的发生,这才是大问题。

0 阅读: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