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消息都是好消息

开扯吧 2023-08-04 18:31:38

最近有一部电影非常火《封神》,然后我去搜了一下,好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封神第一部》。看样子是准备做成系列,后面要拍第二部,第三部吧。

最近比较忙,好几天都没更新了,实在是抱歉,对不住各位。别误会,不是跑去看电影了, 这部剧我还没看,确实是抽不出时间。接着说《封神》,据说这部片请了很多著名演员,老艺术家,电影非常精彩,很多大场面,特效镜头,非常的酷炫。一场豪华的视觉盛宴,我也没看,这里也是跟着瞎说。

今天我们不从电影的角度来《封神》聊,而是从历史的烟尘里,去找寻一些有趣的纷争过往。

首先你得了解《封神》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很多人肯定说了,这还用问,这不就是一个神话故事么。里面有各路神仙,妖怪,你看名字《封神榜》《封神演义》,明摆着不是给神仙,张榜排位的嘛。

如果你这么理解,那实在是太肤浅了。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历史。你就会明白,封神,其实是一部被神话的历史剧。从商朝灭亡到周超建立,七年的多的历史,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取而代之的过程。

这是一次改朝换代,你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本质来说这是一个革命故事。只不过经过后人改编,把战争的过程和表现手法神化了,所以今天我们的这样一个神话故事。

和很多抗日神剧的手法,模式上是差不多的。比如有有一部电视剧一个主角,无敌燕双鹰,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他有有名的台词:我赌你的枪里没有子弹,很多人都知道。

不过说真的,现在很多的电视,电影,不管是从想象力,还是逻辑性还不如几百年前的老祖宗。

你看《封神榜》,虽然这个神话的故事情节,但是内容非常丰富,古人特别有想象力,千里眼,顺风耳。哼哈二将, 金吒木吒哪吒三兄弟,魔礼青,魔力红,魔礼海,魔礼寿四大天王。钻地的土行孙啊,火系法师火灵圣母了,等等很多的人物,每个都很有特点。虽然每集都是斗法,但是让你不觉得反复,每集都有新鲜感。

现在的很多电影故事,在这方面和古人没法比,情节缺乏新意,更像是网络游戏,一路打怪升级,只不过遇上了不同等级的怪而已。最垃圾的,最不能让人接受的就是,通过主角,配角的情绪,拉长剧情。  因为一个屁事,两人吵架了,开始冷战拍TM一集。第二集该演故事了吧,他们不演,然后劝架调和的,劝TM一集。第三集,其中一方因为一个误会,向对方示好,另外一方接受了。最后发现是TM个误会,不是真心和好的,又反悔了。我都写不下去了,真的就是拿观众当猴耍,屁故事情节没有,就看这两孙子在这里矫情了好几集。

封神演义,这是明朝人写的小说,据说是许仲琳,写的。成书约为明代隆庆、万历年间(1516-1619), 是五百年前人写的小说,能做到如此精彩。读到这里不知道你有何感想。当然了,明朝这个朝代可圈可点,朱元璋他们家坏事没少干,但是小说发展的却非常好。

四大名著的,除了《红楼梦》之外,其他三本《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成书于明朝。大名鼎鼎的的《金瓶梅》有出自明朝。

明清的小说主要不是为了讲故事写小说,更多的是借助故事讽刺各种奇葩现象。所以同样是读者,观众,这里面就分内行外行,外行读故事看热闹,内行人读的是对各种怪象的讽刺批判。

不开玩笑的说,几乎所有知名的明清小说,背后多有所指,包括四大名著。这里不做细讲,以后有机会再讲这个内容。

那从这个角度看,《封神》讲了个啥呢!  历史上用一个词定义了这段过程,吊民伐罪。

吊民伐罪这个成语有人错误的理解为,诛其君,吊其民。就是把老百姓吊起来,讨伐有罪的君王。

这个理解是不对的,吊这个字,不是我们直觉理解的把什么吊起来,上吊,吊车。挂住,拉起来,吊在半空中的意思。

吊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就是抚慰,安抚的意思。比如人死了办丧事,有一个词吊唁,吊丧。亲戚朋友参加葬礼,做最后的告别嘛。但是去吊唁的人是不能空手去的,你是要随礼的。而且和办喜事不一样,随礼钱不叫红包,而是叫礼金。随礼的金额只能是单数,不能是双数,好事才成双,丧事礼金单数。

这个礼金就是给家属,然后抚慰家属,节哀顺变,不要太伤心,大家都会帮助你的。所以吊丧里面的吊,是慰问,抚慰,充满温情的意思。

吊民伐罪 ,周发殷汤,意思就是慰问,抚慰悲伤的百姓,讨伐有罪的君王。

有点像一个家庭老公出轨了,现在老婆娘家人,组团来安慰自己女儿,问罪女婿为女儿抱不平的过程。

这种事一般来说就三种结果,第一种没什么说的,直接决裂,离婚散伙。

第二种,女婿想回归家庭,好好过日子。那就赔礼道歉,写悔过书,附加惩戒条例,如有再犯净身出户。附加监督条款,随时查看手机,花钱去向等。无法无天,肆意妄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第三种,表面服软,认错悔过,风头一过开始阳奉阴违,接着胡作非为,变本加厉家暴,出轨等。最后双方心如死灰,再也没有回旋余地,闹翻彻底决裂。

周武王代表的就是娘家人,  民就是女儿,商纣王则是那个出轨,犯罪的女婿。

你看,在这个关系结构里,不管怎么博弈,商纣王都是在走下坡路。

第一,他选择和周武王,民众决裂,那就是开战了,输了就是江山易手,身首异处。赢了也没什么好结果,不过是把死亡时间推迟了而已。过不了多少年,还会迎来新的什么王,干翻你。

第二,如果商纣王说,好的我听你们的,我不作恶了。妲己我也不要了,我向天下人认错,任用贤臣能臣。其他诸侯王有可以监督我,有事大家共同商议,一起决策。

但是你发现,这个过程中,商纣王要让渡出更多的权利,他自己的权利被削夺了,被约束了。他不能再肆意妄为了,他的地位在下降,你觉得是不是好事呢!

那商纣王选了哪一条呢,最坏那条,继续作恶,而且是谁都劝不住的作恶。商纣王有一个太师叫闻仲,相当于宰相,丞相吧,国之重臣。他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驯马师,驾驭着纣王这匹疯马,试图把纣王这匹疯马唤醒,拉回正途。

闻仲手持雌雄鞭,上大昏君,下打谗臣,尽心极力把商朝拉回正轨。可是他一人既要整顿朝纲秩序,又要领兵作战,荡平各地战乱。凭他一己之力,对于平息四处战火的商朝,实在是杯水车薪,最后杀死沙场,一战身死。

商纣王这匹疯马,已经完全失控了,任何想把他拖回正途。进行内部变革的人,都会被他拖入山崖,粉身碎骨。闻仲唯一的选择就是跳车,但是他选择从内部改变,但是失败粉身碎骨。

如果你不理解这种现象,去看看清朝末期内部的改革,不管是戊戌变法,还是慈溪的新政,君主立宪,最后全部惨败。

自我纠错的可能已经没有了,剩下的只剩一路狂奔了。

我们看看,商纣王都干了什么,历史最早用来形容,生活极端奢侈糜烂的一个词,大概就是酒池肉林了。 酒池肉林就是商纣王干出来的,在宫廷里面修建一个游泳池,里面用酒充满,然后把做好的肉,一条条的,悬挂在酒池上方供他随时享用。

为了讨好宠妃苏妲己,商纣王下令挖了自己叔叔比干的七窍林珑心,供狐狸怪苏妲己享用。  比干是商朝忠心耿耿的忠臣,他的死,让所有朝臣为之一震,从此惊若寒蝉。纣王连直接的亲叔叔,大忠臣都能,说杀就杀,何况其他人呢。

还有一个故事更是惨绝人寰,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有一个儿子叫伯邑考。一次商纣王抓了周文王,把伯邑考丢到锅里熬汤。煮好之后,盛了一碗端给周文王去喝,这种惨无人道的事情,他也干的出来。毫无人性,残暴至极。

纣王所做的恶,桩桩件件,传遍四方。法国大革命之前,有一段经典的描述,那帮家伙当他们在城堡里作恶的时候,城堡外面就有一棵树在成长,这棵树长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做成绞架,把城堡里那个作恶的人给吊死。

不管把伯邑考煮汤,还是挖比干的心,或者是酒池肉林,就等于纣王在自己在给自己种树,等树长到一定成度,就会做成绞架,把作恶的人给吊死。

或者是纣王妥协认错,如同出轨的男人,不再肆意妄为,接受老婆和老丈人监督,回归正常合理的家庭生活。

对于周武王来说,  任何消息消息,都是好消息。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