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歼20问世挽救了所有国人的尊严?终止了23年前的悲剧?

婀哥的杂 2024-03-16 14:04:59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1年1月11日是个好日子,搭载着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的飞机刚刚在北京落地,我国首款五代机歼-20便在成都缓缓升起。

盖茨的回忆录中,将歼-20的首次试飞视作对他的一种莫大侮辱,对美国情报部门的无声嘲讽。

可对于中国人来歼-20的首飞又意味着什么呢?

为什么有人说,歼-20的首飞关乎中国的尊严呢?

小心翼翼地做梦

1997年,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机型F-22在美国空域盘旋,美国再次领先于全球率先进入到新时代。

以20多年后的眼光来看,F-22存在着价格过高、传感器落后集成短小等一系列不足,就连他们的拥有者老美也数次减产、停产,服役期还不到10年就关闭了生产线。

但在问世之初,F22的隐身性能的确震惊了世界。

垂尾外倾27度,将飞机的气动布局隐身性提升到最优解,进气口和喷嘴采用了抑制红外辐射设计,尽可能地避开红外雷达的骚扰,机器悬挂更是被直接取消,所有的武器全部纳入内部弹仓之中。

这一系列操作使F-22的正面雷达散射截面仅有一平方厘米,而那个时候除了美国,隐形战斗机对于全球任何国家来说都仅仅是一个概念。

当时中国空军的拳头机型是谁呢?是三代机歼-8。

中国的五代机研发项目是直到2007年10月8日才开始正式立项。

当时的国人绝对想不到,十几年后中国将拥有自己的五代机。

那时国内论坛上大热的军事话题居然是,“究竟用几架歼-8才能换一架美国F-22?”

经过广大军迷的联合讨论,最终大家认为,换一架F-22需要8架歼-8,这个数又是怎么得出来的呢?

即使是现在隐形战斗机也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隐形,正面抗雷达散射能力再强,侧面也不可能不反射雷达电磁波。

所以说可以派出歼-8机组,利用机载雷达来玩一场“扫雷”行动。

8架歼-8可以整合为4个双机编组,每组间隔20公里横向散开作业,这样就产生了绵延几十公里的有效雷达探测区域,只要能锁定,那么就有击落的可能。

1997年前后,F-22所搭载的空空导弹最远射程不过百公里,也就是说歼-8完全有可能在百公里范围内率先锁定F-22,甚至于直接进行打击。

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种假想或多或少带着一些无奈,实际上利用数量与战术追平三代机与五代机的差距,是一件相当伟大的事情,就是残忍度有些过于高了。

2023年3月,两架B-1B战略轰炸机从美国起飞直奔中国领土,然后与我国的歼-20来了一次迎面“会晤”,美军飞行员目视都能看到歼-20了,但B-1B的机载雷达依然没有检测到歼-20。

不管他们想要挑衅还是执行巡视任务,最终只有紧急掉头、落荒而逃。

这就是拥有五代隐形战机的现实作用,只需要出现就足以不战而胜。

这与22年前形成的鲜明对比。

歼-20的“打脸”之路

2001年4月1日,美国EP-3型侦察机在无报备状况下入侵我国领空,我国飞行员王伟驾驶歼-8战机履行驱离任务。

美国飞行员无视国际飞行规则与王伟所驾驶的战斗机发生碰撞,致使歼-8尾部严重损毁,王伟同志在尝试挽救无果后跳伞,后来不幸牺牲。

数万人都没有找到这位英雄的遗骸。

撞击王伟同志的美国侦察机最后却安然在机场迫降,他所属的太平洋总部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表示,希望中国保证机组人员安全并立即归还飞机以及机组人员。

这样的悲剧,在歼20出现之后彻底成了历史。

前任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与我国歼-20称得上有缘。

中国开始研发五代机的时候,并没有避着什么人,所以说美国情报机关自然也可以得到这个消息,当时美国对此是什么态度呢?

2009年,这位盖茨先生在某次演讲中傲慢地表示,中国靠自己的实力,2025年都造不出来隐形战斗机。

2011年1月11日,他到访中国,得知歼20在同一天起飞,被“打脸”的不快,令他不爽至极。

关于这次小插曲,我国的随行人员也作出了解释,战斗机试飞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因素,是根据当地情况,早早就定好的日子了,与这位国防部部长的造访没有任何关系。

这位盖茨先生在回忆录中对我们的解释表示不信,而且一部分美国媒体更是开启了“阴谋论”。

他们怀疑的不仅仅是试飞,甚至开始怀疑歼-20的真实性,他们的疑虑从何而来呢?

因为歼-20的研发速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F-22的立项时间要比大家想象得早得多,1971年的时候,美国还在打越战呢,F-22就已经正式纳入了章程。

虽说从零到一的过程,肯定会相对艰辛一些的,但是2007年,中国航空业的底子也没有比1971年的美国好到哪里去。

在美国媒体的眼中,中国几乎不可能用4年的时间追平他们26年的努力,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所谓的五代机歼-20,实际上只不过是“歼-10改”。

而且从外观上就能看出来,歼-20采用了鸭翼设计,这种设计模式的争议极大,美国空军更是笑称,只有当鸭翼出现在敌人的飞机身上时,才是它最有用的时候。

鸭翼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五代机身上出现鸭翼,争议会如此之大呢?

鸭翼就是飞机主翼前方的一对小翅膀,别小看这两个小家伙,它们可以直接将战斗机的升力带上一个新台阶,可以大大分担战斗机隐形损伤的压力。

可惜的是,鸭翼结构的缺点与优点一样明显,最恼人的一点便是,鸭翼如果设计得不够好,会破坏整架战斗机的隐身性能。

那些美国媒体一看到鸭翼,就相当武断地认为歼-20的隐身性能不行。事实证明他们玩不转的鸭翼,还真让中国搞明白了。

2023年10月,太平洋空军司令肯尼斯·威尔斯巴赫亲口证实,美国的E-3预警机已经难以捕捉到歼-20的动向,而E-3预警机正是美国的主力预警机机型。

有意思的是,歼-20都已经研发出“双卡双待版本”了,美国的一些媒体依旧宣称歼-20存在技术抄袭行为,不仅仅抄了已经停产的F-22,甚至还抄-F-35。

这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观点,首先仅从外观上来判定抄袭,根本就是毫无根据的,因为放眼全球就会发现,所有战斗机的气动布局都存在着很多雷同点。

除此之外,大部分军事上面不存在专利,也不存在知识产权,因为一旦申报专利的话,就需要将自己的底牌完全托出,没有任何一家军事企业愿意冒这个险。

歼-20只是开始

从2011年到今天,歼-20的服役之路堪称史上最强逆袭爽文,没有任何谣言能够拦住他的前进之路,中国人对于歼-20的信心也在一个又一个被粉碎的谣言中愈加坚定。

2018年,歼-20总设计师杨伟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歼-20只是一个开端,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与创新,依旧在深刻影响着我国战斗机领域的整个研发进程。

歼-20都进行了怎样的创新呢?

2022年9月27日,双座版歼-20S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歼-20此前颇被人诟病的庞大体型,也终于迎来了大白于天下的这一天。

歼-20S揭开了它的面纱,众人才终于意识到,设计师们竟然还给歼-20预留出来了双座空间。

2017年,歼-20正式与众人见面之后,美国媒体曾经质疑过它的机动性。

原因非常简单,最初版本的歼-20搭载的是俄制AL-31F发动机,该发动机推进能力一般,很难带得动如此大的钢筋铁骨。

不过AL-31F对于我们来说只不过是过渡产物,全新WS-15发动机的成功搭载,宣示着歼-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彻底变得毫无争议。

双座式战斗机可不只是加一个座位这么简单,生命维持系统需要加装一套,战机操作分工也要重新进行分配,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

难道说一位飞行员不够用吗?我们为什么要开发双座版本呢?

严格来讲双座版本战斗机,是一带多战斗模式的前提条件,所谓的“一带多”指的是,一架传统战斗机与数架无人机组成编队配合作战。

在现代化作战模式下,无人机能够完成的事可太多了,无论是做先遣部队,还是做掩护性僚机,抑或是进行火力补充,无人机的舞台堪称广阔。

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便是,无人机操作员必须全盘了解战斗机实况,并且根据现状进行调整策应,想要完成这些,操作员必须真正地参与到实战之中来。

正式服役12年后,歼-20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曾经挽救了国人的尊严,今后也会带着国人的梦想,走上新的台阶。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文献

[1]“中华网:歼-20换发增产,美国六代机成色够不够,到时我们可以用它试出来”

[2]“观察者网:一周军评:歼20“完全体”来了,国产六代机还会远吗?”

0 阅读:0

婀哥的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