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花园口决堤,80余万同胞遇难,那么日军损失究竟有多大呢?

烛下青史 2024-06-13 14:54:03

黄河是庇佑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可同样它决堤的问题也困扰了我们千年。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次人为的黄河决堤造成了我国80余万民众丧生。事后蒋介石政府还宣称这是一次高明的决策,为争取大局胜利创造条件。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黄河决堤对日军造成了多大伤亡呢?

花园口决堤

1938年3月,李宗仁率部在台儿庄与日军血战。至4月3日,李宗仁部已伤亡大半。但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他们一面血战不退,另一面又出其不意绕后而攻。最终,战士们的鲜血换来了令人振奋的战果——我军抗日正面战场的第一次胜利,台儿庄大捷,歼敌万余人,日军残部仓皇而逃。然而就在这个节点之后,反应过来的日军迅速调集了30万大军,朝徐州合围而来。

蒋介石被台儿庄大捷冲昏了头脑,面对日军的大举进攻却不思应对,一门心思想要复刻台儿庄的胜利。

蒋介石下令组织兰封会战,预备在那儿以20万大军对战孤军深入的、2万余人的日军第14师团。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的国民党部队却迟迟拿不下日军。兰封88师、商丘第八军接连失守,日军占住了阵地有了回击之力。然而更糟糕的是,日军的援军也到了,局势彻底失控。

而此时,蒋介石政府内部之前被忽略的声音逐渐壮大了——炸了黄河堤,水淹日军!1938年6月9日花园口决堤,直至1947年3月15日才修补好。

近9年的时间黄河水在豫皖苏三省黄泛区44个县肆虐,80余万民众因此丧生。国民党至今都没正式承认是自己炸毁了花园口大堤,却十分热衷于宣扬黄泛的阻敌功绩。那么这一场人为决堤究竟给抗战带来了多少好处?

以水代兵,杀敌几何?

目前学界大多将国民党决堤的原因,或者说“好处”归结为三项:一为阻止日军西进,二为阻止日军南下,三为争取国民党军队撤退时间。但实际上,这一项也没做到。

阻止日军西进,实际日军压根没打算大军西进。徐州会战结束没多时,日军大本营就下达了明确的指令,可以归结为两点:1.不得擅自越过兰封、归清、永城、正阳关、六安一线作战。2.大部队南下占领津浦沿线。

虽然日本华北方面军在接到命令后仍继续追击国民党军队,但到中牟、尉氏一线时还是最终停下了脚步,转而集结兵力准备南下。可见日军当时并没有大举西进的打算,追击溃退国民党残部也不过是短暂的邀功之举,而非计划之事。

阻止日军南下取武汉,有效但效果甚微。花园口决堤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军占领郑州的脚步,可日军要拿下武汉却并不指望从郑州出发。日军一早定好的计划是从已被占领的上海、南京出发,以海陆空三军协同作战而直取武汉。因此说花园口决堤阻止了日军南下,实在有些牵强。

花园口决堤为国民党军队争取撤退时间,确实如此,但实在可耻。国民党最爱宣传的一点就是花园口决堤将日军阻在了泛区东边,让国民党部队成功撤退到豫中、豫西,得以为长期抗战保存有生力量。可当时情况是国民党部队12万残部被2万日军追得如丧家之犬,12万对2万啊,只能逃跑吗?

更别说这12万国民党军队还是装备精良的中央军,周围亦有可快速驰援的国民党军队。这种情况下真的需要炸毁花园口堤坝才能实现撤退吗?只怕是国民党部队惧战而已。

最后,我们从造成的日军伤亡人数上,来直观地看花园口决堤起到了多大作用。根据日军在徐州举行联合追悼会的记录来看,追击部队中战死人数为7452名。换句话说,可能以水代兵,水淹日军就淹死了七千人左右。

而我们自己付出的代价却是9年的民不聊生,44个县受灾,80余万人因此丧生。这是无辜民众的生命,我们无法用值不值当来思考。但至少有一点,花园口决堤绝不像国民党所说的那般“伟大”。

参考文献:

[1]李春霞.花园口掘堤事件与南京国民政府黄泛区方略再认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9(01):126-130+160.

0 阅读:252

烛下青史

简介:用心创作,专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