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离开黄埔军校,只有一人去送行,解放战争时期总理多次争取他

烛下青史 2024-06-18 17:24:19

周总理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他在那里发展了一批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结识了一批国民党预备军官。国民党名将胡宗南就是周总理的学生之一。

当1926年4月末,周总理离开黄埔军校时,胡宗南还不顾被蒋介石责骂的风险执意为周总理送行。胡宗南对周总理的情谊有多深?周总理又是怎样看胡宗南的呢?

胡宗南送别周恩来

自黄埔军校​成立,先后有7任政治部主任,但其中最出色、影响力最大的一定是周恩来无疑。周总理任职政治部主任只有2年,带过四期学生,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黄埔军校学生心中的偶像。许多人后来回忆,周总理给他们带来的最大不同就是教会了他们要思考而不是盲从命令,让他们想明白了为什么要打仗?为谁打仗?

周总理在黄埔军校的日子里,与学生、与同事的相处都是十分融洽的。国民党名将胡宗南就与周总理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师生情。胡宗南入黄埔军校时已29岁,比做老师的周总理还大上三岁,但周总理的博学和人格魅力却深深使他折服,每每见到周总理都十分尊敬。

除此以外,从一件小事上也可以说明胡宗南与周总理私交甚好。胡宗南在黄埔军校期间爱写剧本宣传革命,每每写完初稿就会找到周总理,请他来帮自己修改润色。

然而1926年中山舰事件的爆发打破了这一切,到4月末时,周总理也不得不卸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撤离黄埔军校。当时蒋介石正抓紧清洗国民党内部,黄埔军校也成了重点清洗对象。周总理要走的消息在校内传开了,可校内的地下党员为了能继续潜伏不能来送行,而其他学员又怕与周总理扯上关系不敢来送行。

这个被黄埔军校生视为偶像的人就要形单影只的离开了,蒋介石下面几个与周总理不合的官员都起了几分看笑话的心思。

但当周总理踏上小船时,有一个人跪在了码头上为周总理送行。这人就是胡宗南。他不顾好友劝阻还是来了,气喘吁吁的,却也是情真意切。后来蒋介石得知此事后将他招去好一顿臭骂,胡宗南却坦然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尊敬他与‘政见’没有关系。”胡宗南的想法其实代表了国民党内部许多人的想法,政治立场或许不同,但人是服了。

周总理下闲棋

胡宗南确实将周总理视为尊敬的老师,但政治立场的不同却也让两人实实在在的背道而驰。

周总理对胡宗南的才能是十分认可的。周总理在陕北时曾同人说过,这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指挥官,比陈诚(蒋介石另一心腹)出色,内心爱国,倾向抗日。因为爱才,周总理几次都想争取他到共产党的一边。一次偶然的机会,周总理发掘到了一个人——熊向晖。这人本是清华大学学生,在校期间加入了共产党,后进入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在胡宗南部服务。

受周总理安排,熊向晖成了共产党埋在胡宗南身边的一颗“闲棋冷子”。为了熊向晖的个人安全,也为了大局考虑,熊向晖的任务只是努力工作取得胡宗南的信任,并观察胡宗南,看是否有机会将他争取过来。

但关键一点,要有耐心,不要有其他动作。熊向晖做得很好,一直跟在胡宗南身边,得了他的青眼。为了培养熊向晖,胡宗南还安排他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毕业后直接安排他做了自己的机要秘书。

1941年夏,熊向晖这颗子终于启动了,因为那时的胡宗南已经开始帮着蒋介石反共了。周总理清晰的认识到这人争取不过来了。熊向晖的工作也随之明确,那就是搞情报。而这对曾经情谊深厚的师徒也彻底走向了对立。

参考文献:

[1]贾晓明.1926年4月29日晚,黄埔第一期毕业生胡宗南等到周恩来交卸军校政治部主任后的临时住所看望周恩来[J].黄埔,2022(05):86-89.

[2]熊向晖.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J].贵州文史天地,1995(01):31-34+42.

0 阅读:0

烛下青史

简介:用心创作,专注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