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为何吃了5年牢饭?多年老搭档黄永胜告状,江青:此人该打倒

今人说古 2024-06-01 14:35:26

黄永胜的性格,跟他这个人的长相一样:高大威猛,英雄主义。黄永胜天不怕、地不怕,被他放眼里的人少之又少,可是他这人在“九·一三”前运气又很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麾下战士耐不住天气寒冷,偷拿群众的一些茅草御寒,被他愤怒地狠狠抽了两耳光。那名战士当场就被吓坏了。

这事传到罗荣桓耳中,罗找到黄永胜,进行了一顿批评教训,并要求他去向那名战士当面赔礼道歉。黄永胜乖乖从命。类似的批评,罗帅对黄永胜进行过不少,但黄心服口服,毫无怨言,从不狡辩,并将罗帅视作自己一生尊敬的首长。

黄永胜在罗帅面前这样,在其他人面前却是一副桀骜不驯、谁都不理的样子。尽管罗帅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评劝导黄永胜,要谦虚,不要显摆,更不要看不起别人,黄左耳进、右耳出,我行我素。

战争时期,黄永胜没跟几个政委搭档得好,幸好他很会打仗,政委也没有存心整他告他状,所以长期平安无事。可没想到,人家不说他不好,不告状找他麻烦,他一有机会就整别人。

王平算是跟黄永胜搭档得比较好的政委,两人在抗战搭档过很长一段时间,两人合作打过不少胜仗。黄永胜能担任晋察冀军区三分区的司令,就有一部分军分区政委王平举荐的功劳。当时的情况是,副司令黄永胜跟司令陈漫远闹得很僵,政委王平夹在中间做和事佬。

为了一劳永逸,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聂荣臻元帅特地寻求王平的意见,该怎么处理?是把黄永胜调离,还是把陈漫远调离。王平认为黄永胜的指挥才能十分出众,能带领部队打胜仗,这在残酷的对日战争中尤为重要。

聂帅懂了王平的意思,于是把陈漫远调到萧克的挺进军做参谋长,扶正了黄永胜。

对此,黄永胜知情,但他不感恩,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早就该如此了。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在司令、政委搭档期间,黄永胜时不时弄出点动静,给王平带去麻烦,王平总是忍让。

比如有一次,三分区负责一项抢粮任务,黄永胜知道分区部队什么水平,觉得此次行动出事的风险较大,于是就装病,让王平执行。王平不疑有他,亲自带队去做了;可能疑了,只是不想撕破脸,没有纠缠。

任务顺利完成,王平和三分区受到组织的表扬,黄永胜十分不满,觉得王平惦记自己这个司令员的位置,故意藏拙抢自己风头。他还把这些话讲出来了,王平从别人口中听到后,只回了两个字:“笑话。”

黄永胜这样趋利避害的作战,不是一次两次,为此惹怒过多位上级领导。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除罗帅以外,黄永胜对任何非军事将帅元勋,基本都不放眼里,他打心眼里觉得打仗超越一切,比什么建设、经济、生产、参谋、统战等等,都重要得多。会打仗、能打仗,就会被黄永胜视为同道中人,热情对待。

究其原因,是因为黄永胜没什么文化,为人又比较懒散,对有着高文化水平的人有点敌视、不认可。

战争年代,黄永胜就因为一些小事,多次找到上级领导那,告王平这样那样的状。但基本都不了了之,王平也没放心上,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政委工作,可黄永胜却一直记在心里,恨意十足。

上世纪60年代,黄永胜的地位远超王平,而且当时又恰逢一个特殊的时期。黄永胜在手握大权的江青面前,添油加醋,大说王平的坏话,编造材料,告王平的状。黄永胜的刁状很有效果,江青一句“此人该打倒”,王平失去人身自由,莫名其妙吃了5年牢饭。

一开始,王平以为自己的遭遇是运气不好,直到多年后才知道是黄永胜在背地里搞得鬼。黄永胜说:“对他,就要狠批狠斗,只要不死在会场上就行。”此话一出,王平的体重开始直线下降,到不足50公斤的地步。

谁能想到,黄永胜对老战友、老搭档如此之歹毒,刻意针对。当时黄知道王的悲惨遭遇后,高兴地说道:“早该这样了。”

“九·一三”后,形势发生极大的转变,黄永胜被抓接受审查,王平被解放重新工作。正直的王平,一再拒绝参加类似落井下石的审查工作,实在推脱不了也是到现场看一眼后就走,一句话不说。

由此可见,王平的胸怀多么宽广,心态是多么好。正因为这样,王平才长寿,活到91岁高龄。

2 阅读:423

今人说古

简介: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