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武刚上任代总长,许世友就在私底下说:老杨肯定会翻车

今人说古 2024-06-04 12:06:02

1965年高层发生许多大事,年中刚出任第一副总长、军委副秘书长、军委办公厅主任的杨成武,年底又成为代理总长。他成为当时军内炙手可热的三号实权人物,可这时,许世友却在暗地里偷偷“唱衰”杨成武:“我看呐,老杨以后迟早会翻车。”

事情果真如许世友所预料,他断言没多久,杨成武就被拿下来了。直到晚年,许世友才跟身边人仔细讲解为什么。不是他老许“唱衰”老杨,而是因为老许很精明,会看人,看得清局势。这些东西,都跟知识多少、文化多寡没关系。

参加革命前,许世友是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糙汉子;参加革命后,在红大、抗大、地方党校学习过,勉强有点文化了。在这些学校,许世友学得主要是革命道理,不是读书写字。在为人处世和人情世故方面,他有着无师自通的独到见解,而且这种见解相当的正确,多次帮助他走向辉煌的人生道路。

杨成武的倒台跟许世友没关系,两人私底下的关系相当不错。

1967年,许世友因受到冲击,几次差点被抓去批斗,于是他干脆避祸大别山。但他没有隔绝一切,一直躲着也不是个办法,当他得知毛主席到上海后,立即就让妻子送一封信过去。毛主席问随行的杨成武,“许世友在哪?”杨成武对许世友的情况了如指掌,简短回答道:“大别山。”

毛主席点了点头,说许世友是大军区的标兵,他一倒,陈锡联、杨得志、韩先楚都要倒;他不能倒,要保他,去把他接过来吧。杨成武立马说:“我就去!”但毛主席属意去接许世友的人不是他,而是张春桥。杨成武打电话通知许世友时,把自己想来接,毛主席不让,要张春桥来的事,也说了。

这事虽小,但可以看出很多东西:例如毛主席想保住、保好许世友。明白了这个,许世友提前准备好腹稿,见到毛主席后,争取到更厉害的“护身符”。谈话结束后,许世友对杨成武说:“我要打个豹子送给你。”在场的还有张春桥、姚文元,许世友则许诺了他们兔子。

而许世友说“老杨以后要翻车”,大概也是在这个时期。许世友晚年解释为什么:杨成武干的是军机大臣的活,但嘴巴还是原来那个样,不严。这个“不严”不是指他不懂得保密,容易泄露机密,而是说他担任“代总长”这么重要的职务,行为作风却跟以前一样。这明显是不合适的。

“总长”这个位置实在太重要了,很容易得罪人,而且一不小心就会卷入什么大事,牵连受罪。他当时夹在林、江两位大人物,到底偏向谁,怎么偏向,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学问。

很显然,杨成武当时因毛主席的因素,偏向于江青,并跟邱会作、吴法宪说起过自己跟江青的具体交往。如此一来,他注定被“抛弃”。其实他应该离这两方都是不偏不倚的距离,若看在毛主席的面上偏江青,也只能私底下这样做,不能弄得众人皆知,被人针对撤职。

有人会说了,许世友为什么不跟杨成武说,帮帮他呢?这当然是不可行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更何况涉及这种大事,听不听暂且不说,单说容易造成关系破裂,并引火上身,就不能去干。

杨成武出事前后,外界传闻许世友将到京出任总长职务。秘书问他是不是真的,他说我一介武夫,哪干得了那种活,要真这样我情愿去跳江。此话一出,再没人提起。这话也是许世友提前打出的一剂预防针:我不可能干总长!

许世友晚年解释杨成武的事,其实还有一点故意没说出来,因为它既显而易见,又有些敏感。建国后,正式行使总长权力的总长、代总长,基本没什么好下场,不能正常离职。在杨成武之前,有许多比他还厉害、军衔比他高的人物,倒在这个职务上。总长的工作不好干啊,就是许世友来也干不好。

许世友退休赋闲后,跟杨成武说起这段往事,及自己的见解,杨深以为然。

大家都说许世友是个“粗人”武将,实际上他比绝大多数开国将领都“细”,不然他也不可能闯过那么多大风大浪还身居高位,安然无恙。他不是“福将”,而是善于看人断事的“细将”。

15 阅读:4127

今人说古

简介: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