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态肥农科:雨水偏多,高湿天气,警惕柑橘疮痂病暴发

生态肥农科 2024-05-27 03:00:17

  2024年‬进入‬雨季‬以来‬南方各地迎来了连续降雨,但温度却较往年偏高,这种温暖高湿的气候环境,极有利于疮痂病的暴发流行。

发病规律

  柑橘疮痂病是柑橘重要真菌性病害之一,在我国柑橘种植区都有发生。此病主要为害新梢、幼果,也可为害花萼和花瓣,严重时会导致果实畸形,进而导致减产。

  不同柑橘品类对疮痂病的抗性程度不同。其中,橘类最易感病,柑类和柚类次之,甜橙类、金柑类较抗病;早熟品种发病较重。

  疮痂病通常只侵染柑橘幼嫩组织,新梢期、幼叶至展叶前及落花后的幼果期等时期最易感病,随着组织老化,感病率会逐步降低。

  疮痂病病原菌喜中温高湿环境,在气温超过28℃时,通常不会发病,所以春梢至幼果期是全年发病最重的阶段。密度大、通风不良、排水条件差的果园发病重,水改田果园疮痂病发生重于坡地。该病病原是一种真菌病害,属半知菌,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翌年春季阴雨多湿,当气温达15℃以上时,老病斑上的菌丝体开始活动,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和昆虫传播,萌发芽管侵入春梢嫩叶、花和幼果,病菌可继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疮痂病可谓是沃柑颜值杀手,卖相不好,严重影响果农的收益。主要危害幼果,受害幼果的果皮上产生凸起的白色斑点,逐渐扩大后灰霉病很相似。有‬很多‬果友‬错‬把‬疮‬痂‬病当成‬白癞病‬或者‬灰霉‬病去‬防治‬,错过‬防治‬最佳‬时间‬点‬。

防治疮痂病宜早不宜晚

防治时间节点:谢花后开始

沃柑也是易感疮痂病,春季阴雨天多、气温在15℃以上时,病菌就会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春季阴雨天气就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这时候谢花后幼果容易被侵入发病最为严重。所以全年重点防治也是在谢花后这段时期。

疮痂病的最佳防治时期是在谢花后,幼果期要及时用药,所以真菌药是和保果药一起混用,这时候是以保护幼果为主,普通沃柑保果如果不加赤霉酸,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或者苯甲比唑酯和保果药一起混配,因为苯醚甲环唑对疮痂病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如果保果药里有赤霉酸就不宜加入苯醚甲环唑了,因为会起拮抗运用,可以用比唑醚菌酯或者嘧菌酯和赤霉酸混用使用。

谢花后是防止疮痂上果的关键期,谢花2/3是防治关键时间节点,疮痂会造成沃柑品质下降。所以在谢花后预防疮痂,是减少花皮果,提升柑橘总体品质的关键一步:谢花期到幼果期必须注意及时防治,错过防治时机会造成花皮果。

被感染后的果园用药‬防治方案:

可以结合黑点病(砂皮病)的防治。治疗性+保护性药剂防治。治疗性药剂有:戊唑醇、氟环唑、氟硅唑、丙环唑嘧‬菌‬酯‬等;保护性药剂有: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等。

0 阅读:0

生态肥农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