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怪故事:忠孝节义判官、郑道士、种茴香道人

历史智 2024-06-23 09:07:26

忠孝节义判官

杨纬,字文叔,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人,任广州观察推官,死在任上,尸骨还没往老家迁葬。

杨纬的侄子杨洵在家里,一天傍晚时分,杨洵昏然如醉,他忽然看见杨纬骑着马,带着仆从来了,杨洵急忙上前迎拜。

杨纬坐了下来,无拘无束的,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杨洵跪着问杨纬:“叔父现在要到哪儿去?”

杨纬说:“我现在是忠孝节义判官,掌管人世间的忠臣、孝子、义夫、节妇等事。”

杨洵和杨纬交谈了一夜。旁边的人只看到杨洵独自在那里下拜、说话,都觉得很奇怪。

杨纬即将要走的时候,有两个紫衣人对杨洵说:“你叔父喜欢范山下的石台,你为什么不在那里为他建立一个祠庙呢?”

杨洵忽然醒过来了,他对家里的人说,他叔父杨纬从广州来了,如此等等。众人都感到悲伤而又惊惧。

于是,杨洵便叫来工匠,让工匠雕塑杨纬的像。

这个工匠平常技艺粗拙,但等塑像雕成之后,大家一看,竟跟杨纬本人一样。

大家这才知道杨纬已成神了。但因为杨纬生前的官职不大,又没有做过什么大事,所以州县的官员都不肯上报其事,因此,终于没能为杨纬建立祠庙。

杨纬是个善人,他居官期间,专以忠孝礼义教化百姓,他为人正直、讲究道义,因此,杨纬死后便成神了。

查考前人的传记,还没有记载过阴府有这种官职名称。

郑道士

建昌(今江西南城)人王文卿以道术著名,他的徒弟郑道士跟他学会了五雷法。

郑道士往来于筠州(今江西高安)、抚州(今江西临川)一带,为人们祈雨治妖。郑道士召唤雷霆,有呼必应。

宋高宗绍兴初年(1131年前后),郑道士来到临川县,有几名官人前来拜见郑道士,他们想见见雷神,便来求郑道士如唤雷神,郑道士没能拒绝客人的要求,便像往常一样诵咒画符,手执宝剑,高声怒喝。

过了许久,阴风怒号,烟雾迷蒙,一个神人头戴高帽、手持神斧站立在郑道士面前,神人说道:“弟子雷神,蒙郑法师召唤,前来听命。”郑道士说:“因为有几个人想拜见你,所以我便把你召来了,并无别的事情。”

雷神愤怒地说:“弟子每次蒙你召唤,必须禀报上天之后才敢前来,等办事完毕返回之后,还要向上天汇报。今天你竞召我前来以供戏耍,让我如何向上天复命呢?我手中的神斧不容许我虚此一行,郑法师应该吃我一斧。”

雷神当即举起神斧砸向郑法师的脑袋,在场的客人都惊叫倒地。过了一会儿,几个客人苏醒过来,而郑法师已经死了。

种茴香道人

宋徽宗政和末年(1118),林灵素在宝篆宫开堂讲经,与会的几千名道士、俗人都长跪于地拱手致敬,只有一个道人在前面怒目而立。

林灵素见道人不给他下拜,很是惊讶,于是便斥问道人说:“你有什么能耐?竞敢如此傲慢!”

道人说:“我没什么能耐。”

林灵素又问道:“因何在此?”

道人说:“先生无所不能,又因何在此?”

当时宋徽宗在幕后听到林灵素和道人的对话后,认为道人很奇怪。

于是,宋徽宗便把道人宣召到面前,问他究竞有什么才能,道人拱手回答道:“臣能生养万物。”

宋徽宗当即命人出道院去拿来可以播种的东西,找到一把茴香交给道人。

宋徽宗让两个卫兵去监视道人,把苗香种在御园艮岳里边;两个卫兵又监护着道人,让他仍住在道院中。

到了夜里三更时分,道人不见了。第二天,宋徽宗等人到艮岳一看,道人所种茴香已经密密麻麻地长出来了。

5 阅读:132

历史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