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万震山明明已经家财万贯了,为何还要争夺宝藏?

名著侠客说 2024-06-19 13:00:06

《连城诀》其实写的就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口诀,侠客君当年看完整部小说才发现,原来最后居然是一个寻找宝藏的故事,而且那个宝藏数量非常多。不过当年侠客君少不更事,有很多事情想不通。比如梅念笙的三个徒弟当中万震山明明已经非常富有了,从小说的描述来看,那也是荆州城中巨富,叫徒弟请师弟戚长发去喝寿酒,居然直接就送“汉玉腕镯”,家中还有八名弟子,戚长发去荆州看到万震山的房子,小说里直接用“瞧见那高墙朱门、挂灯结彩的气派”,而且万震山寿辰大宴宾客小说里直接用“大张筵席”,席间还有荆州府凌知府、江陵县尚知县送的寿幛,像这些地方官员如果对方只是一般人恐怕还没有这种待遇,官员给治下人员送寿幛,本身就是体现别人身份的一种方式。

而且从万家诬陷狄云的手段来看,那也是显示出家中的富贵,从狄云房中搜出来三个包裹,一包里面全是金银酒器、一包是银锭元宝、一包全是金银首饰。狄云被送到官府之后,直接被穿了琵琶骨,因为是被诬陷,万家肯定送了不少钱财到官府,才能让狄云受到如此待遇。从这里也能看出,万家的确有不少钱。另外,戚芳嫁到万家,过了那么多年少奶奶的生活,说实话,能够被称之为少奶奶,这家里要是一般的财富那还真不一定能称得上。所以,万家还真个非常有钱了,用“家财万贯”来形容那肯定是没错。然而,即使是这样,万震山同样想着连城诀里那个宝藏。侠客君以前是个学生,自然没有那种觉悟,总是在想,万家已经这么有钱了,万震山还一天到晚想着那个宝藏干什么?特别是最后,万震山找到了宝藏连命都送在里面了。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不少江湖中人寻找宝藏都是把命葬送在宝藏里的结局,最典型的还有《雪山飞狐》中那些人找到闯王宝藏之后,抑制不住自己的贪念,最后也把命送在宝藏里面。

现在再来看这个事情,侠客君觉得万震山对连城诀如此着迷,第一点正是因为这个宝藏实在是特别的多,侠客君前面用“价值连城”来形容,正是从“连城诀”这个书名来说的,其实我们用另一个成语“富可敌国”来形容也不为过。我们看后来他们找到宝藏的时候,小说里对宝藏的描写:“这座佛像高逾三丈,粗壮肥大,远超寻常佛像,如果通体竟是黄金铸成,少说也有五六万斤,那不是大宝藏是什么?”这还仅仅是一尊用黄金铸成的佛像,佛像里面还有宝贝:“只见佛像肚里珠光宝气,霭霭浮动,不知这个大肚子之中,藏了有多少珍珠宝贝。”不仅佛像是宝藏,佛像肚中还藏了很多宝贝。根据小说里面描述,这些财宝是梁元帝搜刮南朝各地三年时间积累而成,南朝一直都处江南之地,而这江南之地从汉朝开始就是财富聚集之地,梁元帝搜刮三年得到的宝物,会值多少钱,这估计都难以预料。所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为了隐藏这个秘密,当年梁元帝手下负责埋宝贝的人全部都被杀死了,只有其中一个将领知情,后来才传下来连城诀。这么多数量的宝物,也怪不得万震山要去找了。侠客君的想法,只不过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第二就是人类的贪欲。可以这么说,整部小说里面只有狄云、丁典等有限的几个人是没有那种贪欲的,你看到最后宝藏被发掘出来,有多少人去抢呢?首先是戚长发,然后是一群江湖豪客,再就是凌退思和他的部下,连当初和水笙并称为“铃剑双侠”的汪啸风也在争抢的人群之中。可以这么说,对很多人而言,贪欲是无穷无尽的,他们只会不止不休地去追求财富,想着去拥有更多的财富,所以佛家把“贪”列为三毒之一。《连城诀》里面不仅万震山如此,凌退思更是如此,为了宝藏不仅葬送了女儿的幸福生活还亲手结果了女儿的性命,这等行径简直连禽兽都不如。《连城诀》中万震山这些人,虽然已经有了金钱、地位、权力。但是他们心中的欲望,并没有得到满足。而宝藏只是成为了,满足他们心中无尽欲望的一个替代品。或许他们有一天得到了宝藏,暂时性的满足了自己。但是他们那个时候,内心又会衍生出更大的欲望。在这些人心里,是永远不会有满足的一天的。

小说最后,写这些人在天宁寺里像疯子一样争夺,原来梁元帝怕别人抢夺这些宝物,早就在财宝上涂了毒药,这些人去抢财宝甚至有些人还用口去咬那尊金佛,在无形之中,这些人都中了梁元帝下的毒。在毒物的驱使之下,这些人都只剩下了野兽的本能,于是“他们一般地都变成了野兽,在乱咬、乱抢,将珠宝塞到嘴里”。这里说的是财宝上的毒,其实又何尝不是这些人心中贪欲的毒,就是自己身上的毒,金庸先生在小说结局写梁元帝下毒,不过是把人心中的“贪”毒物化了而已。

诸君以为何如呢?

0 阅读:5

名著侠客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