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称册”甲骨文,谈谈上古中国的天文历法和航海路线

永卓学周易 2024-06-27 07:42:06

这片甲骨非常重要。上面刻着这样一句话:

“于南门旦,称册”。

这里出现了一个星宿的名字,“南门”。

南门星在《史记》中有记载。

《史记·天官书》曰:

“亢为疏庙,主疾。其南两大星,曰南门。”

张守节正义:

“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

南门星

最晚在《夏小正》中已经出现了“南门”这个星名,可见在夏代的时候南门星宿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星宿。

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夏小正》

十月初(昏),南门见。——《夏小正》

根据《夏小正》,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南门星会在夏历四月的时候成为南方的昏中星,十月的凌晨(原文误加一个“昏”字)时候能在天空中看见。

问题是,南门这个星座很靠南,越往北就越看不到,越往南就越容易看得见。有人说需要北纬28度以南才能看到南门星,虽然说得夸张,但是对于南门星的观测起源于接近北纬30度以南的地区,这是最合理的解释。

也就是说,《夏小正》的创作者,很可能是生活在北纬30度以南的地方。这里,是长江下游上山文化有虞氏的活动区域!

位于北纬30度线的上山文化遗址很多,如仙居下汤遗址。据报道: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距浙江仙居县城西 30 公里,分布范围为北纬 29°18’50”-29°18’52”,东经 121°13’15”-121°13’19”,海拔 113.2 米。地处灵江上游的盆地中央,四面环山,三面绕水。遗址保存完好,呈不规则圆形,高出周边农田约1-1.5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包括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个阶段,以上山文化为主,年代距今约10000-4000年。

也就是说,《夏小正》,是长江下游上山文化的有虞氏(夏后氏)创造的!

南门星,对于上山文化范围内的有虞氏来说已经是非常靠近南方地平线的星座了,所以得名为“南门”。

有虞氏是一个擅长航海的民族,而南门星是海上导航最重要的星座,尤其是往南方航行的时候。直到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南门星仍然是作为非常重要的导航星。

一万年前的有虞氏通夷海道

一万年以前的上山文化有虞氏就是靠着牵星术,以北斗和南门星这些星座来导航,在茫茫大海中寻找方向的。

这是卫星导航发明之前的航海人使用的牵星板,和金字塔不说非常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事实上功能也是一样的)。

所以,《夏小正》里的天文观测内容,实际上是一万年以前上山文化的有虞氏航海导航术的结晶。

开创了夏朝的夏后氏,一万年以前和有虞氏共同生活在上山文化范围内,生活在北纬30度附近的长江下游。

好了,说完“南门”,接着说“旦”,旦,明也,“南门旦”的意思,就是南门星出现,也就是《夏小正》里说的“十月初昏,南门见”。

“于南门旦”,就是在南门星出现的时候。胡光炜《甲骨文例》说:

“卜辞用于有三例,一以示地,二以示时,三以示人”

此处的“于”显然是指时间,也就是南门星出现的十月初一。

按照甲骨文的记载,当十月初一,南门星出现的时候,需要举行“称册”的仪式。

十月,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点。种种迹象表明,十月对于有虞氏和夏后氏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如今很多少数民族都还在十月过年。秦始皇时还专门发布命令,以十月为岁首。

十月一日为岁首,是“颛顼历”的历法,这个颛顼,也是有虞氏和夏后氏的共祖。十月建亥,商人先公有王亥,很可能商人也是以十月为岁首的。

所以,甲骨上所刻的“南门旦”,特指的是十月初一,南门星出现的时间。

接下来说说什么叫“称(爯)册”?字面意思就是举起写着文书的竹简。

称(爯),就是升。称册,也就是升中于天的仪式。《礼记》记载:

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所谓“升中于天”就是“称册”,这是从一万年以前的有虞氏时代开始就有的祭天仪式。

中,就是一种写着祭天文书的典册,所以“升中”也叫“称册”。

“凤凰降,龟龙假”,说的也是天象,与“南门见”的天象一样,都被南方的颛顼祖人有虞氏和夏后氏视为祥瑞。

河图洛书,本来就是有虞氏的阴阳五行八卦学说里的固有内容,在一万年以前就已经熟透了。

南门旦,这意味着正月到了。

要过年了。

老子真特么牛逼。

中华文明真特么牛逼。

0 阅读:1

永卓学周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