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被冻掉四肢的志愿军战士回家,母亲:你走吧,娘养活不了你

铃儿历史 2024-06-09 16:59:50

1954年春节前夕,离家7年的朱彦夫终于回到了久别的家乡张家圈村,望着眼前熟悉的景象,一股“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因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作战,他的手脚被冻断,失去了一只眼睛,成了一个残疾人。

很快,同乡们见到他就像见了鬼一样,因为早在1951年,他的家人就已经收到了他战死的消息,他的母亲还为他立了一座衣冠冢。

当时,村民们还清楚地记得母亲趴在纪念碑上哭泣的情景,而老太太的一句“儿子,为了和平,这一切都值得! ”也让村民们泪流满面。

在听了朱彦夫解释自己受伤昏迷,后来被人救回来之后,村民们都很高兴,说敢于上战场的人都是英雄,只要活着回来就够了。

在村民的簇拥下,朱彦福向家走去。看到他戴着假肢行走困难,一些热心村民想上前搀扶他,但都被朱彦福拒绝了。

他这次回来,不是为了拖累村里的老乡,而是想办法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现状,怎么能指望别人来帮他呢?

朱延福拖着沉重的假肢,一步一步走到家门口,当看到大门上挂着的“烈士及家属光荣纪念碑”时,他的眼眶红了,眼泪差点掉下来。他母亲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心里该是何等的绝望和悲伤啊!

“妈妈,我回来了! ”朱彦夫呜咽着喊道,再也忍不住,坐在院子里,泪流满面。

过了一会儿,屋里一位老太太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当她看到院子里那个无臂无腿的男人正是自己的儿子时,老太太眼前一黑,昏了过去。

醒来之后,老人没有问朱彦夫是怎么失去胳膊和腿的,只是眼含泪花地问:“你怎么就这样回来了? ”

这些话让朱延福心痛不已,但他没有责怪老母亲,而是告诉她,自己放弃在退伍军人之家的生活,就是为了回到母亲身边,侍奉母亲。

“娘亲身体不好,活不了几年了,我怕她养不活你,你……还是回老兵之家去吧! ”

“没良心”两个字像重锤一样再次击中了朱彦夫的心,但他没有离开,而是留在家里。

让朱彦夫没有想到的是,母亲真的要赶他走,为了逼他回退伍老兵院,母亲不肯与他同住一室,除了送点吃的喝的给他,一句话也没跟他说!

对于母亲这种态度,朱彦夫心里有些难过,他从来没有想到,一直疼爱着自己的母亲,会变成这个样子。

但他很快就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他们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母亲逼着他回老兵之家,就是想让他多享受几年幸福。

朱彦福是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人,在他的记忆里,家里很穷,为了生存,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带着他到处乞讨,稍大一点,他就被送到地主家里干活,干得牛马不如。

1937年,侵华战争爆发,朱彦夫家的生活更加困难,七个姐姐中,有四个因病饿死。父亲无法生存,参加了八路军,在朱彦夫10岁时,在战场上牺牲。

受父亲的影响,朱彦夫也接触到了一些八路军的同志,他知道他们是在为贫苦群众而战,所以很早就决定参军,为贫苦群众争取一条生存之道。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朱彦夫十分激动,想要参军,但被老母亲阻止,因为他只有13岁,年龄太小。

痛苦之中,时间来到1947年9月,14岁的朱彦夫再也忍受不了,瞒着母亲秘密参加了解放军。

战争是残酷的,但也能让人快速成长。不到三年的时间,朱彦夫参加了上百场战斗。每场战斗,他总是冲在最前线,炸毁掩体,拼刺刀,从不畏惧。

由于表现突出,他在解放战争期间三次受到嘉奖,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士兵之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身处斗争前线的朱延福听说自己家在土改中分到了房子和土地,心里十分激动,觉得人生从此有了未来!

那时朱彦夫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希望战争赶快结束,这样他就可以回到家乡去照顾母亲,让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终于过上几年安逸的生活。

谁曾想,国内战乱尚未彻底结束,朝鲜半岛再次处于战争边缘,为了给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保证稳定的外部环境,身处祖国最南端的朱延福跟随部队跋山涉水来到最北端,进而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1950年12月,朱延夫参加了长津湖战役,在零下30多度的严寒中,与装备精良的敌军在250高地展开了激烈战斗,战斗结束时,朱延夫所在连队战士全部阵亡,他是唯一一个坚守阵地的人。

战斗第三天,一枚炮弹击中他的头部,炸掉了他的左眼,他昏了过去。

当他再次醒来时,已是93天后,躺在西安的一家医院里。

受重伤后,右眼视力下降到0.3,只能看清自己,朱彦夫疯了,哭喊着要回到朝鲜战场,要求敌人归还胳膊和腿。

冷静下来之后,朱彦夫陷入了深深的绝望。没有了胳膊和腿,以后的生活该如何过?他才19岁,人生的路还很长啊!

无奈之下,朱彦夫想到了死亡,只要自己死了,就不再成为医护人员的负担,也不会浪费国家宝贵的资源。

一天深夜,病房里没人的时候,朱彦夫悄悄睁开眼睛,从床上爬下来,爬到旁边的柜子上,准备爬上窗台跳下去。

可朱彦夫却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不慎摔倒,惊动了医护人员。

经常照顾朱彦夫的护士看到他自杀,泪流满面。她哭着问他:“我照顾你这么久,你总叫我姐姐,你这样做,是为了对得起你的姐姐吗? ”

医院领导闻讯赶来,也十分心疼:“我们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做了47次手术,才救回你的命。你知道我们为救你献了多少血吗?你有什么资格自杀?这是对国家和亲人的背叛! ”

医院领导的一番话,让朱彦夫恍然大悟,自己的伤势那么严重,医生们把他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难道他真的没有手脚就活不下去了?

后来,有人送给他一本书,书名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了保尔·柯察金这位身残志坚的英雄事迹后,朱延福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他开始尝试独立,尝试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喝水,并尽量不打扰医护人员。

看到朱彦福的变化,医护人员也露出了笑容。病情好转后,他被转至山东荣康医院休养。

为了让朱彦夫的生活更好过一些,国家还为他配备了专门的保姆,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朱延福受宠若惊之余,也有些惭愧,自己还不满二十岁,难道就甘于安享晚年,让国家供养他一辈子吃喝吗?

朱彦夫心里不甘,开始思考自己这残破的身躯能做些什么!

经过一番思索,他觉得回到家乡是最合适的选择,一是可以回去侍奉年迈的母亲,二是他深爱家乡,想改变家乡的困难处境。

打定主意后,朱彦夫不断申请回乡,但老兵院没有同意,他身体严重残疾,怎么在家乡生活?

但朱延福实在不想坐以待毙,在他的再三坚持下,荣民院才同意送他回家,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就发生了。

母亲的行为虽然让他有些受伤,但也激发了他独立生存的愿望。

一天傍晚,他艰难地走到母亲的房间,在屋里大声对母亲喊道:“妈,荣军院的人来接我了,我要走了,请你锁门! ”

房间里的母亲应了一声,当她转身离开时,他听到她喃喃地说:“神啊,请保佑我活得好…… ”

老母亲不知道的是,朱彦福并没有离开,而是偷偷躲在自己住的房间的一个破篮子里,听到母亲锁门的声音后,才悄悄地爬回了土炕上。

他要开始“隐居”练习生存技能了,给自己准备了一桶井水,还有十几斤的红薯干,要么学会独立生存,要么饿死!

他在这间小屋里呆了十几天,练习走路、切菜,各种生活技能……

这些干红薯根本就没有营养价值,训练结束,朱彦夫已经虚弱到连敲门喊救命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躺在地上等死。

或许是上天不忍心看到这位革命英雄就这样死去,在他弥留之际,宜源县民政局局长吴先德竟然来到他家中找他。

原来,吴显德自从回国之后就一直牵挂着朱彦甫,后来宜源县下了一场大雨,他又担心朱彦甫的安危,便跑来看望他。

吴显德赶到朱家,朱母告诉他,朱彦福已经被退伍军人医院带走了。吴显德一时愣住了,这么大的事,他一个民政局局长怎么会不知道?

吴显德与朱母意识到不对劲,立即跑到朱彦夫住的小屋,打开门一看,朱彦夫已经昏迷不醒。

朱母看到这一幕,瘫倒在地,失声痛哭,说自己犯了罪,差点饿死儿子,对不起他死去的父亲。

吴先德见朱彦福还有呼吸,立即跑出院子,叫来张希泉村的青壮年男子,把朱彦福抬到医院救治。

处于昏迷状态的朱彦夫并不知道,当他到达医院时,他的出现吓坏了一名名叫陈希勇的护士。

这个陈希勇是吴先德老婆的侄女,当时20岁,刚刚进医院工作,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虽然她被朱彦夫吓到了,但是作为医务工作者,她却没有退缩,而是紧紧跟在朱彦夫的身后,生怕他一不小心摔倒。

朱彦夫被救出来后,回到了母亲身边。这一次,母亲不再不管他了。见不能逼迫儿子离开,她开始悉心照顾他。

“重拾”母爱的朱彦夫更加坚定了自力更生的决心,他每天的任务依然是练习各种生存技能。

有一天,吴显德再次来见他,身边还带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她就是陈希永。

原来,陈希庸治好朱彦夫之后,就去了她叔叔家,从吴贤德口中听说了朱彦夫的事迹后,她泪流满面,想让叔叔带她去拜见这位英雄。

这次见面之后,陈希庸就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照顾朱彦夫。

吴德贤被侄女的想法吓了一跳,作为民政局局长的他自然乐意有人照顾朱彦夫,但还是舍不得让自己的侄女嫁给一个重度残疾人。

于是他让陈希永回家跟父母商量这件事情。陈希永的父母当即反对,但陈希永却对他们说:“朱彦夫是英雄,他这么可怜,让人心酸。她不求他什么,只是想照顾他,让他过得好一点。 ”

在陈希永的坚持下,父母最终点头同意。

吴德贤见陈锡永说服了父母,便立即到朱彦夫家里提亲。朱母听后又喜又忧:“我女儿是个好女儿,可要是嫁给我这个没有胳膊没有腿的儿子,她以后怎么办呢? ”

朱延福断然拒绝:“我是个没用的人,结婚只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

让朱母和朱彦夫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几天,陈锡永居然主动来到他们家,一开口就叫朱母“妈”,他和朱彦夫相处得非常好,常常朱彦夫说一句话,她就能说十句。

之后的日子里,陈锡永来看望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候很晚了,但他也不回家,一直和朱母住在一个房间里。

如此诚恳的邀请,实在让人难以拒绝,既然姑娘如此邀请,朱彦夫又怎么可能拒绝呢?

1955年冬,22岁的朱彦夫与21岁的陈锡永结婚。

婚后,陈锡永对朱彦夫照顾有加,已经有一定独立性的朱彦夫也开始为村民干活。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办夜校,帮助村民扫除文盲,因为他发现村里大多数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更不会认得汉字,怎么赚钱?

村民们对朱彦夫十分敬重,他说的话很有道理。夜校创办后,村里男女老少几乎都来学习,他的家成了村民的“聚集点”。

当然我们不但一起学习,还讨论如何耕种,如何生产,如何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此过程中,朱彦夫在村民心中的形象日益凸显,并于1957年顺利当选为村支书。

当上村长后,他开始大张旗鼓地实施自己的抱负,那年冬天,在妻子的搀扶下,他走过了村里六座半山头、三条大沟。

经过实地考察,他决定带领村民开荒,增加耕地面积,在朱彦富的带领下,张希泉村6年内新增耕地200亩。

如今,两百亩耕地也许不算什么,用推土机半个月就能铲平,但在那个年代,人们必须用锄头和铁锹一点一点地挖,可想而知有多辛苦。

耕地多了,灌溉所需的水就多起来,朱彦夫便带领村民打井、修渠,忙碌不已。

1960年,我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张溪泉村也陷入困境。为了帮助村民渡过难关,朱彦夫把自己每个月十几块钱的伤残抚恤金全部拿出来,把自己家的困难交给妻子陈希永解决。

当时,朱彦夫夫妇已生下几个孩子,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可想而知陈希永的处境有多么艰难。

为了养家糊口,她一点一点攒钱,最后饿得只能偷偷吃槐花来填饱肚子,脸都肿起来了,连眼睛都睁不开。

看到妻子这样,朱彦夫心里很心疼,但是他也没有办法,他是村干部,得先照顾好村民。

好在张溪泉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困难,度过了难关,前进的道路一片坦途,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成为了周边地区发展最好的村子。

1975年秋,朱母病重。当时,国家正推行火葬政策,老太太对这种“新”丧葬方式心存畏惧。临终前,她对朱延福说:“我与母亲相依为命一生,辛苦了,在人间未享尽幸福,请不要让我在阴间受苦,不要把我火化! ”

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朱彦夫眼含热泪同意了,但母亲去世后,他还是选择了火葬。

第一,他是共产党员,必须拥护国家的政策;第二,他已经昏迷90多天,对“那个世界”有自己的看法;第三,他认为火葬与孝道无关!

在朱彦夫的领导下,张溪泉村丧葬改革进展顺利。

母亲去世时,朱彦夫已经42岁了,尽管身体不好,但他决定为村民再做一件大事,那就是想办法把电通进村子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在妻子陈希永的支持下离开家乡,到上海、南京等地寻找出路,在外的时候,甚至露宿街头。

终于,在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张溪泉村于1978年通了电。看着明亮的灯火,又看着灯下奔跑的孩子们,朱彦福开心地笑了……

1982年,担任了25年村支书的朱彦富退休了,退休后的他终于有时间陪伴妻子,享受生活。

1987年,时任南京军区政委的迟浩田回到家乡,听说了朱彦夫的事迹,夸奖朱彦夫不畏身体残疾,坚强不屈,带领村子走向富裕,并亲自来到张溪泉村看望他。

见到朱彦夫后,迟浩天给了朱彦夫一个建议,那就是把他的故事写下来,以激励更多处在困境中的人们积极向上。

朱彦夫听从了他的建议,开始用牙齿咬毛笔练习写字,后来,他用胳膊肘托着毛笔写字,再后来,他又用胶带把笔粘在胳膊上写字。

经过6年的努力,他写出了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迟浩天将军得知后,亲自为他撰写了书名,并赐给他10个大字“铁骨扬正气,热血写春秋”。

小说出版的同一年,朱彦夫突然脑梗塞,半身瘫痪,从此无法行走。

朱彦夫脑梗塞后,妻子陈锡永肩上的担子更加重了,每天晚上都要抱着他去厕所、翻身,一刻也不能休息。

陈希永并不是一个力气大的女人,朱彦夫虽然没有四肢,但身躯却十分沉重,陈希永想要搬动他,简直是难上加难。为了“增加”体力,陈希永经常会在床边放一瓶酒,需要抱的时候,就抿一口!

照顾一个病人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照顾他几十年呢?

2010年2月,陈锡永去世,享年76岁,朱彦夫也失去了结婚55年的妻子。

陈希庸去世后,一向坚强的朱彦夫竟然失声痛哭,让参加葬礼的人都哭了。

不仅如此,他还做了一件让人惊讶的事,那就是穿上丧服,送妻子去安息之地。

因为在朱彦夫陷入困境的时候,是这个女人点燃了他心中的希望之光,是她55年来如母亲般照顾着他,陪伴着他走过人生的酸甜苦辣。

朱延夫对陈锡永评价颇高:“我做一件事情成功,百分之九十的功劳都是我老婆的。没有她,就没有朱延夫! ”

妻子去世后,朱彦夫擦干眼泪,继续坚强地生活,2019年他被授予“人民模范”称号,2022年又入选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朱彦夫如今已经91岁高龄,但身体依然很好,真心希望这位身有残疾但意志坚强的老将,能够重回大山,再次突破“生命极限”!

29 阅读:12835
评论列表
  • 2024-06-10 17:24

    致敬!

  • 2024-06-10 23:08

    致敬英雄!!![点赞][点赞][点赞][祈祷][祈祷][祈祷]

  • 2024-06-10 20:40

    妻子伟大

  • 2024-06-10 19:57

    后面怎么排的文字,让人看不懂

  • 2024-06-10 22:38

    中国保尔!

  • 2024-06-10 18:40

    只知道荣誉军人院住残疾军人

  • 2024-06-11 09:02

    身体是真的棒,枪林弹雨中的不死战神!致敬!

  • 老吴 12
    2024-06-11 10:13

    这才是应该敬重的人,勉力后人,不要忘记了英雄为了今天付出了青春,流血牺牲,珍惜当下,多做善事。

  • 2024-06-11 08:25

    说什么外国超人,这才是我国铁血丹心钢铁英雄[点赞][点赞][点赞]但愿国家不要负辜每位为国捐躯英雄[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6-11 11:13

    这样的英雄孩子和孙子都应该安排进公务员队伍,我们百姓鼓掌支持。

  • 2024-06-11 12:02

    致敬!

  • 2024-06-11 11:58

    丶致敬英雄,但文章这样排版,看不懂,

  • 2024-06-11 14:20

    人民永远歌颂英雄

  • 2024-06-11 14:18

    伟大,光荣

  • 2024-06-11 12:23

    平凡的伟大英雄!

  • 2024-06-11 09:07

    段子还能乱码……小编真坑,致敬英雄

铃儿历史

简介:一个热爱历史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