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左宗棠墓被炸,王震得知大怒:胡闹,立即给我恢复

铃儿历史 2024-06-11 11:20:26

1977年,左宗棠墓被无情毁坏,消息传到王震将军耳中,他勃然大怒,高声喊道:“胡说!赶紧修复!”

左宗棠墓为何遭遇如此灾难?王振将军又是如何应对的?

左宗棠,被称为“维新四大名臣”之一,一生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他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为后人所铭记。

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大胆入侵中国新疆,称王,建立“杰迪沙尔”伪政权,并迅速将其势力拓展至天山南北,对中国边境安全构成严重挑战。

与此同时,沙俄趁机侵入我国领土,占领了伊犁地区,使新疆的局势进一步恶化,对国家主权造成了极大威胁。

在这危急时刻,左宗棠挺身而出,他力排众议,坚持“海防、边防并重”的战略方针,提出了收复新疆的方案。

道光二十五年(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掌管新疆军事。

左宗棠即位后,亲自筹划组织了六万西征军,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战术,开始了收复新疆的征程。

左宗棠率部克服严寒、干旱、地形崎岖等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经过两年艰苦战斗,左宗棠成功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区,极大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完整。

左宗棠的征程并没有就此结束,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他还面临着沙俄的严重威胁。

沙俄不仅占领了伊犁地区,还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迫使清政府放弃对新疆的主权。

左宗棠对此坚决反对,并多次与俄国使节进行交涉,坚定表达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1880年,在充分准备之后,左宗棠指挥西征军发起收复伊犁的战役。

经过激烈的战斗,清军终于成功收复伊犁地区,并迫使沙俄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为中国赢得了更多的权益。

除了军事上的贡献外,左宗棠还致力于推动国家建设,积极倡导洋务运动的发展,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推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

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兰州制造局等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左宗棠重视发展教育,创办了福州水师学堂等近代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现代思想和技能的人才。

左宗棠去世后,遗体被安葬在长沙市雨花区白竹村,一处清静之地。

尽管守墓人精心呵护,但由于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战乱的影响、盗墓者的侵入、自然环境的侵蚀等,墓地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1975年,当地政府为了促进当地交通的发展,决定在左宗棠墓所在地修建公路,这一决定无疑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严重打击。

墓地被迫一分为二,原本庄严肃穆的墓地变得破旧不堪,1977年毁坏达到顶峰。

当地政府为了修建这座桥,决定就地取材,炸毁了左宗棠的陵墓,左宗棠的遗体被扰乱,陵墓也彻底被毁。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王振的耳朵里,作为一名经历过战争洗礼的老军人,王振深感愤怒和悲痛:“这简直是胡说八道!”

王震的声音中充满了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谴责,他立即责令相关部门对墓地进行修缮,恢复其原貌。

在王震的领导下,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对左宗棠墓进行了全面修复,经过精心修复,墓葬已恢复了昔日的庄严雄伟。

同时,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已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左宗棠是民族英雄,值得尊敬,他的陵墓不应该被人以任何理由破坏。

5 阅读:343
评论列表
  • 2024-06-11 14:35

    左公大英雄,没有左公就没有新疆

铃儿历史

简介:一个热爱历史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