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友:两年被破格提拔两次,55岁担任江苏省省长,90岁依然健在

铃儿历史 2024-06-13 07:36:26

作为沿海城市,江苏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是我国的一个经济大省。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为它的经济发展建设做出了诸多努力,这其中不仅要感谢政策的支持,还有当地领导人员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付出。

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陈焕友就在江苏挥洒了将近二十年的青春岁月。

尽管他55岁才担任了江苏省的省长,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年龄而退缩,如今他已九十多岁的高龄,却依然健在。

那么他的一生又有什么样传奇的经历和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陈焕友的童年时期

陈焕友1934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因为时代的原因,当时家里也相当的贫困,但又因为他们处于地大物博的江苏,所以依靠着老田他们的收成还算不错,也能够勉强度日。

后来因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陈焕友甚至还被父母送进学堂念书。

本以为日子就朝着这样的方向稳步发展就可以,没想到随着日本人的入侵,他们的生活也变得窘迫起来。

日寇一路南下威胁了整个江苏地区的安全,为了保证家人的性命,陈焕友一家不得不搬迁,只为寻找一个安稳的地方度日。

但是在战火纷飞的中国当中没有一个地方是完全安全的,所以自小陈焕友的童年几乎就是在炮火当中颠沛流离。

当时不仅是物资紧缺,医疗也相当落后,在他们不断的转移过程当中,有的家人受伤,有的家人也因此离他们远去。

这些家人们的离去也对陈焕友的童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他默默的在心里想到以后一定要长大参军,报效国家,将入侵的侵略者赶回去。

随着1945年日军的失败,陈焕友的生活终于又安稳了下来,他们一家又重新搬回老家,想着这样就可以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

随着解放战争的开始,生活似乎又陷入无尽的战争当中,当时他已经在学堂读书,好在直到他1949年毕业过的还算比较安稳。

只不过就算这样,陈焕友还是记着自己儿时的梦想,那就是参军报效国家。

因为他有过知识的基础,所以参军之后的他算得上是部队当中数一数二的知识分子。因为他有文化、会写字,在部队当中他享受的待遇也极高。

1950年因为他表现突出,所以被上级领导特批进入华东军政大学继续学业。

当时国家主张推动轻工业的生产,再加上我们还没有一辆属于自己的国产汽车,所以全国都将目光放在此处。

陈焕友作为优秀的军人以及知识分子代表,他也被组织精挑细选投身到长春汽车制造厂进行工作。

工作后的陈焕友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学到了更多有用的知识,他甚至得到了苏联专家亲自授课的机会。

在跟着专家进行系统的技术学习之后,陈焕友也直接进入一线进行生产和工作,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他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才能,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有实操能力,在厂里都是代表。

因为他优秀突出的技能使得领导很容易就关注到这个奋进的年轻人。

对他进行了两年的考核磨练之后,领导也一致同意将陈焕友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工业经济领域。

这对于陈焕友来说不仅是认可,也是一次相当好的学习机会。

陈焕友最优质的一个特点就是每次在机会来临的时候都能够牢牢的把握在手中,陈焕友知道这次机会不容易,所以在学校相当的刻苦与认真。

毕业之后其实陈焕友可以很顺利的进入政府部门,有一个铁饭碗的工作,但是陈焕友却在这个时候动摇了。

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不断的突破自己,继续攻读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又继续学习了将近七年的时间。

随着不断深入的学习,陈焕友发现国家这方面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才,所以他进入吉林工业大学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

因为他的表现非常突出,他成为了系党总支副书记,更是一位优秀的工程专家。

在江苏挥洒热血

陈焕友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的一类人才,尤其是在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大浪潮中,陈焕友充分的展现了他的远见和能力。

上个世纪80年代,因为全国都开始了经济建设,因为陈焕友的履历足够优秀,所以他被调往江苏国防公办进行工作。

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他不知仅将本职工作干得相当出色,而且一跃成为了副省长。

有了更高的头衔之后,陈焕友的责任也更大,他发现当时江苏工业发展着很多不足,而且因为基础太过于薄弱,所以江苏一直很难转型。

经过他的分析和改造经营,江苏重工业很快就得以发展,而且在机械制造方面更表现突出与社组织很快将他任命为省副委书记,省长。

1993年陈焕友正式成为江苏省委书记。开始了他在江苏新一轮的挑战。

在陈焕友工作在的这段时间内,江苏从籍籍无名的省份变成了一个经济强省,它不仅在工业和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在全国范围内,江苏在吸引外资和扩大对外贸易方面也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

在他带领之前的江苏人虽然多,但是地特别少一些,传统资源的匮乏使得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

认识到这样的现状之后,陈焕友发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要依靠智力和科技的。江苏是不能够依靠农业或者是其他经济作物的,所以他要将科技作为江苏最根本,最长远的战略。

围绕着这一根本的措施。陈焕友提出了三个步骤,首先要大力的培养优秀的人才。毕竟科技最需要的就是人才,为此他提出了很多优秀的方式。

比如说,要提倡多类型的办学措施,鼓励全社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力量在教育方面进行发展。

其次就是要坚持实践与科技相结合,在大力发展应用科技,重视理论基础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大它的转化率,只有科研转化成我们可以用到的才是真正有用的。

最后一个就是要将沪宁沿线周围的地区建设成一个人才的基地。不仅要有科技创新基地,更要有新兴的产业。

这样的想法和措施在当时无疑是相当具有前瞻性的。

这样的方针引领了整个江苏省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当然也有很多人对陈焕友的这些方法提出了质疑,更没有很多信心。

为了鼓励他们陈焕友在省内推行了机构的改革,首先在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上进行提升,以此来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进江苏。

除此,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苏州工业园区,它的建成也和陈焕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进行合作共同建设的,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一个相当重要的里程碑,更是国际之间进行经济合作一个相当成功的例子。

自1994年2月份新加坡与中国政府正式签订了合作的协议以来,应运而生的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是一个相当好的例子,它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同时又涵盖了科研,教育,社会事业和现代服务业,现在是全国范围内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在全国甚至国际社会上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而现在江苏省内能有这样的发展都和陈焕友在任时期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他的任期之内,江苏启动完成了很多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工程。比如说创下了中国桥梁八个第一的润扬大桥。

最重要的是在陈焕友以及其他同事的共同领导下,江苏从一个农业大省转向了工业大省。

可以说这一次转变直接导致了江苏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基调,原本他们是有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导的省份,如今他们是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百姓们的生活由贫困,温饱,逐渐向小康迈进,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活迈进。

陈焕友后半生的日子一直为江苏的发展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直到2000年,陈焕友退居二线,成为省人大主任。

就此陈焕友在江苏的一线工作告一段落,3年之后将近70岁的陈焕友退休、安享晚年。

江苏能有现在这么磅礴壮大的发展和陈焕友的努力和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为江苏省带来的一切也是值得很多人去纪念的。

据说在退休之后的陈焕友仍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2002年10月陈焕友被聘为苏州大学名誉董事长、兼职教授。

2003年1月陈焕友被聘为苏州工业园区高级顾问,就算退休,陈焕友仍然用自己的方式为江苏的经济发挥着余热。

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01月14日《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江苏现代化若干决策与实践》

南通市档案局2003-06-25《陈焕友》

1 阅读:1052

铃儿历史

简介:一个热爱历史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