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住碰头屋,不住背水房”,碰头屋和背水房分别指什么房屋?

依依聊文化 2024-01-04 03:03:01

“宁住碰头屋,不住背水房”,这是一条关于农村民居方面的俗语,也是容易让人产生歧义误读的俗语。为什么这样说呢?

这句话的后一句,相信大家不难理解。所谓的“背水房”,指的是一座房屋或整座宅院背靠水而建,也就是房屋或宅院的后面有水,包括水塘、水池、水库、水渠、溪流、河流、湖泊、海洋等,但不包括水田。

这条俗难以理解的,也是容易让人产生歧义的,就是前一句中的一个关键词——“碰头屋”。现在一些人撰文认为,“碰头屋”是指屋顶很低矮的房屋。人进出这种房屋,一抬头就能碰到屋檐。

从过去我国传统民居建造来说,这种理解,既是对过去村庄和街道传统民居建造规矩不了解,也是对民间风水习俗不了解,只是从字面上进行猜测性的理解,结果就偏离了民间实际,得出的结论也就不正确。

现在农村人建房,材料发生变化,大多为砖砌钢筋混泥土结构的房,只要不违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不侵犯左邻右舍的利益,不影响他人的采光和出行,自己的房子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想建多高就建多高,很少受到传统风俗的影响和制约。

而在旧时代,村庄和街道民居建造,是以木料、砖瓦为主,既受当时建筑材料的条件限制,也受到当时法令和习俗的制约。

如果是集中在一个村庄或一条街道建房,既要遵守当时上面的法令,又要遵守当地约定俗成的规矩,按照传统习俗办事。除非建房人是单家独户,没有左邻右舍,也就不受约束,但仍然得按照古代朝廷的法令办事。

比如,明清时期在第宅等级制度方面,都颁布了严格法令进行规定:

“一二品官厅堂五间九架,三至五品官厅堂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官厅堂三间七架,庶民庐舍不逾三间五架。”

这种规定主要是针对抬梁式结构民居而言的,而抬梁式结构民居主要是砖木结构,在我国民居中占大部分。只有木材丰富的山区民居才有穿斗式结构,为纯木房子。

“架”就是抬梁上的支承点,“架”的数值越多,房顶就越高,房屋的越大;“架”的数值越少,房顶就越矮,房屋就越小。实际上,根据法令,旧时普通百姓的房屋都是三间五架,因此,他们的房屋高矮是一样的。

另外,在村庄内和街道建房时,在同一水平面所建的房屋,要一样高,如果哪家把地基特意抬高,那他的房屋高出别人家的房屋,这种做法,并非是现在人所说的“出人头地”的好事,而是被称之为“孤高”或“出头鸟”,在风水习俗上叫“枪打出头鸟”。

民间风俗中对这样的房屋还有说法,即所谓“一楼独高人孤傲”,又有“风吹头,子孙愁”之说。

当然,按照民间习俗,所建的房屋也不能比别人的低,比别人低的房屋叫“缩头屋”,也是不好的。

这些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对规范村庄和街道建房,起到了自觉的规划作用,且得到人们的遵守。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那些古村庄和古街道的古民居的布局,都严格遵守了这种风俗,才显得或者错落有致,或者整齐划一。

由此可以看出,说“碰头屋”就是屋顶低矮,抬头就能碰到屋檐的房屋,是说不通的,也是不符合过去村庄和街道实际的。

从这条俗语前后两句的内在联系来看,实际上,俗语的前一句是指房前的环境,后一句是指屋后的环境。

“碰头屋”是一种拟人的说法,不是指人抬头就能碰到屋檐,而是指自家房屋前面离别人的房屋太近了,出场太小,也就是明堂太小了,两座房屋挨在一起,就像两个人挨在一起一样,头碰头。

民间认为,这种房屋视野不开阔,室内采光不佳,往往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有俗语说“门前有堵,前途未卜”,指的就是居住者住在这种房屋内,出门就见别人房屋后墙,就像让人给堵住了一样。

过去农村民众非常爱惜土地,一般百姓都要充分利用土地,宁可宅基地环境不好,也不去占用耕地。如果我们现在到一些古村落去看看,还能看到很多这样的老房子。而城镇街道,更是寸土寸金,能有一块宅基地,哪怕环境不是很如意,已经很不错了。

因此,这种传统“碰头屋”民居,在过去村庄和街道栉比鳞次的建筑中是普遍存在的。

“背水房”当然就是指房屋后面的环境,古代风水习俗认为,不能在房屋后面有水流和水塘之类。

“不住背水房”,主要是人们认为,水是动态的,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人一种后背无靠,不稳定、不安全的感觉。

再说,南方到了春夏两季,北方到了夏秋两季,进入多雨期,也是一年的汛期,如果天下暴雨,山洪暴发,溪水、塘水等上涨,让人提心吊胆,非常不安全。

人在躲避各种危险的时候,有一种本能反应,一般躲避来自前面和两侧的袭击,反应能力比较迅速,而躲避来自背后的袭击,反应能力比较迟钝,防不胜防,这就是俗语所说的“明枪易挡,暗箭难防”。

再说,过去传统民居正屋的后墙,一般不开门窗,外面发生突发情况时,往往从前门出去,对来自后面山洪等自然灾害难以提防,给居住者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也正因为如此,民间风水习俗中,把依山傍水建房,也就是后靠山,前有水环绕的地方建房,离水位较高,叫“顺势”,把背靠河水、水塘之类的地方建房,叫“逆势”。

另外,在民间风水习俗中,所谓的“水”,除了指实实在在的塘水、溪水、河水等外,还指道路,民间称为“虚水”,把道路上的来来往往的人视为“虚水流”。

民间有一条风水俗语说:“宁愿门前闹嚷嚷,不愿屋后脚板响”,指的就是房屋背靠“虚水”。实际上,屋后有路也让住在房屋内的人,缺乏安全感。因此,民间也把处在这种环境的房屋也叫“背水屋”。

从居住环境来说,“碰头屋”的舒适性不是很理想,但从村庄整体建筑的布局来看,其坐向和朝向与大多数房屋一样,属于“顺势”建房,比“逆势”建造的“背水房”,在心理安全感方面要好多了。

当然,民间认为“碰头屋”和“背水房”,都是居住环境不理想的房屋,如果只能从这两种房屋中选一种,那只能是从矮个子里找高个,“碰头屋”就是那个矮个子中的高个。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传统民俗建筑文化的革新,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碰头屋”依然在乡村和街道存在,但随着有规划的旧房改造,住房立体空间成倍增长,居住条件有所改善,特别是在采光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改善,“碰头屋”也有了舒适的环境。

而背水房在过去是很少能见到的,现在却越来越多了,尤其在农村山区突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宅基地比较紧张,而河岸用于建房的空闲地比较多,有一些人家就把房屋建在河岸边空地上;

二是山区乡村道路建设大多沿河谷溪岸通行,一些交通不便的山里人家,为了交通方便,在河谷溪岸的道路边选址建房。

于是,现在的乡村城镇,我们在溪边和河边,能够看到为数不少的“背水房”。这些“背水房”存在两大安全隐患:一是影响汛期的河道行洪;二是在“背水房”居住的人,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洪水的威胁。

近些年来,一旦到了汛期,我们从新闻中,不时看到“背水房”被洪水淹没或被洪水冲垮镜头。

总之,“宁住碰头屋,不住背水房”这句俗语,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对民间建房选址有一定指导意义。我们普通人家建房不易,有的人家建房时,将一生的积蓄都投入到房子里。因此,建房选址时,必须要考虑住房自然环境的安全,确保居住者的生命和财产,不会受到自然灾害或其他灾害的威胁。

0 阅读:0

依依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