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开国中将失踪7年,周总理下令彻查,竟然在地牢里找到他

归客来去 2024-05-28 12:48:43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71年的一天,周总理终于等到迟来的电话,但是电话那头传来的消息却让他怒上心头,他要找的开国中将找到了,不过是在反动派的地牢里。

这可不是开玩笑,在当时那个年代,这种事情是时有发生,闹得人心惶惶,那这位被关在地牢里的中将会是谁呢?

地牢里的开国中将

这天,周总理身边的亲信李德生来到一处偏僻的地牢中,向地牢看守人员出示了“提审吴克华”的字条。

看到是上级要审问,两个看守人员立刻打开牢门,让李德生带走地牢中的吴克华。

见到人后,李德生傻眼了。如果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他绝对想不到面前这个形容枯槁的男人会是一位开国中将!

而见到有人来,吴克华立刻佝偻着腰站了起来,顺从的跟着李德生离开了。

此时的吴克华还以为这次来人和之前提审自己的人是一伙的,一路上一言不发,直到李德生将他带进会客室。

看到这间与以往审讯完全不同的房间,吴克华才终于反应过来,自己从那个满是老鼠和虫子的地牢中出来了。

随后走进这间会客室的周总理更是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周总理的安抚下,吴克华总算张口说话了。

此时的他已经被关在地牢里多年,要不是周总理找到了他,估计再过几年,他都要忘记怎么说话了。

而周总理之所以能发现吴克华失踪,还要从之前的政治局会议说起。

会议召开当天,吴克华的名字被多次点到,但就是没见着人,而且也没听说他有请假。结合当时的情势,周总理心中有了不好的想法。

他向参会的其他人询问吴克华的下落,却发现所有人都很久没见过这位将军了,问了一圈下来,周总理惊讶的发现,吴克华已经7年没有消息了。

这简直是开玩笑,一个大将军还能失踪不成!周总理当即下令,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把吴克华给找出来。

但还真是奇了怪了,查找的人从吴克华工作的地方开始,一直找到他的老家,没一个人知道吴克华到底去了哪里?

倒是在询问的过程中,有人发现和吴克华一起工作的同志目光闪烁,含糊其辞,像是碍于什么原因不敢开口说实话。

就在问话的人要离开的时候,突然有一位干事给他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吴克华被关押在一处地牢里。

有了这个线索,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李德生很快就确定了具体的地牢位置。

可是地方是找到了,想要把人带出来却不容易。毕竟吴克华当时是犯人,如果直接要人,不仅不会成功,还可能被对方倒打一耙。

深知对方套路的李德生这才想出假传命令的做法,以提审的名义去,既能顺利将人带出来,还不会受到怀疑。

现在人是带出来了,可是事情还不算完全解决。要知道当时吴克华可是炮兵司令员,虽然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也算是说一不二了,什么样的理由竟能关押这样一个人?

漫漫革命路

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攻下锦州成了解放军的首要任务,但是蒋介石集团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解放军顺利攻下锦州,他一定会派兵支援。

所以为了顺利攻下锦州,解放军指挥部决定,在塔山对蒋介石的支援部队进行阻击。这场阻击战很重要,同时难度也很大。

塔山位于锦州与锦西之间,是敌人进入锦州的唯一通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里进行阻击的部队一定会受到最猛烈的攻击。

斟酌再三后,上级决定将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4纵。

与以往的阻击战不同,塔山是一个村庄,在这里开战,4纵除了自己修建的防御工事,是没有其他可进行躲避的地方的。

这样的形势注定了塔山阻击战将会是一场悲烈的战斗,但是为了解放事业的成功,临危受命的吴克华还是决定迎难而上。

10月10日凌晨,在我军防御工事尚未完全完成的情况下,国民党军队就展开了进攻。

这次国民党算是下了血本,蒋介石不仅派出了5个军12个师的兵力,还亲自前往现场督军,甚至命令空军、海军也要参加战斗。

海陆空三方共同攻击,每天都会有数不清的炮弹落在我军阵地,在这猛烈炮火的支援下,国民党军队发起了多次冲锋。

敌众我寡,4纵伤亡惨重,战士的尸体铺满了塔山战场,甚至一度和上级失去联系。

然而,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4纵全员没有一人退缩,经过6天6夜的激战,歼敌六千余人,终于等到解放军顺利攻下锦州的消息,塔山阻击战到此宣告结束。

结果是圆满的,代价却是极为沉重的,我军伤亡人数高达三千余人,光牺牲在塔山战场上的就有近千人。

看过这个场面的人,都会被其惨烈程度所震惊,这场塔山阻击战也因此成为了解放战争时期最出名的阻击战之一。

可领导这次战争的吴克华却在建国后的特殊时期受到影响,被秘密关押,直到1971年被周总理从地牢救出。而关押他的理由更是荒谬,说他是反动派。

这个理由别说周总理不相信,恐怕就连关押他的人都不相信,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吴克华都是一名优秀的革命军人。

1913年吴克华出生在江西芳墩村,虽然是农民家庭,但是父母还是尽力让他上了几年私塾。后来家中遭逢巨变,年幼的吴克华不得不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小小年纪的他就吃遍旧社会的苦,于是在农民暴动发生的时候,他立刻投身于此。看到曾经欺压百姓的地主老财如今再也没了之前的威风,吴克华坚定了搞革命的心。

1928年,15岁的吴克华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次年成为正式的共产党员。

从那以后,他的身影就一直出现在革命道路上。他走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和战友同甘共苦;也做过上海的地下党,同敌人在暗处较量,在一次次枪林弹雨中迅速成长起来。

1955年,吴克华被授予中将军衔,在被关押前又当上了解放军炮兵司令员,这一切都是他投身革命最好的证明。

突如其来的关押对吴克华来说属实是无妄之灾,所幸在周总理的帮助下,他总算重获清白,得以继续为国家做贡献。

吴克华将军将一生献给了党和国家,论事业他问心无愧,但是在情感上,他却亏欠许多,一是牺牲在塔山的战友,二就是自己的母亲。

或许就是因为这份愧疚,吴克华对自己的遗体和骨灰做出了独特的安排。

子欲养而亲不待

在塔山战役开始时,所有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敌我悬殊这么大的情况下,能不能活下来全看运气。

战士们都提前安排好了自己的身后事,写好了遗书。至于吴克华更是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就留下了遗嘱。

吴克华15岁加入红军,从此跟随军队南征北走,别说贴身照顾母亲了,就连日常陪伴都做不到。

1942年,吴克华驻守在胶东的一个小山村里,碰上日军前来扫荡,为了当地百姓的安全着想,他决定安排村民们转移。

可是听完这个消息,当地百姓不仅没有撤退,反而有16名母亲将自己的儿子带到吴克华面前,要送他们当兵,保家卫国。

看着眼前送儿参军的母亲们,吴克华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当初他参军的时候,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了,正是需要劳动力的时候,作为家中独子的他却要去干革命。

可母亲得知后不仅没有阻止他,甚至一直以此为荣。

后来他带兵打仗,名气越来越大,也没让自己的母亲过上一天好日子,甚至因为自己,母亲还被国民党军队抓走。

被捕后,国民党军队的长官让吴母给吴克华写信,要求他带着队伍叛变。

吴母虽然是个不识字的妇人,但是心中却有民族大义,她怒斥前来游说的国民党官员,吴克华虽然是自己的儿子,但是自己管不了他的心。

儿子跟着解放军杀敌,她心里也高兴,还恨不得吴克华多杀几个敌人,想让她写信劝降,不如趁早杀了她。

眼看吴母不配合,国民党恼羞成怒,当天就砍下了她的头颅。安葬了母亲后,吴克华就跟随军队紧急开拔,都没能在墓前为母亲好好上一炷香。

满心愧疚的吴克华在那时对自己的身后事就有了安排,如果哪天他不幸牺牲了,希望组织上能将自己埋在母亲的坟墓旁,在死后永远陪伴母亲。

可是这个遗嘱没有实现,吴克华没有牺牲在塔山阻击战猛烈的炮火下,也没有牺牲在满是老鼠和虫子的地牢里,还有余力为国家的事业做贡献。

直到1987年,吴克华感觉自己大限将至,为防万一,他留下遗嘱,等自己死后,将自己的骨灰洒在塔山,陪伴当年牺牲在塔山的战友。

第二年,吴克华的妻子及其儿女遵照他的遗愿,将他的骨灰撒在了塔山这片被战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与他曾经的战友一同长眠。

吴克华老家的人民得知他的骨灰留在了塔山,决定为他建造一座雕像来纪念他,最后这座雕像的选址确定在了他母亲墓地所在的山顶上面。

这座雕像建好后,就代替吴克华俯瞰着这片养育了他的土地,从此也永远陪伴着自己的母亲。

结语

从一个15岁的红军战士,到后来的开国中将,解放军炮兵司令员、铁道兵司令员、成都军区、新疆军区司令员等等,吴克华走过了崇高的一生。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他的骨灰早已和塔山的土地融为一体,滋养着塔山的一切生灵,但是他的精神依然留在世间。

作者:苏眠

编辑:苏眠

本文由“归客历史”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95

归客来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