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女英雄赵一曼

追寻一下历史 2024-05-20 20:21:26

著名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来自巴山蜀水,她智勇双全,心系黑土地,情系苦难深重的东北父老乡亲,为祖国的解放,为抗击日寇,献出了年仅31岁的宝贵生命。

赵一曼1905年10月25日,降生在四川省宜宾县白杨嘴村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原名叫李坤泰,字淑宁,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

她从小被封建礼教的陈规陋习禁锢着,后来,在她大姐夫、共产党员郑佑之的指引下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把《响导》《觉悟》《中国青年》和《妇女周报》等革命书刊拿给赵一曼阅读。她很快地接受了革命思想,提高了政治觉悟于1923年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她为了摆脱封建家庭的羁绊,愤慨地写了一篇题为:《被兄嫂剥夺求学权力的我》的战斗檄文,表现了她对封建家庭的背叛和投身革命的志向。她在宜宾党团组织帮助下,终于冲破了黑暗的牢笼,考入宜宾女子中学读书。1926年春,赵一曼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积极参加各项学生运动,充分显示出卓越的领导才能。这年岁末,北伐军取得节节胜利党组织送她到武汉军事政治学校学习。

1927年4月12日,介石叛变革命,斗争形势异常险恶,9月党组织选送她去苏联莫斯科“中国劳动者中山大学”学习。她和赴苏留学的原黄埔军校六期学生,党小组长陈达帮结了婚。

翌年冬,因学习紧张她肺病复发,又怀了孕,党组织考虑苏联气候寒冷不适于她养病,又因国内急需妇女干部,决定提前调她回国。她没因长期与丈夫分别而向组织讲任何条件,毅然离开莫斯科那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历尽艰辛返回到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

不久,组织派她到湖北宜昌党的联络站做秘密工作,快要临产的赵一曼在一位善良人的帮助下,平安地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宁儿”。因组织几经被破坏,她只好拖着虚弱的双腿,抱着宁儿逃到郊外,钻进稻草垛里避寒。她心急如焚,想尽快向党中央汇报组织被破坏的情况,以便早日营救被捕的同志。没有路费,她沿途讨水要饭喂孩子,她狠狠心把陈达帮送给她的怀表顶了船钱······1930年4月,他们母子拍下了唯一和最后的合影。为了革命工作,她将未满周岁的儿子交给了在上海机关工作的任弼时夫人、陈达帮的妹妹陈琮英,并嘱托将孩子转送给汉口的堂兄陈岳云家寄养。她含泪亲吻了宁儿,值此一别竟成了永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党中央派赵一曼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从事抗日斗争,她先到沈阳做女工工作,不久,党又派她来到哈尔滨,任满洲省总工会组织部长,兼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

为了应付敌伪宪特的盘查,组织决定她和满洲总工会书记老曹同志组成“家庭”。他们在南岗区租一处白俄的房子,表面是家庭,实际是满总机关。深夜,她锁上门,遮严窗户,刻印党的文件和宣传品,第二天还要分发出去。她亲自领导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

赵一曼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对敌斗争机智勇敢。一次她和几位同志在哈尔滨江北太阳岛上一个同志家里开会,他们装成打麻将牌,不料房门让小孩拉开个缝,被一个特务发现,这人突然闯了进来,桌子上放着些文件,想藏已来不及了。赵一曼急中生智,迅速走到窗前,顺手把一盆事先准备好的粘米汤端起来泼到特务脸上,这突然袭击搞得这家伙睁不开眼,同志们乘机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他捆绑起来,又用毛巾堵上了他的嘴,顺势把他塞到了床底下,待到深夜,把他扔进了松花江,1934年春,哈尔滨党组织遭到破坏,老曹同志被捕牺牲,赵一曼处境危险,满洲省委领导批准她到抗日游击区的要求,并任命她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常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她在珠河铁北区组织了一支群众抗日武装--农民自卫队。

赵一曼在三股流根据地与群众打成一片,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妇女会并领导她们做军衣、军鞋、站岗放哨、送情报、运给养支援游击队。她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珠河县城,把从伪军那里买的十几支手枪和子弹用油纸、油布包严,放进马执的大粪车中,径直向城门赶去。车到城门岗卡,日军捂着鼻子,躲得远远的;专管搜查的伪军见是大类车,也催着:“快走!快走!”车老板乐颠颠地猛抽几鞭子,粪车一溜烟地出了城,他们巧妙地把武器运到了游击队。

1934年秋,日寇疯狂对游击区进行大规模的“讨伐”,赵一曼日以继夜地在各个村子里活动,鼓舞群众的斗争情绪。她带病坚持工作,机智地和伤员躲到大豆地里,把“豆铺子”盖在身上,躲过了敌人的猖狂搜查。

1935年春,赵一曼率领农民自卫队在关门嘴子伏击日军,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这支抗日武装越战越强,她的名字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为了戮力对敌,赵一曼率领的地方游击连与赵尚志领导的三军二团合并在一起,赵一曼任政委。

由于日伪军不断“讨伐”和残酷的“三光政策”,抗联所处的环境日益艰苦,部队常常没有粮食吃。小通讯员望着身体日益消瘦的赵一曼心疼极了,给她盛了一碗病号吃的高梁米饭,她没有吃,又悄悄地把饭倒进锅里,执意和战友们一起吃野菜粥。战士们十分尊敬她,亲切地称她为“我们的女政委”。

1935年11月的一天拂晓时分,赵一曼的部队被敌人包围在左撒子沟,他们打退了敌人无数次冲锋,鏖战到天黑,为了保存力量,必须突围。一曼对团长说:“我带一班掩护,你领部队和伤员突围!”团长说:“这怎么行!你是女同志,我掩护……”赵一曼严肃地说:“什么男的女的!女同志就不能打掩护?快!你有责任把部队带出去!”团长率领大队和伤员突围时,负伤被俘,不幸牺牲。

在完成掩护任务后,她率领战士突出重围,向候林乡转移,战斗中她的右肩负重伤,赵一曼只好到小西北沟一处空房子里养伤,不幸又被搜山的敌人发现,与敌人枪战中,赵一曼的左大腿受了贯通枪伤,鲜血汩汩地流着,她一时竟昏倒在地,不幸被俘。

赵一曼被押送到伪珠河县公署,敌人怕她伤重死去便连夜审讯,敌人对她用尽了酷刑,赵一曼坚贞不屈,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日寇审讯官大野泰治恼羞成怒,不断地折磨她,用马鞭子抽打她左腕的伤口,又用鞭杆狠戳赵一曼断腿的伤处,疼得她大汗淋漓,嘴唇都咬破了,任凭敌人威逼利诱,她丝毫也不动摇。敌人在刑讯其他被关押的人时,初步认定“赵一曼是一个以珠河为中心,把三万多农民坚固地组织起来的中心指导者”。

敌人意识到她的重要价值,把她押解到哈尔滨,关进伪滨江省警务厅地下室看守所里。此时,赵一曼腿部伤口已经溃烂化脓,生命垂危,敌人只得把赵一曼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监视治疗。给赵一曼治伤的张柏岩医生,是一位有爱国思想的人,他为赵一曼精心治疗。三个多月后,赵一曼已能拄着拐杖散步了。她把老实正派有民族感和爱国心的看守警察董宪勋争取过来,又把纯真善良的小护士韩勇义也争取过来了。

1936年6月28日是个星期天,天降大雨,这一切都为逃走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把赵一曼背出后门,坐上白俄开的出租汽车,汽车迎着风雨飞速开到屠宰场附近,赵一曼换上了人抬小轿子径直向东奔去,大家趟过水深流急的阿什河,道路坑洼不平一跐一滑,一夜才走了几里路。第二天早晨,他们来到阿城县境内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董元策家。这是一位有爱国心的贫苦农民,当得知赵一曼他们是去找抗日联军时,老汉非常高兴地留他们休息。晚饭后,求好朋友魏五恒用三套马车送他们上路,因天黑、道路又十分泥泞,又得绕道躲避盘查,大半夜才走了二十来里路。

6月29日早7时,伪南岗警署得知赵一曼出逃的消息,异常震惊!一面向警察厅报告,一面多方调查,终于从白俄汽车司机的嘴里得到了线索。30日清晨5时,赵一曼他们在离游击区只有二十多里地的李家屯附近,被伪骑警追上,赵一曼发现远处狂奔而来的伪兵,手习惯地向挎枪的地方摸去,然而……她淡然一笑,沉着从容地对董宪勋、韩勇义说:“别怕!无论出现什么情况也决不能说出我们去的地方!”伪骑警把马车团团围住,狂笑着挥舞着马鞭,三个人的脸上、身上被抽起了道道血痕。

赵一曼他们被押解回哈尔滨,关进伪警察厅。大特务头子警佐林宽重亲自审讯。这个外号叫林大头的老鬼子是个十足的中国通,专门审理重大复杂的政治案件,他软硬兼施,要尽各种花招,赵一曼视死如归,轻蔑地回答:“不知道!”林宽重暴跳如雷地命令打手用刑:凶手们用铁条刺她腿上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她,往她的嘴和鼻子里灌掺着小米和辣椒水的汽油……赵一曼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她没有暴露党的任何机密。敌人不得不惊呼:她简直是块铁!一个月的审讯调查敌人竟一无所获。

1936年8月2日清晨,全副武装的敌人押着赵一曼坐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她心情异常平静,十分从容地向押解人员要了纸和笔,给她的儿子写下了珍贵的遗言:“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1936年8月2日,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赵一曼被押回珠河后,车站上布满了武装警察,他们荷枪实弹如临大敌。敌人把她放在一辆大车上游街示众,赵一曼激昂地唱起了革命的战歌“红旗歌”。

街道两旁挤满了送行的群众,乡亲们被赵一曼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眼里燃烧起仇恨的怒火。

马车来到小北门外的刑场,赵一曼下了马车,两个特务要来架她,被她甩开了,她迈着艰难的步子,迎着冉冉升起的万道霞光,蹒跚地前行着,她昂首挺胸用尽全力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惊慌失措的刑警扣响了枪栓:赵一曼壮烈地倒在了血泊中,为了中国苦难民众的解放事业赵一曼同志英勇地献出了自己三十一岁的年轻生命!

为了纪念和歌颂赵一曼的英雄业绩,郭沫若写了这首诗: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

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

碧血染将天地红,青春换得江山壮,

珠河亿载漾东风。东北西南齐仰首,

朱德委员长为赵一曼题词:

“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

抗日女英雄赵一曼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镌刻在黑龙江人民的心中!

——沈 珂

摘自黑土风云录

0 阅读:13

追寻一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