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期,留守红军的军费是如何解决的?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历史小松 2024-05-27 07:24:28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后,为保存革命火种,中革军委决议中央红军主力于10月,向西实施战略大转移。

不过,并非所有的红军都撤离了中央苏区根据地,而是留守了部分红军,坚持在南方地区的抗敌斗争,扩大革命根据地。

那么,这些留守苏区的红军,在主力撤出后,各种钱粮、武器等资源是捉襟见肘,那留守红军的军费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今天就给大家聊聊,关于留守红军的军费是怎么来的!

当时,中央苏区的留守红军,直接作战武装力量大概在1.6万人(还有3万左右的伤病员和地方游击武装),而项英、陈毅元帅等人,便同留守红军在苏区坚持对敌斗争。

那么,就单说这近5万兵员的吃、穿和武器弹药、医疗物资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苏区的国家银行是和中央红军主力进行长征,而且长期经营钨砂的中华钨矿公司也被迫关闭,一部分员工参与长征,另一部分员工留守南方作战(红军长征后,钨矿被粤系军阀陈济棠控制),红军唯二的大宗军费收入渠道中断。

此时,对于项英和陈毅而言,留守红军首要面临的反而不是敌人,而是来自经济上的军事危机。

当时,国民党军集结20万重兵攻击中央苏区各根据地,并在加紧修筑封锁工事,扶持和组织地主武装,在革命根据地周边地区,实行白色恐怖统治。

国民党当局,为了隔断百姓同红军的关系,其在红军地区实行口粮配给制,严禁老百姓上山给红军送物资,否则实行连坐法(发现红军知情不报,便会连坐处罚所有人),并想以此饿死、困死留守红军。

在吃方面,进入深山进行游击作战的红军,绝大多数只能依靠大自然的馈赠,比如野味瓜果之类,有时候可以捉到的山禽,比如田鼠、野鸡之类,才能让战士们尝一些荤腥。

但是,在冬天的时候,大雪封山,各类野菜和野果很难找到,山禽那更是难以寻觅踪迹,红军就只能吃着枯树叶或者啃树皮,解决温饱。

当时,陈毅率领红军在梅岭打游击时,却突然被国民党军重兵围困,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陈毅和红军将士们在梅岭饿了五天五夜后,最终惨烈突围。

虽然说,留守红军饿肚子是经常的事,但是因为食盐的缺乏,导致不少红军将士患了夜盲症,严重影响和敌军作战。

所以,赣南地区的友邻红军队伍,便冒着被敌军包围的风险,将食盐裹入棉袄送到山上,其他留守红军才得以缓解食盐危机。

一般来说,留守南方八省的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分割攻击下,很难集中作战,各留守红军部队之间的通讯也是几乎中断,便只能是各自为战,抗击敌军。

同时,在国民党地方基层控制力弱的地区,留守红军便可以去老百姓家里,购买一批粮食等生活物资。

关于购买粮食的经费,有很多种说法:一方面是和国民党军中作战缴获而来,以及没收一些恶霸地主的不法收入(打土豪,分田地,以此获得基层老百姓的支持)。

然后,还有其他靠海路留守红军地区,依靠相关贸易获得活动经费,以及还有海内外爱国人士和华侨同胞,秘密对留守红军的捐款捐物等。

这些便构成了留守苏区,中央红军的主要军费来源,也是发展和扩大南方革命根据地的根本。

关于武器弹药和医疗物资方面,一般就是在和国民党军的交战中进行缴获,毕竟国府当局“运输大队长”的称号也不是空穴来风。

但是,缴获的武器弹药和医疗物资占比不是太高。所以,当时留守红军的武器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差,能有一把汉阳造都算是不错。

当时,留守红军吸收的新兵,甚至还拿着土火铳,还有大刀、长矛和红缨枪之类,就这样和“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展开数年的游击战争。

在医疗物资方面,虽然有缴获,但是数量很少,而且因为仓储条件不足,导致部分药物失效。尤其是治疗枪伤的西药更是急缺,有些负伤的战士,因为没有好的医疗物资和手术条件,最终牺牲令人痛心。

这里给大家讲一个粟裕大将的故事,当年他也是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指挥员。

1935年7月,粟裕在指挥留守红军,转战到皖赣边境的鲍家村时,遭遇敌军的前后夹击,红军突遭袭击损失惨重。

在战斗指挥中,粟裕将军身先士卒,却被敌军击中右臂,危急之时根本没有条件进行手术处理,便只能用毛巾将伤口绑住止血。

因为失血过重,粟裕在指挥中脸色惨白,他却依然强撑着带领部队撤离,一路狂撤近六十里,甚至顾不得取出右臂的残留弹头,最终将部队全部安全撤到皖赣苏区。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颗当年射进粟裕将军右臂里的子弹,才终于通过手术取出来,而那颗弹头已经生锈了。

此前,粟裕大将,就是因为这颗在右臂里的子弹头,一遇到阴雨天,就阵阵发痛。

可想而知,当年留守红军处境是何其艰难!

就这样,留在南方八省的中央红军,靠着自给自足,逐渐形成15个独立作战的红军和游击队,扩大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当初,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就这样一直斗争到第二次国共合作,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时,兵员数量也才1万人(下辖4个作战支队)。

此时,这支曾经的留守红军,终于有了直接的军费来源(因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受国府改编为“新四军” ,军费直接由国府拨款)。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国府从1938年1月起,每个月划拨给4个支队6万元(每个支队各1.5万元),新四军军部指挥和武装力量,每个月的军费为6000元,并提供“一定的”武器弹药、粮食和医疗等战备物资。

从1937年到1941年,新四军的累计拨款军费为1718877元,这笔费用便成为了新四军军费的主要来源,再加上其他爱国人士、华侨的捐赠物资等,新四军的规模逐渐扩大发展,成为敌后战场的一支战斗劲旅。

此刻,让我们向这些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将士致敬!

1 阅读:15

历史小松

简介:独立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