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损失4270亿美元,资本大佬到底怎么避税?

晨凯看国际 2023-07-26 22:56:02

如果不是恒大,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个“开曼群岛”。

实际上自互联网开始风起云涌的岁月,开曼群岛、维尔京群岛、巴哈马、百慕大等等这些地图里都找不到的小岛飞地,就成了资本新贵们的最爱。

它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作“避税天堂”。

01

第一个问题,啥是避税天堂?

英国人有句知天命的话,说人活世上,只有两件事是可以确定的,一个是死亡,一个是交税。

可能有人要抬杠了,我一个月入2000,吃面都不加卤蛋的人交个哪门子税?

诶?

不加卤蛋不交税,但你吃的那碗面实际是含有企业经营所得税的,换句话说,只要你有消费行为,附加在企业身上的各种赋税支出,就成功的转移到了消费者身上。

不管怎算,交税是一个普通劳动人民怎么躲也躲不掉的。

但对于富人和大型跨国公司来说,就未必了。他们可以通过离岸银行和避税天堂,少交甚至不交税,通过一系列的复杂且专业的手段,完美逃避本国的游戏规则。

通常情况下,避税天堂都是非常小的岛国或飞地,除了前面说的那几个外,还包括爱尔兰、荷兰、卢森堡、瑞士、塞浦路斯、毛里求斯以及亚洲的新加坡、香港和澳门(地区)。

如果强行归类的话,这些国家或地区都有这么几个特点,面积狭小且没有工业也没什么资源,榨干脑汁儿,就只能另辟蹊径发展离岸金融业务,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税率来吸引个人和跨国企业。

于是,富人和企业避了税,当地政府也赚到了一笔服务费,三赢。

唯一输掉的,是各国的税收。

根据2020年英国研究机构的数据,随着数字化以及跨国公司的崛起,避税天堂也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据估计,这些小岛上的财富总额约达到了7.6万亿美元,占到世界总财富的8%,几乎是德国加印度经济体量的总和。

全球主要国家转移到避税天堂的总资产达约有21万亿美元,努努力就能赶上了美国的GDP。

这里面资产输出的大户主,要是集中在那几个发展中国家,理论上越是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跑出去的资产就越多。

懂得都懂。

咱们举几个无伤大雅的数据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欧洲地区大约有2万6千亿美元的可移动金融财富藏在离岸天堂,占到其总财富的10%;

俄罗斯和海湾地区比较猛,占了总财富的近一半。

当然,作为自由灯塔,美国也不能幸免。

据估算,美国富人拥有大约1.2万亿美元的离岸财富,相当于全球离岸资金的16%,其中大部分都放在瑞士银行的账户上。

要知道,离岸资金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受监管来去如风,完全不受经济规律的一般影响,但同时也给本国税收造成了巨大损失。

每年全球因逃税而造成的税收损失,加一起达到了427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贡献了2450亿美元,富人贡献了1820亿美元。

这些原本应该用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费用,全被资本大佬揣进了自己的腰包。

2018年,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利润总额为1.3万亿美元,其中超一半(55%)隐藏在11个避税国家或地区。

这些避税天堂的平均有效税率仅为4%,远低于正常国家的18%。

注册在避税天堂的公司利润要比一般国家高6倍,换句话说,仅是避税一项就为这些企业增加了上千亿美元的收入。

02

第二个问题,避税天堂是怎么来的?

实际上,最先开启区域避税的是美国。

了解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早在19世纪末美国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但大部分企业集中在西海岸,严重压缩了东部的发展空间。

这就跟长三角、珠三角虹吸其他省份是一个道理,美国东部没企业就等于没税收,政府财政常年处于紧绷状态。

1898年,特拉华州的财政有点扛不住了,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骚操作,通过立法大幅降低企业的经营税,以此来吸引外地公司注册,从而创造当地经济的增长点。

法案一公布,大量企业跑步进入特拉华州,短短3年的时间,新注册的企业就超过了1400家,十年后又翻了两番,注册企业的数量达到了4776家,完爆东部其他15州。

特拉华州的模式等于给资本主义世界打了个样儿,没有什么比降低税率更加简单粗暴了,只要企业扎堆注册公司,当地就能发展金融服务业,随便抽取几个点的佣金,经济马上就能搞起来。

说简单点,就是美国的地方政府在打价格战,别人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企业,被它的优惠政策一波带走了。

但说到底,特拉华州的避税方式还只是局域网里的内测,不管企业怎么折腾,大部分财富仍是留在美国国内。

而英国人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把避税和洗钱进行了有效整合,完美实现了财富的跨服升级。

众所周知,英国是洗钱届的鼻祖。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人就敏锐地发现,借钱炒币,不仅可以对冲货币贬值所带来的损失,还能让资金游离于金融系统的监管之外。

专业人士管这个金融创新叫“离岸银行”。

进入60年代后,亚非拉的那些小岛国纷纷独立,但尴尬的是它们交通闭塞、资源匮乏、想发展下旅游都没什么可能,唯一的机会就是照抄特拉华州,用低到接近于零的赋税吸引其他国家的资本。

英国人再次抓住了机会,他们通过离岸银行把那些神秘资金注入海外属地,一通操作下来,没有人知道钱从哪来,或是怎么来的,纳税也就无从谈起。

从那以后,加勒比海上的小岛国成了避税天堂,英国伦敦也升级为全球洗钱中心。

转眼几十年过去,如今的离岸金融中心也是越来越专业,如果按照业务划分,新加坡、列支敦士登、迪拜搞的是保密业务;

百慕大和格恩西岛锁定的再保险市场;

而开曼群岛的主营业务是避险基金;

大佬们把钱放在这些小岛上,一是税收几乎约等于零,二是可以绕开国内限制,便于跨国企业海外上市;第三,就是这里没有外汇管制,资金可以来去自由,完全不受政府约束。

咱们就拿开曼群岛举例,无论个体、公司还是信托业务,除了缴纳印花税外,没有其他任额外税负,就连富人专属的遗产税、继承税、个人所得税也是一个都没有。

等于开局就为大佬们省下一半的家当,你说资金能不扎堆往这些小岛上跑吗?

截止2009年,光是开曼群岛注册的避险基金,规模就达2.3兆美元,平均每年新注册的公司大约有4300多家。

苹果公司的注册地是开曼,阿里、小米、华为、百度、李嘉诚的长江实业也把公司注册在了这里,就连负可敌国的恒大也是加勒比小岛上的地产公司。

你可以怀疑大佬的人品,但绝不能怀疑人家的眼光,资产腾挪玩的好是可以创造财富价值的。

03

最后一个问题,企业大佬如何避税?

2013年5月,美国参议院发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备忘录,核心意思就是指控苹果利用海外税收漏洞,规避了440亿美元的税务支出。

按照参议院的估算,苹果的总税率仅为22%,远低于联邦税率的35%,相当于苹果少交了数十亿美元的税款。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苹果通过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的州或者海外子公司,从而降低企业税率,2011年,苹果仅联邦税这一项就成功逃掉了24亿美元。

要知道,全球三大作死行为,其中一项就是逃了美国的税,在美国贩毒可以,但逃税不行,苹果一年逃掉了数十亿,为什么美国税务局就是拿它没办法呢?

因为苹果玩的是一套左手倒右手的跨服游戏。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利用不同地区之间的税率差进行避税;二是把利润转移到设在避税天堂的子公司,从而降低企业平均税率。

举个例子,苹果在卢森堡注册了iTunes的子公司,这个公司大概也就十几名员工,但全球数亿用户在苹果官方产生的收入,大部分都进入了这家公司的账户。

而卢森堡对于高科技服务企业的优惠力度非常大,最长可以享受8年,25%的公司所得税和市政营业税。

这就让苹果每年少交了数十亿美元的税款,还让本属于其他国家的税收,人为地流入到了卢森堡的账户。

另外,苹果公司还通过内部资金腾挪,把在美国本土产生的专利使用费转移到爱尔兰,并利用爱尔兰和荷兰的子公司,合法地将进行利润转移。

最后,这笔钱会转出到加勒比岛国,一套流程走下来,苹果的股东们既隐藏了身份,也完成了国际避税。

所以没人知道苹果股东是谁,赚了多少钱,他们的资金也不受各国监管,更不用担心哪天税务局找上门来追缴这笔巨额财富。

苹果的这套玩法属于业界指南,像什么 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小米这些跨国科技公司,大多采用的就是这套避税方法。

比如前不久印度政府重罚小米,其中一个主要依据,就是小米通过支付专利费的方式向海外转移利润,印度人觉得吃了亏,一口气罚了小米48亿。

而阿里巴巴主攻的就是开曼群岛,同时又利用“英属维尔京群岛”进行辅助避税。

基本形式和苹果差不多,国内的阿里巴巴以远低于市场价的方式,把产品或服务卖给开曼子公司,然后再以高于市场的价格转卖给其他子公司,利润就这样简单粗暴地留在了开曼公司的账上。

最后,开曼子公司通过离岸银行以投资或贷款的方式,把资金转入阿里巴巴集团,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税率。

一套手法搞下来,别说国家税务局笑不出来,就连老百姓也非常不爽,因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一旦富人的钱收不少来,政府就只能把手伸向普通中产阶级,社会的消费能力自然就起不来。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法国,由于高福利的背后就是高税收,本质上是拿夫人的钱去补贴穷人,结果富人有各种办法合理避税,想收他们的钱非常困难,而政府又不可能向穷人收税。

所以大部分的羊毛就只能从中产身上薅,结果法国中产一半的收入都交了税,心态彻底就崩了,但凡遇到点事儿就要上街喊口号,整个国家经济也在呈螺旋式下降。

于是在追缴跨国税收方面,法国人最积极。

2016年欧盟推出的“反避税指令”,其背后也是法国政府在主导,目的就是打击维尔京、开曼群岛这样的避税天堂。

2017年,欧盟又拉出一个黑名单,要求避税天堂解决经济实质问题,核心意思就是要公开企业信息,打击跨国公司的逃税行为。

在国际社会的持续施压下,从2018年开始,加勒比的小岛陆续出台了“经济实质法案”,并开始配合全球追缴税款的行动。

今年7月11日,138个成员国就双支柱国际税收制度达成一致,并计划在9月签署该方案。

这项协议涉及全球100家规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跨国公司,并且会把超过1250亿美元的利润重新分配给各国政府。

同时,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通过双边税收协定,对大型跨国集团的某些内部交易追缴所得税款。

这不是针对某个互联网企业,而是在座的所有跨国公司,无论他们怎么跨服经营,该交的税,那是一分都不能少。

比较诡异的是,只有美国举棋不定,

一是因为总统大选在即,短期内没办法进行税法改革;

二是美国希望撤销所有科技企业的数字服务税,加拿大第一个表示不服。

总的来说,就是大方向定了,但利益的具体分配还没谈妥。

但不管怎么样,打击跨服避税已经成为国际共识,即便美国政府不批准该方案,以法国为首的全球3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也将继续推进对跨国公司的追缴工作。

至于,资本大佬会不会升级套路,追缴回来的税款能够达到一个量级,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此文完。

0 阅读:53

晨凯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