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哪里“最没人情味”?这3个地方榜上有名,主要是没烟火味儿

小黑点缀人生 2024-06-09 09:44:00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小黑

编辑|小黑

前言

经济要发展,国家要进步。以前农村“年轻人流失”的问题一度成为热议的焦点,到今天,不只是农村变成没有年轻血液“空村”,就连乡镇或者四五线小城市,都出现了大批年轻人外出打工潮。

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挣下一份家业,是多少人心中的目标。

老话说“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安逸”,所以现在的年轻人,想赚钱就往大城市跑,寻求一个高薪的工作。

背井离乡踏足一片陌生的土地,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穿行在这些城市中。

但是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泾渭分明,特别是这3个地方,是榜上有名的“最没人情味”城市。

人情味其实就是烟火气,是夜晚路边的烧烤摊升起的一抹炊烟,是令人温暖的善意。

但是在这几个地方,烟火气却有些“惨淡”。

经济中心——上海

作为我国的经济枢纽,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的繁华在全球都排的上号。

不同国家的外国友人也会慕名而来,感受一下中国经济的繁荣。

提起来上海,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昂贵”。

在网络上,有网友戏称上海有自己的物价。更是发明了“沪币”这个令人啼笑皆的词。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词呢?原来是因为在其他城市本来只需要几元就可以买到的东西,在上海简直要翻上好几倍。

对于在上海“贬值”的人民币购买力,让无数打工人将上海“独立”了出去,自成一个货币系统。

这种网络笑话的背后,其实潜藏着无数打工人的心酸。生活处处都是高昂的消费,来到这座繁华的大都市,却只能艰难的过日子。

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穿衣这个问题通过网购就可以解决,但剩下的吃饭住宿通勤,都是导致上海这座城市被称为“没人情味”的根本原因。

工作间隙的午饭,有多少“沪飘”是拿出了自己早就做好的便当。

不自己做饭,在上海点外卖均价都要30左右,生活处处都是成本,为了攒下钱,漂泊在外的年轻人,只能蜷缩起来生活。

结束一天工作以后,疲惫的人们倾巢而出,下班以后的上海,有了许多喧闹的人气。但是却没有烟火气。

因为在上海,你会在宽阔的街道上看见步履匆匆的人流,没有什么交流,大家都是一副疲惫的神情走在路上。

往往下班以后的人流走的还很急,走在人群中就像一种群体迁徙,从心理层面上就让人产生了一种紧迫感。

走到了地铁站,每个人都是大步流星的向前走,只是为了能挤上地铁。

如果在这其中,有人不小心弄撒了什么东西,或者是不小心摔倒等突发事件。很大概率会被人群避开,并不像小城市一样会有人停下来施以援手。

原因很简单,如果你一个人可以处理的事情,那么疲累不堪的打工人并没有精力再去照顾你。独善其身,是这个城市默认的法则。

在人挤人的地铁中,或许是人与人距离最贴近的时候了,毫不夸张的说,在早晚高峰的地铁上,人可以被挤的无法动弹。

被“挟持”着到达目的地,到了站点还要拼尽全力挤下去,光通勤所耗费的精力与体力,就足以把人的精气神“剥一层皮”。

回到居住的地方,大部分人只能住在狭小的隔间。寸土寸金的地方,一间正常的三居室里面可能会被房东打出“无数个”小隔间。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房东做不到。合租生活中,大部分人的房间多半是一张床占据大半空间,其他的生活用品就极为考验收纳能力了。

拥挤和冷漠,是在上海的最大感受。

好不容易到了休息时间,琳琅满目的商品标上消费不起的天价,富丽堂皇的餐厅,一杯酒一道菜可能就是一周甚至半个月的工资。

这里的繁华,是不对普通人开放的。而在这座庞大的城市中,每个人都散发着“我很累不要打扰我”的气息。

在上海,很多人都像一座孤岛。人际关系的疏离让人心中分外思念自己的家乡。

政治心脏——北京

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无数顶尖的人才汇聚于此。

在这里流传这样一句俗语“你是一颗金子,但北京,遍地是黄金”。这句话就是形容北京的卧虎藏龙。

在北京,有多少心中充满抱负的年轻人欣欣然来到这座大都市,想着一展宏图,出人头地。

怀揣着最初的梦想,在生活不断的消磨之下,工作几年后最终默然归乡,这是多少人的真实写照。

想在北京驻留,无疑是艰巨的。这里的居住成本要比上海更加高昂。

住在地下室里,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阳光无法照射进来,满满都是阴郁的氛围。

无论在自己的圈子中多么的优秀,来到北京的第一感觉,就是渺小。

在螺丝钉一样的岗位上贡献了自己的光和热,下班一个人走回房间,阴暗潮湿的环境,让人心中不免有些戚戚然。

高压的城市氛围,追求效率管理的首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小规则。如果你对这些一知半解,那么你面临的“冷脸”也十分常见。

比如出了商场以后要打车,如果在非打车点叫车,司机无法到达可能就会对你有些怨言。

许许多多的生活规则,如果你茫然无知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被“批评”一两句。

不过这种不太优质的服务态度,也可能是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涌入这个城市。

毕竟天安门、故宫、长城等,都是中华文化的凝聚所在。去北京,是无数人心中的一个愿望。

日复一日面对大量的外地游客,对于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来说,疏散指引人群也是十分劳累的。

工作中不断地被消耗自身的体力和精力,这就导致下班的个人时间,很难再有精力去结交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界限在这种恶性循环中被层层加固,渺小的我们在偌大的城市夹缝中讨生活,光是把自己打理好,就已经精疲力尽了。

如果不是北京本地人,应该很难在这座城市感受到温暖的烟火气。毕竟北京的定位与风格,从来都是庄重与严肃,容不下太多的“平易近人”。

繁荣发展——深圳

深圳的发展,是我国经济这盘棋局上,最落子有声的一步棋。

这个曾经的海边小村庄,在时代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改革开放中拉响的一支离弦之箭。

深圳肩负着拉动经济的重担,在各种招商引资政策的扶持下,无数的企业驻扎在这片土地上。

大大小小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头,掀起了当时赴深打工的浪潮。

这种经济特区的设立,让深圳在多年后的今天也是大多数人心向往之的繁荣城市。

这里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劳动者,前仆后继涌入的年轻人,充当着深圳运转的“螺丝钉”。

尽管在深圳有各种供人娱乐的场所,但在热闹的表象下,还是人与人的隔阂。

很多人来深圳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赚钱。赚些钱然后离开这里,去做自己的事业。

这就导致了在这座城市,本来就是天南海北聚在一起的人,注定了只是萍水相逢的缘分。

所以很多年轻人虽然在这里找到了能够下班后一起闲逛吃饭的人,看起来热络无话不谈,但实际上并不能算是朋友。

这样的社交,让人们的内心不再那么孤独。有人气做事才会热闹,只有这样。那一颗颗孤单的心才能吸取到一些温暖。

报团取暖下,是界限分明的关系,没有人情愿多付出,这种点到为止的交际,让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AA制是社交默认的潜规则,人与人之间的情分是很少见的,每个人牢牢践行着自己的本分。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两个年轻人在餐厅里饱餐一顿后,会拿出手机讨论着每个人应该承担多少钱。

这样的文化其实是受西方个人主义的影响,深圳作为与国际接壤的重要港口,这样的文化也流传到了大陆,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但是咱们中华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以“情谊”为主流。打破界限,我宴请你,你帮助我。

你来我往的用这样的小“人情”作为桥梁,才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高昂的房价和低廉的工资,注定无法停留的城市本来就让人没有归属感。人际关系的疏离更是让年轻人成为了繁华城市背后的养料。

结语

在这些“划清界限”的城市中,人情味的缺少,让这些年轻人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又感觉十分孤独。

但对于家乡的慢节奏,虽然大家心向往之,但很少有人会选择这样的生活。只有在外打拼,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才敢享受这样的惬意生活。

身心是一切发展的根基。所以出门在外,哪怕工作在忙,也要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

0 阅读:1

小黑点缀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