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了,南水北调改变了什么?为何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

探史这些年 2024-06-27 09:14:5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临川

编辑|t

引言

中国有一个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南水北调。它覆盖中国四大流域,解决了沿线4亿人的用水困境。

但是在一些外国人眼里却是一个冤大头工程。

如今南水北调工程西线虽然还在建设中,但是其他部分都完工快10年了。时隔10年再回头看看这项奇迹工程,它的奇迹究竟体现在何处?是否真的像是外国人说的那样,是一项冤大头工程还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工程路线图)

一、水利维护北方生态,经济民生得以双赢

南水北调工程,顾名思义,就是把南方的水调到缺水的北方去。每年夏天,南方都会因为降水太多而烦恼,洪涝灾害频发,而北方,却常常多月无雨。

南方望洋兴叹,北方却连点水也分不到。这时候,如果没有南水北调工程,均衡分配水资源,北方没有“救命水”,南方全是“要命水”。

今年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的第10年,大家早就习惯了它的存在。这项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涵盖了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别小看这个工程,它目前送到北方的水,相当于一条黄河了!

长江水域的水被送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地区,为全国北方280多个县区解决了用水危机。

那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这一工程突然停止,会发生什么情况?

(天津市)

调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北方的老百姓喝上水,用上水。

以位于中线的北京和天津为例,自2014年通水以来,算是解决了用水难的问题。每年长江的水,有相当于1/6的黄河水量被送往北京,天津的工厂,也因此不必发愁工业用水。

但如果你忽然把水停了,天津主城区几乎所有人都会喝不上水,北京城区70%的供水量就会消失。北京居民得去排队打水,天津的工厂就得喝西北风。

在山东省德州市,对于饮用长江水的居民来说,南水北调工程让他们喝上了好水。

没有南水北调工程之前,人们只能喝地下水,水里都是盐碱,含氟量又高,煮沸后底下全是水垢。喝起来又苦又咸就不说了,长期饮用还会让牙齿变黄,脚后跟疼。

这样的水肯定没人愿意喝,但不喝苦咸水就只能渴着。

(东线工程范围)

但这些年来,他们用上了长江水,不但口感好,还没水垢,如果停止调水,居民可就遭罪了。

河南、河北、山东这样的农业大省,要种地自然也离不开水。

如果我们看新闻,河南动不动就会遭受旱灾歉收,农民叫苦连天。

但自工程开通以来,农民不缺水浇地,粮食产量上去了,农民收入也跟着上去了。

由此可见,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的发展有多重要。它不但使让老百姓们喝上了水质更好的水,生活质量提高,还解决了农业工业用水难的大问题。

此外,北方地区的环境与生态也离不开南水北调。

(焦作段)

过去因为过度开采地下水,北方地区出现了地面沉降,破坏动植物栖息地的环境问题。那现在有了南方的水,这些问题得到了大幅缓解。

(地面沉降)

就拿河北滹沱河举个例子历史上,由于过度开采,河流最终缺水断流。上世纪90年代末时,河里只有垃圾和砖头。

喝不上水就算了,还要面对臭水沟,如此脏乱差的环境让百姓苦不堪言。但自从引入长江水后,这里变成了生态公园。

但如果忽然断了南水北调工程,这10年间好不容易长出来的树木与草地,回归的鸟儿和鱼群就又要消失不见,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滹沱河生态补水)

由此可见,这十年里,南水北调工程对北方人民帮助有多大,如果没有这一工程,现在很多北方地区的居民还用不上水,现在绿草茵茵的地方还是大荒地。

二、为求发展大胆构想,排除万难终成壮举

但南水北调工程的伟大还不止于此。它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奇迹”,不仅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还因为它展现出了中国基建技术的强大实力。

能够做到影响力这么大的工程,之前不被西方人看好的工程,是怎么建起来的?

最早提出南水北调这一设想还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我国就提出了这一大胆想法:如果可能,北方可以从南方借点水来。

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要把南方的长江水调到数千公里以外的北方,超长的输水距离,一路上有崇山峻岭,加上北方地势比南方高,水怎么能从“低处往高处流”?中间会不会断流?

(白洋淀生态补水)

各流域还有不同的水文和地质环境,工程沿线的原有生态环境和村落难免遭到破坏,民众要搬迁,离开故土,他们能愿意吗?

除此之外,运水得人工铺设管道,要是管道破损,运来的水质难免不受污染,没法喝没法用,工程就白建设了。输送水源的清洁与安全,又是一大难题。

不少西方国家在动工之前讥笑中国,他们认为,仅凭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完成这项工程的。

(南水北调陶岔渠首枢纽工程)

但中国人的特点就是敢想敢做,迎难而上。这三大难题,竟然都被解决了。

为了让水能够从低处往高处流,科研和工程人员多方调研,实地勘探,修筑了不少水库、输水区、隧道和泵站。

穿越黄河时,工程队打造了两条长达4250米的隧道,使长江水得以顺利北上。

如果你在北京地铁站内听到轰隆轰隆的声音,不要惊讶,这是长江水在地下管道内奔腾呢!

建立的泵站使用的是高效节能泵,水被轻松抬往高处继续前进,泵站还能确保就算地震了,输水都能够不中断。

(工程管道)

为了保护水质,工程沿线有完善的水质监测系统,水质检测站的工作人员,会确保输送的水符合饮用标准。

此外,各级政府也提供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从土地征用到移民的安置,离不开各级政府的调度。

从2002年正式开工到2014年东线、中线正式调水,这12年间,无数人为其耗尽心血。

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的第10年,北方地区已因此获得了近650亿平方米,相当于4400多个西湖的水量。

据统计,北京75%的用水就来源于南水北调工程,郑州主城区90%的人在喝长江水。

这些水已经改善了工程沿线数亿人民的生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

三、保障用水利在千秋,全球可以从中获利

南水北调工程的成功,也吸引了全球学术和工程界的关注,开始还不屑一顾的外国人也来学习交流。

而中国所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会通过国际合作或援助的方式,为其他国家带去便利。

截止目前,工程还在持续,运往青藏的西线还在开发当中,迄今为止的水利建设投资已上万亿元。

由此可见,南水北调可谓是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一大壮举。中国在水利建设方面的卓越能力和创新精神值得每一个国人自豪。

为了解决西北地区干旱问题的西线工程,目前仍在规划当中。一旦建设成功,黄河水量得到补充,绿色会回归荒芜的戈壁滩,沙漠将会逐渐褪去。在不远的将来,南水北调工程或许还会会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奇迹。

参考资料:

写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10周年之际:一泓碧水润北国 千年运河焕新生.人民网.2023-11-15

1.76亿人受益,南水北调带来三种福祉丨九派时评.九派新闻.2024-03-19

中国利用最大调水工程改善生态恢复河湖生机 .新华社.2019-12-12

世界最难工程之一!直接惠及人口超4亿!这项超级工程,与你有关!.央视财经.2024-02-06

0 阅读:73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