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亡于“杠精”

人物图书馆 2020-11-25 20:58:39

王安石可以说是千古第一人, 思想家、改革家和经济学家,学问超出同时代的儒家学者一大截,在北宋每况愈下的情况下,在很多腐朽大家夸夸其谈的时候,王安石默默地将整个帝国的命运扛在肩上,负重前行。

但这个不洗脸,不洗头,穿着破烂衣裳的中年人,面对的是什么情景呢?

他面对的是满朝官员的各种攻击谩骂,正人君子一点的像欧阳修、司马光、苏轼之类的人,只攻击变法问题;一些小人还会发挥想象力诽谤王安石扒灰。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得不说宋朝当时的政治氛围:

第一,宋朝皇帝普遍仁慈,不杀大臣,这当然是好事。但也造成了文人胆子肥了起来,个个上书言辞激烈,动不动就辞职撂挑子不干了。

皇帝还得一个个劝,有个叫赵瞻的人向别人炫耀说,“近来皇上只不曾下拜来挽留我罢了”。

第二,宋朝大量录取进士,但僧多粥少,很多官员晋升无门,三年公务员任期到了之后,要等下一个空缺,一等要等好几年,闲着没事就不停地相互攻击,向皇帝进言,说的坏了,顶多贬官,还落个正直的好名声,说的好了,升官发财。

其实,主要就是人多嘴杂,闲的。

下面列举一些当时文人对王安石的攻击:

1、国家财政困难,怎么办?

司马光说国家花费奢侈,宗室多,赏赐多,需要节流。

皇帝说,那你去节流吧。司马光哼哧哼哧研究了几天,上书说,经过我们的深思熟虑,这些开支很多年形成的,得慢慢来,不是我一朝一夕能减裁的。

这句话啥意思呢?

就是怕得罪人,不敢担责任(很多支出涉及王公贵族的利益)。

后来,王安石大刀阔斧减少财政支出,经费节省了十分之四。

2、军队太多怎么办?

宋朝军队太多,为什么太多?

因为宋朝一旦发生灾祸,国家为了避免造反就征兵。很多地痞流氓都去军队混吃混喝了,国家硬生生地创造出士兵这个阶层,当兵一辈子到老死,战斗力奇低无比。

有的士兵都老的都穿不了铠甲,拿不起兵器了。

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万,但官员没人敢提裁兵,怕引起兵变。

而宋朝年年向周边几个国家进贡,边境安全全靠花钱,这些士兵多年屁战事都没有,皇帝年年还得给士兵们赏赐,一旦给少了,这些流氓还会打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

眼看整个大宋朝就要被拖垮了,王安石动手开始裁兵。

司马光反对说:裁兵诏书一下,一旦流言传播开来,人心惶惶,很多人愁容满面,恐怕会像后梁那样,引起张彦之乱。

但王安石大刀阔斧地裁了二分之一,结果,并没有。

就连王安石将军队安排在重要边关,守卫国家,也有杠精站出来喷。

喷的理由你绝对想不到。

有个叫韩琦的人说:造成敌人对我们不信任的原因有七条,其中一条,说王安石在河北地区设置三十七名将官。

还有一条是,在西部种榆树和柳树,阻挡了吐蕃的骑兵。

注意,是敌人不信任我们的理由,我严重怀疑此人是敌人派来奸细,要不就是脑子秀逗了。

以他的意思是,为了赢取敌人的“信任”,应该什么都不要做。

3、国家借钱给穷人

青苗法就是国家在农民青黄不接的时候借钱给穷人,等收获了再还钱,如果还不起,就等来年再还。

这是很好的事,因为当时民间借高利贷很猖獗,穷人无处借钱,要借,就是高利贷,富人狠宰一顿,穷人从此卖儿卖女。

黄世仁和杨白劳的故事,就是这样来的。

国家借钱利息在当时算是很低,不到二分的利,也就是年利率20%左右。

有杠精站出来说了:你收两分利息不如收一分利息,收一分利息不如一分不收就贷款给他,贷款给他不如白送给他。

苏轼当时也是卖力反对,但老年后后悔了。

朱熹也严厉批判王安石,但也主张恢复青苗法,有人问他,你以前不是指责王安石吗?

朱熹很激动地说:“王安石只有青苗法这一件事是对的。”

可见,虽然执政过程中有些问题,但农民应该还是得到一些实惠的。

4、募役法

原本,宋朝是让富农家里出人去免费给国家干活,所以造成很多人不敢添置家产,甚至父亲自杀以求儿子不要死于沟壑。

因为家庭人口也是重要一项指标。

有的人如果家里买一头牛,你是富农了,邻居就去举报了。

甚至有人不敢多种一棵树,家里粮食不能超过两年。

本来经济正常情况是,家家比富,结果造成奇怪的现象,家家比着穷,严重拖累经济。

王安石就将这个废除,提出家家出钱,给国家干活有工资拿。

富人多出一点,穷人少出,更穷的人就不出钱。

穷人不仅不用出钱,甚至还可以干活去挣钱,穷人当然高兴,但富人多出钱,当然不满意。

法令颁布之后,杠精就开动了。

苏轼苏辙兄弟俩,一起抬杠,

苏辙说:“服役的人不可不用乡户(即农民),犹如官吏不可不用士人(即读书人)。”

苏轼说:“自古以来,服役的人一定要用乡户,犹如吃饭必用五谷,穿衣必用丝麻,水上行走必用舟船,陆地行走必用牛马,虽然在这中间也许会有替代物品,但毕竟不是人们经常用的。”

苏轼还说,当官就是为了人生有些乐趣,如果穷嗖嗖的,不是太平景象。

苏轼说的大概意思是,你是穷人干苦力活该,我们当官的抛家舍业,忙忙碌碌一辈子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还有个叫文彦博的杠精,说的更令人不寒而栗:

文彦博说:“祖宗的法制都在,没有必要加以改变以至于失去民心。”

神宗说:“役法的改革令士大夫中的很多人不高兴,但老百姓有没有什么不便利呢?”文彦博说:“你是和士大夫一起治理天下,并非和百姓一起治理天下。”

5、大学教法律

王安石可能创办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学校里教律法、医学、经学等学科。

这就惹毛了司马光,抬杠说:律法是当官必须掌握的,何必专门设置一个科目?作为一个读书人,如果能深明大义,自然也能遵守法律,如果他不懂得道义,那么学习法律只能使他成为一个刻薄的人,为政的时候怎能奉公守法呢?

注意杠精司马光的逻辑,法律不用学习,学了就变得刻薄。

现在我们都知道人人都应该学法懂法,这个老家伙却将法律和刻薄联系起来。

6、治理黄河

王安石治理黄河,总该没得喷了吧?

我实在想不出来,这有啥可喷的?

如果这样认为,就太天真了,另一位杠精欧阳修站了出来说:“开挖黄河就像是放火一样,而不主动去开挖,等它决口,就像是失火,与其使人辛劳,不如不要开挖。

大概意思是,你这么辛苦,不如等黄河泛滥之后,再去治理不是更好?

大家都知道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欧阳修竟然要人们坐等黄河泛滥。

杠精苏轼也说:“天下资源都用尽了,现在开通水路,一定自寻烦恼。”

总结:

司马光、苏轼、欧阳修这三个人都是正人君子,事实上,大部分宋朝读书人都是正人君子,但就是不说人话,脑回路很清奇。

这其实也反映出孔子政治理想的破产,孔子总认为只要人人是君子,国家一定繁荣昌盛。

孔子不知道,即使君子之间也会党争,道德在嫉妒心、迂腐心、金钱、地位甚至老乡面前不值一提。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

其实,我觉得还是嫉妒心和抬杠心在作怪,只要我看不惯一个人,什么杠我都要抬,苏轼老年就后悔了,觉得自己年轻的时候说的大多数都是错的。

司马光小时候砸缸名震一时,我认为这不是聪明,其实只是早熟。但他被传为神童,在当时甚至被画成画,流传在各大都市。

司马光这一类的人的全部经济学问就是儒家那一套:轻徭薄赋,不与民争利。

社会上各种弊病,他也看得清。

要问怎么做?不知道。

别人一提出解决方法,立马杠你!

王安石变法是宋朝最后一个复兴的机会,但在杠精的唾沫中,王安石失败了。

王安石死后50年,北宋灭亡。

4 阅读:902
评论列表
  • 2020-12-16 13:25

    就拿免役法来说,贫农不喜欢因为拿不出钱来免役不如自己去出工出力,,富农喜欢因为花点钱就不用去吃苦了,各有千秋

  • 2020-12-17 02:27

    王安石新法的本质就是聚敛

  • 说白了就是动了士大夫的利益。

  • 2020-12-17 19:50

    俩皇帝,上万的后宫嫔妃和皇室女子像羊群一样被赶着北上。也就只有宋朝了

    最阴暗的光 回复:
    晋是被围殴。宋是单挑,从辽算起,辽、金、蒙古,挑谁都是输,就和西夏算是有来有回。[笑着哭]
    文普 回复: 最阴暗的光
    晋是内斗,没王八,不对八王内斗也照样能打,宋是自废,从太宗亲征秀车技就走歪了
  • 2020-12-17 11:59

    王安石自身的性格也制约着他的变法,比较偏执,用人不当

  • 2020-12-17 13:26

    第二幅图是什么意思?一群蒙古鞑子,还是女真人在蹂躏一个汉人女子吗?奇耻大辱

    月影 回复:
    靖康耻
  • L开 3
    2020-12-20 17:45

    还正人君子

  • 2020-12-21 19:32

    司马光 朱熹之流流芳后世 就是中华民族灾难的起始 一群干啥啥不行 捣乱第一名的“圣人”

  • 2020-12-23 19:08

    司马光,欧阳修,[得瑟][得瑟][得瑟]看这两个姓氏就知道这俩货不是好人[笑着哭]可怜的苏仙你说你跟这掺和啥

  • 2020-12-17 06:44

    就是惯的毛病

  • 2020-12-21 23:05

    司马光干的最牛的一件事,就是把北宋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西北产马地,无偿的送给了西夏人[汗]

  • 2020-11-30 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