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周恩来逝世,留下罕见老照片,华国锋在遗体旁,哭得像个小孩

红色记忆录 2023-11-28 10:30:42

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被送进医院住院治疗,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迈出过医院,这里成为他生命历程的最后驿站。

周总理被送进医院后,仍然坚持工作,在这里会见客人,召开会议。随着病情的严重,他似乎更忙了,因为在临走前,他想要把一切事情能做的都做完做好,这样他才能放心。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他的逝世不管是对党内还是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惊天的打击。周总理逝世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不管是在周总理生前还是逝世后,华国锋始终陪在他的身边。

而在周总理追悼会的当天,华国锋的神态看起来是较为悲痛的,他站在周总理的遗体旁哭得像个小孩,直抹眼泪。对于华国锋来说,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特殊的存在呢?

周总理生前的情况

周总理从1974年6月1日被送进医院住院治疗,从那之后,他再也没有进出过医院,这里成为他生命历程的最后驿站。

周恩来住进医院的当天,吴阶平为组长的医疗组就给他做了第一次膀胱癌切除手术。术后康复很快,原本的便血也很快消失了。

仅仅过了两个月,病情出现反复,诊断为癌症转移,医疗组决定实施局部切除手术。第二次大手术后,病情再次好转,周恩来像往常一样,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周总理虽然住院治疗,却和邓小平、叶剑英、李先念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在这里处理内政外交的大事,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同年9月30日晚,他抱病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到会的中外来宾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着他。

1974年7月31日,周恩来代表中央会见吕正操、杨成武等人,宣布为他们平反。

在这之后,他的身体就算不好,但仍然能下床行走,去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到了1975年,他对于身后事的安排更加急切,他时常询问党内干部、民主人士、知识分子、艺术家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无辜遭遇和处境表示关心。

1975年10月7日,在他逝世的前三个月,他特意嘱咐秘书转告王冶秋:“筹安会六君子之一”的杨度,晚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甚至多次找到纪登奎、吴德谈解放干部的问题。

还嘱咐华国锋转告各省、市、自治区公安部门,把监狱清一清。

四届人大后,他的身体又一次出现了癌细胞,对此,他看起来还是比较镇定乐观,还给毛主席写去了信件,报告他的病情:

“现在病情较为平稳,起居亦无困难;下步检查治疗准备工作,均已就绪。检查后,不论有无病变,仍继续住院疗养。”

但他住院以来受到的折磨,也只有医生知道。自从他住进医院的一年半之内,共做了大小手术13次,约40天左右动一次手术。可他从未完全放下自己的工作,除了批阅、处理一些文件之后,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

当然在闲暇时,他的身体稍微好转,都会到西花厅和人民大会堂去转一转。

在1975年的后半年,他对自己的病情更加坦然,向医生提出了一个要求,说自己是否能搬回家去住,这里还有很多病人,你们应该去照顾他们。

在这之后,医疗组再次对他进行了手术,手术后才发现周恩来的膀胱癌已经到了晚期,手术切除也已经无效,只能保守治疗。

邓小平听后,心情沉痛,说道:“看来只能这个样子了。你们要尽量做到减少痛苦、延长生命。”

那个时候的周恩来晕厥过一次,20分钟后被抢救了过来。生命抢救了过来,但他的身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着。当时身高173的周恩来体重只有几十斤。

在周恩来的最后时刻,华国锋等人始终陪伴在周恩来的身边。

华国锋哭得像个小孩

1975年12月29日夜里,华国锋和陈锡联、纪登奎一起到医院看望周总理。这一次是华国锋不知道第几次来看望周总理了。他说道:

“周总理住院了,看他的人比较多。他在中央的时间长,从1927年就在中央工作,对干部、对情况都很熟悉。有了难题都是总理出面解决,总理在大家心目中威望很高,大家有事都愿意找总理商量。我们对总理是很尊重的。”

华国锋也曾回忆这个时候的周总理,讲话已经十分困难,总理说话的时候,他都要俯下身贴着他的嘴听他说话。周总理吃力地告诉他:“国锋同志,我很痛苦。我只有四五天的时间了。”并让他转告陈锡联和纪登奎。

华国锋还说,周总理临终前头脑都十分清醒,声音虽然微弱但是清楚。因为周恩来身体虚弱,他们只在病房待了十分钟。

1976年1月5日,凌晨两点半周恩来做了第六次大手术。生命垂危的周恩来有麻痹性肠梗阻,肠道不能蠕动,内部有大量的气体,为此医生在他的腹部增加了一道口子。

下午5时,华国锋和陈锡联、纪登奎再次来看望周恩来,周总理不能说话,三人在病房呆了六分钟。殊不知,这却是华国锋最后一次见到周恩来。三天后,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逝世。

这天,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党内。华国锋得知后,立即赶往医院。此时,周恩来身边的治疗仪器都已经搬走,周恩来躺在床上,白色的被单盖着全身,原本围在周恩来旁边忙碌的护士医生都站在墙边,眼含泪水。

华国锋此时的腿如同灌了铅,格外沉重,他缓缓地走到床前,脱下帽子鞠躬,久久注视着周恩来的遗体不愿离开。告别后,他强忍着悲痛,神色哀伤走出了医院。

周恩来逝世后,组成了治丧委员,华国锋虽是成员,但却并没有参与具体工作。

邓大姐转达了周总理生前的意见,希望丧事从简,不搞特殊,把他的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上。

大家尊重了邓大姐的意见,周总理的逝世,对于党内很多人来说,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袖,尤其是在党内转折的关键时刻,更让大家悲痛不已,没有了主心骨。

1月9日清晨,电台播音员通报了周恩来逝世的消息。全国的人民群众脸上的表情出奇地一致,他们的表现先是惊诧、难以置信,后来反应过来是悲痛。

几十年来,我国所有的重大事情都是总理带来的。在大家的心中,总理是睡觉都在想着他们的人,人民怎么敢相信一直爱护他们的周总理已经逝世了呢?

人们在街头脱帽致哀,有的失声痛哭,有的人默默到新华书店排队买周恩来的遗像。

而军区的同志也接到了加强战备的通知,大家一边学习讣告,一边哭一边研究。

虽然中央规定遗体告别人数限定为1万人,可当大家下班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来到天安门人民纪念碑前给周恩来献花圈、默哀。有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佳话。

当然,国外得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各国的唁电源源不断发到北京。因为周总理在世界上也享有极高的盛誉,他的逝世同样让曾经的外国友人悲痛不已。

周恩来逝世后,遗体送到了北京医院告别室。10日,华国锋来到北京医院向周恩来遗体告别。华国锋的两位秘书也直言希望能参加此次活动,他们其实很少跟随华国锋外出,但这一次他们说什么都要去。

一进门,就看到北京医院的东门聚集了不少的群众,都希望能见周恩来最后一面。

进去之后,他们就看到九十岁高龄的朱德委员长,在周恩来的遗体前行军礼。郭沫若一进门就失声痛哭。蔡畅和邓颖超紧紧相拥,泣不成声。

见此情景,华国锋强忍着眼泪向周恩来遗体三鞠躬,和邓大姐握手致哀。

华国锋说道:“邓大姐真是久经考验的老一代共产党员,她忍受内心的巨大悲痛,从容镇定地接待大家。”

可谁又能知道,这种悲痛,就算是华国锋这样的七尺男儿都无法忍受。

他看着周恩来的面庞,站在周恩来的遗体旁,再也控制不住,像个小孩子抹着泪哭了起来。王震站在他的身边,面露悲色,用一只手扶了扶华国锋的左臂,以作安慰。

对于华国锋来说,周恩来在他的心里占据重要的位置,他们之间像是兄弟,周恩来是自己的兄长,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周恩来挡在他的面前,替他解决问题。可如今,自己唯一的依靠没有了。

没有了周恩来的他,该怎么面对接下来这繁杂的局势。没有周恩来指导的他,必须要直面现实了。当然,接下来他的表现也不负所望。

宋庆龄难掩悲伤,邓颖超握了握她的手,希望老人能保重身体。

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按照事前和总理的约定,将他的骨灰洒到了祖国的大地,以继续陪伴他心心念念的人民。

周总理担任总理26年,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所以当他去世后,谁来接任他的职位,成为了大家的关注点。

所幸,毛主席郑重宣布:让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虽然华国锋连连拒绝,最终还是担任了该职位。

或许,对于大家来说,华国锋应该是最好的选择,若总理泉下有知,也定会安心。

0 阅读:135

红色记忆录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