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忍了两次才决定杀他,听到他身亡的消息后,号啕大哭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6-22 14:18:24

1940年8月14日,上海“青帮三大亨”之一的张啸林,被贴身保镖林怀部击毙于上海华格臬路张公馆。

据旅居香港的杜月笙心腹顾嘉棠回忆,张啸林的死讯传到香港后,杜月笙将自己关在书房,号啕大哭了半个多时辰。顾嘉棠劝杜月笙不要哭坏了身体,杜月笙边哭对顾嘉棠说:“张先生要当汉奸,他之死当然是罪有应得的。不过由我的徒弟杀了我老拜兄,论江湖义气,我实在站不住道理啊!”

一、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同为青帮大亨,张啸林却曾是杜月笙的救命恩人,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

1877年,张啸林出生于浙江慈溪县一个贫苦的木匠家庭。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在他十岁那年,父亲带着全家从慈溪搬到杭州,以便能接到更多的木匠活。

在杭州,张木匠凭着手艺,全家人的生活比之前改善了不少。但张木匠没想到的是,来到杭州这个繁华之地后,张啸林交上了一群狐朋狗友,渐渐染上了偷、赌的恶习。

张木匠过世后,张啸林开始了“混社会”。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张载阳、李休堂等一帮青帮人物。

1903年,张啸林因为寻仇打伤了一个杭州当地的富家少爷,为了避祸,他在张载阳的运作下,考进了浙江武备学堂。

对张啸林而言,武备学堂的规矩太多,简直无法忍受。因此在里面混了一年多之后,他便退学了。

退学之后,张啸林得知李休堂正在杭州府衙门做事,于是找到李休堂帮忙,希望能在衙门里混个差事。李休堂知道张啸林是个亡命之徒,而衙门里也正好需要这种人,便将他留下来当了一名衙役。

衙役这个差事虽然不是“官”,但也多少有些权力,更少不得与黑白两道打交道。张啸林在这个职位上简直如鱼得水,不几年便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有了钱后,张啸林在杭州开了一家茶馆。与其他正规的茶馆不同,张啸林的这家茶馆很少接待普通客人,里面进进出出的都是一些江湖豪客与生意人。原来张啸林是以茶馆为幌子,尽干些不正当的生意。

1912年,张啸林结识了来杭州游玩的上海大流氓季云卿,两人臭味相投,一见如故。在季云卿的劝说下,张啸林决定跟着他到上海去闯世界。

到了大上海后,经季云卿介绍,张啸林拜上海青帮“大”字辈的樊瑾丞为老头子,成为青帮“通”字辈一员。

二、

加入青帮后,张啸林发挥了他好勇斗狠的“长处”,很快便升为青帮里的头目之一。

张啸林的手下有一个名叫杜月笙的混混。此人是青帮“悟”字辈的一员,比张啸林低一辈,按辈份该叫张啸林“师叔”。张啸林发现这个杜月笙虽然个子不高,武艺也不行,但头脑很灵活,便让他给自己当起了跑腿,干些走私鸦片的勾当。每次杜月笙都能把事情办得妥妥的,令张啸林十分满意。

有一次,张啸林带着杜月笙出去鬼混,与另一派黑帮发生了矛盾,两人被打了个半死后,被对方扔在了街上。张啸林发现杜月笙被打得吐了血,于是不顾自己全身是伤,仍拼着老命将杜月笙背到医院救治,把杜月笙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杜月笙感动得五体投地,发誓一定要报张啸林的救命之恩。

养好伤之后,杜月笙投靠了时任法租界巡捕房探长的黄金荣,很快凭着出色的能力,成为黄金荣的心腹。杜月笙也没有忘记张啸林,两人合伙做起了“黄、赌、毒”的生意,很快便让张啸林赚得盆满钵满,势力也越来越大。

有一次,黄金荣因争风吃醋,把上海督军卢永祥的公子给打了,卢永祥一怒之下把黄金荣抓了起来。杜月笙与张啸林找到张啸林昔日的朋友、已经成为浙江省长的张载阳,将黄金荣救了出来。黄金荣对此感恩戴德,提议三人拜为把兄弟,一起合伙做鸦片生意。从这时起,上海“三大亨”走到了一起。

1926年,蒋介石的北伐军攻占上海后,经杜月笙提议,三大亨投靠了蒋介石。第二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三大亨也在上海组织“中华共进会”,与蒋介石一起镇压上海的共产党人,令蒋介石深感满意。

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被日军占领,蒋介石让杜月笙通知黄金荣和张啸林,要求两人跟着杜月笙一起去香港,以免被日本人利用。黄金荣虽然没有走,但他向杜月笙表示自己虽然留在上海,但绝不与日本人来往。只有张啸林首鼠两端,打算观望形势再做决定。

张啸林为什么不愿意去香港呢?原来他对杜月笙早就有了一肚子意见,认为杜月笙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弟”了。1935年,杜月笙预先得到蒋介石政府将实行法币政策的消息,提前大量购入法币,大赚了一笔时,居然没有告诉自己,让自己不仅没赚到钱,反而损失惨重,非常不够朋友。要是跟了他去香港,指不定杜月笙还会出什么招数来算计自己。

张啸林还肯去香港,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上海沦陷后,很多日伪官员都来拜访他,希望他出面稳住上海局势。张啸林感到这不仅是一个发财的机会,还是一个独霸上海滩的好机会,他可以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半大自己的势力,让自己成为上海滩一霸!

果然不出张啸林所料,没过多久,日军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便派土肥原贤二和永野修身登门拜访。经一阵密谈,双方达成了一桩肮脏交易:由张啸林出面组织“新亚和平促进会”,帮助日本人维持沪上治安,收购军需物资;等日军攻下浙江后,日本方面委任张啸林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让他衣锦还乡。

张啸林投敌后,立即布置其手下门徒,胁逼各行各业与日本人“共存共荣”,大肆镇压抗日救亡活动,捕杀爱国志士;又以“新亚和平促进会”会长的名义,派人去外地为日军收购粮食、棉花、煤炭、药品,强行压价甚至武装劫夺。他还趁此机会招兵买马,广收门徒,扩展实力。

远在香港的杜月笙,曾多次写信给张啸林,劝他回头是岸,勿要为日作怅。张啸林对此斥之以鼻,在回信中狂妄地叫道:“老弟,蒋介石能靠美国人坐庄,我为什么不能与日本人合作?”

据杜月笙在自传中说,收到张啸林的回信后,他曾两次起了杀心,想派人将张啸林“做”掉,以免连累到自己。但一想到张啸林曾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又迟迟下不了决心。

四、

蒋介石见张啸林铁了心要当汉奸,便指示戴笠予以制裁。在接到戴笠的“锄奸令”后,潜伏在沪上的军统上海区区长陈恭澍立即制定锄奸计划,派军统杀手陈默摸清张啸林的生活起居规律,以便实施暗杀。

1939年底的一天,陈默与组员于松乔早早埋伏在张啸林去“新亚和平促进会”的必经之路上,等待张啸林的专车。不一会,张啸林的车子便疾驰而来。陈默和于松乔忙掏枪向车子开火,没想到接连几枪都没命中张啸林。两人见手枪子弹打光,只得放弃刺杀,逃之夭夭。

死里逃生的张啸林,很快便判断这次暗杀是军统指使的。为了保命,他重金物色招雇了20个武功高强,枪法精准的保镖,为自己保驾护航。

1940年1月中旬,陈默得到情报:明日张啸林将与另一汉奸俞叶封一起去某剧院看戏,于是立即制定刺杀计划,准备两次刺杀张啸林。

当晚7点,张啸林果然来到剧场,和俞叶封一起进入了楼上的头号包厢。演出开始不久,坐在楼下的陈默和几名军统特工,掏出枪对着楼上的头号包厢就是一通扫射,随后趁乱撤退。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这次刺杀中,俞叶封当场中弹身亡,但张啸林居然神奇地躲过了暗杀的子弹,毫发无损地活了下来!吓破了胆的张啸林此后愈发小心谨慎,没有大事一般都不出门,就算出门,也是带着二十个保镖前呼后拥。为了保证张啸林这个汉奸的安全,日本人也派了一个宪兵班,长驻在张家,令军统无从下手。

对张啸林的锄奸任务几次都以失败告终,令戴笠深为不满,将陈恭澍大骂了一通。陈恭澍又找来陈默,要他再次制定计划,刺杀张啸林。

五、

就在陈默焦头烂额的时候,张啸林的一个名叫林怀部的保镖,正因为欠了别人几万块的高利贷,被追债的人逼得焦头烂额。

林怀部是山东人,之前在法租界巡捕房当华捕。此人好赌好色,但枪法极准,经人推荐成了张啸林的保镖。

1940年7月下旬的一天,一个神秘人物找到林怀部,将一张五万块大洋的支票送到林怀部手中,条件是要他找机会干掉张啸林。

1940年8月14日下午,林怀部见张啸林的门生、锡箔局局长吴建臣乘坐一辆轿车来到张宅,被管家引上二楼客厅后,决定待张啸林送客下楼时动手。

不一会,管家下楼吩咐一名听差,让他去四马路翠芳楼叫几个妓女前来侍酒。林怀部听了暗暗叫苦:他知道张啸林好赌又好色,要是叫来了妓女陪侍,那今天的酒局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说不定自己不当班了,到哪里找下手的机会?

想到这里,林怀部心生一计。他走到院子里,对正在洗车的保镖队长阿四说:“队长,我有些私事想请几天假,请队长去楼上向张先生讲一声!”

听了林怀部的话,阿四摇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张先生会客时不许下人打扰,我看你等客车人走了,自己和张先生说不行吗?”

林怀部一听,脸上露出轻蔑的神情道:“平时人家都说张先生如何如何看得起队长你,看来都是假的,队长你也不敢去找张先生嘛!”

阿四一听这话,感觉脸上挂不住了,把手中抹布一丢:“你个小瘪三,敢编排老子,有种你再说一句?”

林怀部也不甘示弱:“你才是臭瘪三,老子怕你不成?勿识相要你好看!”

两人叫骂的声音惊动了张啸林,他来到窗前厉声喝问道:“吵什么?都给我住口!”

要在平时,只要张啸林发火,手下人都毕恭毕敬地不敢接话。可让张啸林没想到的是,林怀部不仅不住口,反而叫得更凶了。

见林怀部不听自己的命令,张啸林感觉丢了面子,探身窗外怒吼道:“阿四,把这灰孙子的枪卸下来,赶他滚蛋!”

“用不着赶,老子自己走!”林怀部伸手去腰间拔枪。

就在大家以为林怀部要丢下枪的时候,没想到林怀部突然对着张啸林甩手就是一枪。这一枪正中张啸林面门,张啸林往后一倒,当场毙命。

趁周围的人还没反应过来,林怀部提枪抢步上楼,对着吓呆了的吴建臣连开两枪,吴建臣当场脑袋开花,一命归天。随后林怀部见张啸林头上有一个被子弹击穿的大洞,红的白的一齐淌了出来,确信已活不成了,于是飞步下楼,准备趁乱逃离。

刚至楼梯口,几名保镖一拥而上,将林怀部按倒在地。不久后,法租界巡捕闻讯赶到,将林怀部带去了巡捕房。

六、

次日,沪上大小报纸都纷纷刊登了张啸林的死讯:“昨华格臬路血案,张啸林遭枪杀,凶手即张保镖,定16日下午3时在寓所入殓……”

在这些报纸中,有着日本军部背景的《新申报》在新闻评论中认为:本市闻人张啸林被保镖击毙——内幕或为渝伪指使。据可靠方面消息:张氏于八·一三事变后,即参加和平工作,颇遭渝方之嫉妒,此次林之以下犯上,是否受渝指使,颇属疑问,当局对之应颇为注意。

看到这条消息后,陈恭澍大吃一惊。作为军统上海区的负责人,他居然对这次刺杀张啸林毫不知情,他的心里说不出是惊是喜。喜的是张啸林已被制裁,算是完成了一件大任务;惊的是对这个所谓的林怀部自己竟一无所知,这样一桩功劳莫名其妙地加在了自己身上。

按照陈恭澍后来在其回忆录中的说法,被抓进法租界巡捕房后没几天,林怀部便不知去向,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在回忆录中陈恭澍写道:“外间传言,张案与杜先生有关系,这还要分做两方面来讲。政府下令制裁张啸林,自有它的庄严性,绝不致受任何人事关系所左右……外界都知道,抗战后,杜去港,张留沪,二人之间已有裂痕。至于杜先生会不会趁着政府下令制裁张某的机会,而从旁加以协助,这就很难觅取答案了。”

虽然陈恭澍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已经透露出,刺杀张啸林的林怀部是杜月笙所派遣的。杜月笙之所以要这么做,除了民族大义之外,也有不想让张啸林完全接管上海青帮势力,并将这股势力交给日本人的意思。要是真的到了那一步,他杜月笙在蒋介石面前还有什么利用价值?只不过杜月笙是江湖帮派人物,张啸林对他又有救命之恩,以他的特殊的身份,他不能公开承认而已。

参考资料:

张宗高:《流氓汉奸张啸林被杀内幕》

陆茂清:《上海三大亨的最终结局》

1 阅读:361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