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爆红,金庸剧却不行了?但猫腻的差距有多远

令狐伯光 2024-06-10 21:27:04

文|令狐伯光

前段时间,《庆余年2》正式完结了,虽然播出过程中舆论纷争不断。但是很多网友又在期待《庆余年3》了,这部剧本身其实没有啥好写的,主要问题就是编剧自作聪明,还有资本介入过深(广告问题)。

最终导致成片首尾都有一定问题,然后就剩下中间剧集还不错了。

今天就不写这部剧了,正好它播完过后,这个《金庸武侠世界》马上就要来了,这是金庸武侠不知道翻拍多少遍了。但这部剧大概率上限是17版《射雕》,下限就是这几年《倚天》《天龙》那种笑话了。

它是不太可能爆红到《庆余年》那种情况的,除了故事剧情大家耳熟能详(不改没惊喜,魔改又招骂),还有很大一个问题,我认为是金庸武侠的情感,情绪已经不太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了。

实际上,猫腻《庆余年》时期的大男主爽文,和现在网文发癫表达都有一定脱节了。但是它仍然爆红,可以说是这几年最火的古装剧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猫腻这些网文作家超越,或者赶上金庸武侠了吗?

谈不上赶超,网文四大文青,都站在“武侠”的尸体上

文学本就包括诗歌戏剧等各种形式,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后期才出现的类别。

在明清民国时代并不是没有你所谓的以“有趣”为写作目的的作品产生,甚至非常多,最后一样被历史淘汰。传统文学可能受众面没有网络小说广,但永远有它的读者和它的社会意义,这也是它能持续发展的原因。

首先明确网文读者大多是比较年轻的,至少建国前后出生的那一代人可能不太喜欢看网文,再往后教育的普及、文盲率的下降以及语文课本的存在让很多人有了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但意思是这个意思),至少能分辨出哪些是比较有水平的,于是有了网文大浪淘沙,因为观众是有一定“审美水平”的。

无论从西方文史的希腊文学,莎士比亚到浪漫主义和现代的后现代主义还是东方文史上从诗经到骈文到宋词和明小说,文学作品确实是越来越大众化的。但是每一次大的文学变革的暗流却是对于现有体系的反思与反抗。

这一点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再明显不过了。

文学最重要的内核之一是反思。但是,网络文学到现在却似乎有失这种冲破牢笼的趋势,他们的声音没有发出传统文学的力量。

网络文在国内确实火,但是在国外的影响力却非常弱。这一点还是很有意思的,似乎是否是网络还是实体文学这一区分没有那么大的必要了。重要的还就是一个问题:文学(还有音乐)到底是为了什么?到现在为止,网络文好像没有给这个问题提交一份答卷。或许他并不需要提交吧。

网络小说就是在传统文学的尸体上成长的,尤其是传统港台的通俗文学。

金古梁温的新武侠,再到黄易的破碎虚空的玄幻,而台湾作家的言情,再到港漫,都对于内地网友起到引领和启迪的作用。20年前的网络小说只要能读的通常就有大波的人买账,现在没有逻辑设定冲突就会有很多读者不满,文笔和创意已经越来越卷。

大量的读者带着脑子看书,作者往往需要查阅更多的资料才能下笔。劣币驱逐了良币,但在劣币中的良币往往更容易出头,它驱使着劣币成为良币,不然会被压在下面最终泯然众人矣。

中国的网文一直是以量取胜,虽然不乏中原五白,四大文青,再到《鬼吹灯》天下霸唱,还有大量鼻祖型优秀通俗小说作家,但是你很难说谁能比肩金庸古龙,更不用提刘慈欣了,甚至是马伯庸这种当红通俗小说作家都很少。

网络小说如此繁荣?为什么,单单写不好武侠

其实大陆是写过武侠小说的,2000年那一批“大陆新武侠”不提,后来所谓四大文青其实猫腻不是一挂的,比如著名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雪中》《剑来》之类的,但为啥不管网友吹翻天,大众压根不认可他这武侠多好。

一大原因是武侠难写好,武侠佳作需要的构思和文学功底不低,对作家的要求颇高,而粗劣的武侠小说很难给读者情感价值,在感官刺激上赶不上动辄毁灭星球世界的玄幻大场面。

另一大原因就是武侠作家的止步不前,在金庸可谓是新派武侠的创始人和大成者,把传统武侠的恩仇修改为更大的家国情怀,融入了佛道等传统文化,从早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到后期的甚至反讽“大侠”的主题变化可以看出金庸的不断开拓反思。

后来者多借鉴金庸写法,包括现代玄幻框架多有对金庸的养成升级奇遇的借鉴。

古龙在金庸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海明威式的对话表现人物与冰山理论和悬疑刑侦的写法融入到武侠中,从古龙早期的《绝代双骄》模仿金庸框架,到《小李飞刀》对人性的神魔演化和写意流风格,再到后期诸多尝试。

就像《天涯明月刀》的散文诗小说(最终其实很四不像)。

还有《三少爷的剑》这样非常另类的写法(《三少爷的剑》是武侠小说的一个伟大尝试,最终口碑也是两极分化的),到临死时转为主题短篇创作(孔雀翎,离别钩都是精炼而富有哲理的,类似西方的百万英镑)。

古龙曾在《天刀》还是哪本的前言里面分析过新派武侠的发展,认为武侠小说现在发展到了一个瓶颈,如果不求新求变,一定会受读者厌倦,武侠小说写的是武,实则是人,要回归到人性上面,塑造人物弧光。

可惜古龙早死,还有很多创意没有实现。但即便古龙晚死,也不过是延长了一点武侠的生命而已,彼时查老已经封笔,而金古梁温,所谓梁实则最为老派,温就是低配古龙,更可怕的是而后再无新的武侠开拓者出现,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写手。

如此看来武侠的没落是必然的原因,就像王朝的兴衰一样,开国一派往往是最强的一批人,后面的都是守成之辈,直到朝廷被颠覆。而我认为颠覆武侠朝廷的,与其说是玄幻,不如说是网络。

网络使得大量低质量快餐式的文学作品传播,同样为低质量作品情况下,武侠与玄幻,言情,都市相比竞争力不足,而且武侠珠玉在前,看武侠的最近都会到金古梁温去,曾经沧海难为水,这些网络作家也无法让自己的作品达到金古梁温的水平,所以纷纷选择玄幻言情等赛道也是合理。

那么大家拿网络作家对比一下当时武侠作家,不说金庸这样的宗师了。

你敢说《雪中》《剑来》的历史裁缝装模作样对比一下古龙的求新,求变,求突破如何了?

《庆余年》不行,烽火戏诸侯不行?网文,为啥出不了“金古梁温黄”

文学嘛也是需要突破的,在过去,小说也重视情节和人物,像狄更斯这样的小说家在报纸上写的连载很受欢迎,足够让他成为富翁……当时反而是批评家不喜欢他,普通读者却很多很多,而时间证明了他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经典。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这其实是因为所有的剧情套路都被写过了,所有的典型人物和塑造手法都被穷尽而且登峰造极了,这就是为什么进入二十世纪小说会有一种诗化的倾向,这才是真正的祖师爷,长盛不衰但是看上去在现代已经死掉的东西。

网络文学将会获得更快速的发展,那么很可能它只是在加速这个穷尽的过程,不一定会有什么遗留物。当然只看当下的话,只要有资本,艺术审美什么的都可以靠边站,要知道现在的资本不是帮助优质产品的产生,而是把任何它们想要推销从中牟利的产品(哪怕是答辩)包装成好产品喂到你嘴边。

长此以往,整个市场的审美都会下沉,人们不再追求真正的好,爽到就完事。

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抱残守缺,认为传统文学不可超越也不对。一切艺术形式产生归根结底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其内容形式是最无关紧要的。他们大多觉得大众审美提高遥遥无期,但实际上这一过程在我看来将是极迅速。

因为物质丰富,人就追求精神享受,精神需求不断满足就会产生“腻”,就会推动审美提高。一切艺术和美的根源不过如此。

古代的很多艺术是少数阶层专享的,大众化已经冲破这一桎梏,随着越来越多人达到了古代少数阶层的生活水平,审美自然就提高了,艺术自然就会重新走向辉煌。

网络文学前景光明,但劣币驱逐良币和信息茧房也都是大问题,网络文学的发展之路还很漫长,期待它能走的更远一些,但不认可传统文学已死这种观点,诚然传统文学整体处于退步状态,好东西不是没有了,只是更少也更难被“大众”看见了。

但千年前文人稀少的状态下,尚能诞生一系列传世之作,我不认为新的时代,文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文学会缺人欣赏和创作,门槛高的东西注定“小众”。

小众不意味消亡,文学是多元的,期待未来的文学,网络文学和文学都能更辉煌。

0 阅读:267
评论列表
  • 2024-06-11 00:09

    金庸夹带私货太多

  • 2024-06-11 09:14

    经典是需要反复观看的,就跟影视一样,那时候作品少,大家就只能反复看,现在新的都看不过来

  • 2024-06-11 12:13

    猫腻写的不咋样,构思不错,就是不懂政治,

  • 2024-06-13 12:02

    看到写诗就知道是个装逼文,还一夜背诗三百首,红楼梦直接默写出来,你那么牛逼前世就不会躺在医院里了,国家都想办法把你治好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