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真实李白:云游27年钱从哪来?四段婚姻无一善终,至死空留恨

读书悟文化 2024-06-05 05:48:30

千百年来,对于李白,我们一直活在他的诗句中。

儿时谁还不念叨几句《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考试到了,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送出祝福;

毕业留言册上,必不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去黄鹤楼,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去庐山,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去白帝城,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就算你喝醉了,也可以找补几句诗来开脱: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但是对于真实的李白,他的一生过得快乐吗?是否如他的诗句般洒脱、豪爽、奔放呢?

或许回答完下面四个问题,你就会有自己的答案,原来如此!

第一个问题:李白为什么老是在云游,他的钱袋子是聚宝盆吗?

李白一辈子也没正经上过班,什么朝九晚五,996,对他来说都是浮云,但他该吃还吃,该喝也没少喝,结婚、生子、旅行,一样也没落下。

有人为李白的行踪做了大致统计,说他一生27年都在云游,登了80多座山,跨了18个省,于是,有人不禁要问,他的钱从哪来呢?

李白之所以可以实现财务自由,主要与他的家世、婚姻以及才华有关系,但他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先看他的家世,关于李白父亲李客,史料记载并不多。但透过一些蛛丝马迹,也可看出他的家庭经济状况。

李客是一名商人,祖居在唐代商贸重镇碎叶城,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李白的祖上主要与大唐通商。

但为什么说李白是四川人呢?因为父亲李客带着家族进行了一次大迁徙,从碎叶城迁到了蜀地。

这可不是一段普通的路程,那时的车又不能加油,跑不了多快,主要靠牛、马、骆驼等拉行,可用的交通工具有限,还要携带一大家子几十口人,有老有小,浩浩荡荡,拔山涉水,路上还有可能碰到劫匪。

李客能让一家人安全着落江由,这本身就是一段传奇,但这个传奇背后的第一要素必然与经济相关,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很难走这么远的路,路上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由此推断,李客最起码经济上是比较富足的,这从后来他们在蜀地的生活也可看得出。

比如李白“五岁诵六甲”,五岁起开始读书,十五岁“好剑术,喜任侠”,又喜欢剑术,又爱四处游玩,说好听点,怀揣梦想,仗剑走天涯,实际上就是一纨绔子弟,所有的耍酷背后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堆出来的。

再如李白又名李十二,有说李家有15个孩子,李白排行第十二,能养活如此多的孩子,那也不是普通人家能承受的。

所以,李白能云游四方,家境殷实,这是其中一个原因。不过在他21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像他这样爱游走的人,家产自然是有限的,但不得不说他是有些运气的,此后他的婚姻也是他的靠山,软饭硬吃也解决了他不少经济问题。

史料记载,李白一生有过四任妻子,其中两位都属于“富婆”级别,这两位妻子家世都不简单,一位是官宦之后,已故宰相许圉师的亲孙女。

说到他们的缘分,还得倚仗孟浩然这位“红娘”。

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游历到扬州,美食吃了,美景也看了,朋友也交了不少,然后病了,病好后继续游历的步伐,到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稍作停留,转身到了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

在安陆,他结识了孟浩然,两人相见恨晚,熟悉了之后,孟浩然知道他还没有婚配,27岁了,这在现代也是大龄青年了。

一番思索后,孟浩然将许圉师的亲孙女介绍给了李白,让他做了上门女婿,李白也挺高兴,他并不介意当赘婿。

一来李白情怀奔放,幼年生活在西域,那里有母系氏族,对于入赘有一颗平常心;二来也看重女方家族对自己事业发展的影响。

李白出生商人之家,按大唐律例,商人之子不能参加科举,但可以走其他途径入仕。

于是,李白在娶了富家女之后,就光明正大的过上了“吃软饭”的生活,继续他的游历生涯。

后来他通过妻子许氏的家族关系,在长安结识了宰相张说之子张垍,本想通过他得到举荐,但终没有下文。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结识了贺知章,也正是由于贺知章对他的夸赞,李白有了“谪仙人”的称号,并借助贺知章向玉真公主献诗,由此又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

后来在他41岁时曾入翰林干了两年,但终因行为太过放浪,而被玄宗“赐金放还”。

所以,妻子许氏也是李白的经济来源之一,他与许氏结婚十年,许氏便去世了。

李白的另一任妻子宗氏,也是他的顶力支持者,他们的结识更具戏剧化。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在东都洛阳结识了杜甫,二人结为好友,后来在杜甫的引荐下,又结识诗人高适,三人曾结伴游历了一段时间。

某日,三人到了宋州梁园,即现在的商丘梁园。诗人们聚在一起谈论诗文,国家大事,必然少不了酒的助兴,酒到深处情意浓,三人诗兴大发,纷纷在墙上写诗留念。

李白在墙上留下的诗是《梁园吟》,当然他写得诗多了,也不会在乎一首诗,但后来有人就在乎了,而且还是一位女子。

这位女子在梁园看到这首诗后,立马被震住了,当有人要擦掉这首诗时,她立马阻止,并出一千两买下了这面墙,之后还将它运回了自己的家。

就冲着这位女子的大手笔,也可知道她家里有矿,不然怎么会干出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呢?果然,好多人也都被她的行为震惊到了,很快这件事传遍了宋州,千金买壁的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同时也流传到了李白的耳朵里,李白也被震惊了,他可能没想到自己的诗有这么大的魅力,让一位千金小姐如此痴迷。

李白没犹豫,这次他主动出击,找到了这位女子。

你道她是谁?武则天时的宰相宗楚客之孙女,名叫宗煜,又是一位世家大族的女子。于是,李白又一次娶了白富美,之后又过上了小康生活。

要说这宗氏与李白算是绝配,两人都挺浪漫。婚后曾一道隐居修道,李白也用诗句记录下了他们之间的情投意合,如《秋浦寄内》中,“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但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了,大唐的命运,个人的命运,都因此乱而无法预定未来。

安史之乱时,他与宗氏曾避居庐山,他们的生活也因离乱变得拮据,后来李白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不幸卷入造反事件,被抓入犾。

宗氏为救夫四处奔波,不惜动用家族关系为他上下打点,最终免除死罪,被发配夜郎。途中又遇赦,真是不幸中的万幸,于是李白写下了那首《早发白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

但他与宗氏的夫妻缘分也到此结束了,宗氏最终病逝,李白再度陷入困境。

所以,妻子宗氏也是李白的经济靠山。

李白是千百年来公认的大才子,他的才华也为不少人所倾倒,所以,他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粉丝打赏”。

唐玄宗是他的超级粉丝,虽然时间不长,但这位粉丝出手却是大手笔。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入职翰林,当然这也是托贺知章和玉真公主的福,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李白的工作也不复杂,就是写些诗文给皇帝贵妃助兴,李白奉诏先后写下了多篇著名的诗文,比如《宫中行乐词》,专门为杨贵妃所写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等。

但李白志不在此,一直以来的志向在报国,而不是献媚,再加上他形骸放浪,“玄宗呼之不朝,并引足令高力士脱靴”,最终,玄宗这位超级粉丝也受不了他了。

但玄宗没白用他,而是“赐金放还”,赐了多少金呢?有人说足足有三十万两,这笔钱也够他花一阵子了。

除了唐玄宗这位超级粉丝,还有一位也比较出名,就是诗人汪伦。李白晚年投靠族叔李阳冰,汪伦听说后,就邀他到家中,说他那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李白一听,有酒喝还有美景欣赏,于是欣然前往,到了之后,既没看到美景,也没有万家酒店。

汪伦急忙解释,说所谓桃花,是十里之外潭水之名;万家酒店则是说,这家酒店的老板姓万。

李白听后,不但没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

临别时,李白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赠汪伦》,但汪伦也没让他空手而归,而是大手一挥,送了他八匹名马,官锦十缎,可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两句分量极重。

除了接受粉丝馈赠,还有粉丝的小恩小惠,比如还有一位较为出名的粉丝,名叫魏万。

此人为了见李白一面,绝不亚于当今的女粉追爱豆。李白游历,居无定所,他追着李白的足迹,从河南王屋山到山东,再辗转到江苏,半年后跨越三千余里,终于与李白在扬州街头相见。

见一面总不能白见,李白为他写了一首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魏万自然少了送他东西,请吃请喝的。

总的来说,李白一生不怎差钱,但富贵时富贵,落魄时也十分落魄,晚年无处可去,只好投奔了族叔李阳冰,在当涂结束了游历的一生。

第二个问题:李白的婚姻幸福吗?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有四位夫人,除了上述提到了两位富家千金,还有两位普通人。

李白与第一任妻子许氏育有一儿一女,在许氏病故后,他也就没了家,变卖田产后,带着儿女迁到了山东兖州,因为李白的家族大多定居于此,所以,不排除有投靠亲友的嫌疑。

他在山东置了房产后,不久一位远房亲戚就将一位姓刘的寡妇介绍给了李白。估计此时李白心情也不好,稀里糊涂与刘氏结合了。

婚后才发现,刘氏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她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而李白则活在云里雾里酒里诗里旅途里。

价值观不同,夫妻吵架不可避免,而且常常还是因为钱。刘氏嫁汉为的是穿衣吃饭,而李白娶妻则是寻求精神寄托,吵架就不可避免了。

在刘氏及家人的眼中,李白连个正经工作也没有,田产微薄,温饱都不好解决,就是一个不务正业之徒。

李白也感受到了刘氏及家人的恶意,最后两人一拍两散,和离,刘氏转身就另嫁他人,真是多情却被无情恼。

刘氏无情,李白也不好惹的,他作有《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就有两句是骂刘氏的,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骂人千古流传,刘氏其实是亏了。

刘氏走后,李白又与他的女邻居过到了一起,两人只是同居,据说女邻居的丈夫长年在外,生死未卜,后来发了大财,就把女邻居给休了,这样他们二人才算是正式组合到了一起。

女邻居不仅帮李白照顾一双儿女,还为李白生有一子。

但稳定和谐的生活仅过了五年,女邻居便去世了,李白再次成为孤家寡人。

最后在李白中年时,他遇到了宗氏,生活再次大有起色,两人情投意合,彼此欣赏,但怎奈安史之乱打碎了多少人的梦。

离乱中,李白又身遭劫难,宗氏费了大力气才营救他,又遇大赦,人们总说好事多磨,但对于李白却不是这样。

婚姻对他而言,始终都是一个过客,来了又去了。有人说,宗氏后来病逝了,也有人说,她修道去了。总之,李白的身边再也没有了她的身影。

我想,李白想要的婚姻生活可能是这样的:妻子有情有义,又懂他的浪漫,在他游历时,能帮他照顾好家人,既是他的精神后盾,又能给他经济支持,这样的好事谁不想要呢?但终究是一场空梦。

第三个问题:李白的理想能否现实?

有人评价,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话不夸张,也足以说明李白在诗歌上的成就,但李白志不在此啊!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度,在宽松的政治环境下,文人墨客大多向往建功立业,名垂青史,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李白也是如此。

但李白豪放的性格与奉行中庸之道的官场注定没有缘分,他生性倜傥,喜欢纵横之术,身上没有半点儒士的拘谨与迂腐,而且过于自负。

在他十五岁时,就自认为能与司马相如并驾齐驱,“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还自认为与孔子也不相上下,“君看我才能,何似鲁仲尼”;狂傲至极时,他甚至会高唱“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李白敢对孔子如此轻蔑,嘲笑儒家圣人,他又怎能甘心成为儒士呢?他曾拜师赵蕤(ruí),目的是想要像战国时代的游士一样,凭自己的才学有谁君王,为王者师,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很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与时代发展不符。

他曾幻想过,自己像吕尚那样,通过陷逸达到政治上的目的,但他当不了一个成功的垂钓者,吕尚耐心沉稳,老谋深算,而李白需要的是新奇与变化,冷板凳坐不了多久。

曾经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放在他面前,他没有珍惜,那就是与天子唐玄宗相处的短暂岁月。

他也曾努力去压抑自己,试着放下狂傲,走走中庸之道,努力讨好唐玄宗,也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诗文。

但一只展翅的大鹏被关进了鸟笼,整天在院中画地为牢,对于李白而言,犹如死了一般。当这种压抑到一定程度时,他不羁的一面就会喷发出来,特别在他癫狂大醉时,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让杨贵妃调羹,天子磨墨。

他狂得如此大胆无畏,又怎能以规矩立方圆?最终被赐金放还。有人对李白给予同情,认为是封建统治者不识人,其实不然,李白即便在现代社会,也一样活得无法无天。

但至少现代人理解他,认为他是一个文人,而且还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点出格儿,但才华足以掩盖他的不足。

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在那个时代李白被排挤于仕途之外,从而造就了一个艺术上无人企及的诗人李白。

第四个问题:李白的真实死因

上述提到,李白因永王事件被抓入狱,后在妻子宗氏的营救下捡回一条命,但活罪难逃,被发配夜郎,后在途中遇大赦,李白就此逃过一劫。

大难不死的李白,已经六十岁了,穷困再一次围绕了他。无奈之下,他去投靠了在安徽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李阳冰辈分高,但年龄实际比李白小,此时李白身体已不大好,尽管李阳冰对他照顾有加,但病来如山倒,生死不由己。

李白也意识到自己即将远去,于是将自己的诗稿都交于李阳冰,请他为自己出一本诗文集,最终,他终于还是认可了自己的诗人身份。

在临死前,李白留下一首《临终歌》: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在诗中有他的悲鸣,有他的遗憾,有他壮志未酬的痛苦,还有他的不甘。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李白的俗世人生结束了,但他的浪漫人生还在继续。

对于他的死,有人说是醉死的,人人皆知,李白嗜酒。

在他遗留的诗篇中,与酒相关的诗就占据了四分之一,并且还有不少名句。

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又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还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所以,人们认为,李白是醉死的。在《旧唐书》有载,说他饮酒过度,引发了疾病,醉死于宣城。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郭沫若的认可,主要是符合李白的生活习性。

但还有一种说法更浪漫,更符合他的性情,说他是捞月而死的。说李白捞月时,不小心掉水里了,然后淹死了。

或许对于李白之死的原因,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个答案,依我看,李白为浪漫而生,为不羁而死。

关于李白的四个问题说完了,你心中的李白是怎样的?点赞、评论一下吧。

0 阅读:1

读书悟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