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读错了,“耒耜”不读mòlǚ,也不读léishì,到底该怎么读,又表示什么意思?

文学一浅阁 2024-06-14 17:33:11

文明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进入工业文明以前,为农耕文明,而农具在农耕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有一种农具的出现,开启了文明的进化之路,它就是耒耜。“耒耜”表示什么意思,指何种农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耒耜”二字又该怎么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

一、“耒耜”的字形演变

(一)耒

耒,甲骨文字形,就是农具“耒”的形象,大致为一根木棍,下部绑有横木,类似“十”字架造型。金文时,横木弯曲,下部分叉,类似一个“Y”字,中间加了横木,像少了一横的“¥”。小篆时,下部变为“木”的小篆形态,即开口朝上朝下的两个“C”中间加“竖”,上部多了“三横”,意指木料做的农具。后来再次演变成楷体,下部成了“木”,上部多了“一横一撇”,简化后,撇也变横,于是“耒”就出现了。

(二)耜

耜,由“耒”和“㠯”两部分组成,耒上面说过,这里省略。而“㠯”和“以”同源,早期字形一样。最初甲骨文时,字形类似一根绳子,下部圈起来,类似头部向左弯曲延伸的“6”字,金文时差不多,“6”字形封口,小篆字体字形变为方正,下部圆形变框形,有点类似反写的“己”。后来再次演化、简化,一个成了“以”字,一个成了“㠯”字,表示完结、完成之意。

二、“耒耜”怎么解释

耒耜,属于原始社会末期的一种农具,算是“犁”的前身,只不过这两者有区别,也有联系。

①“耒”算是“耜”的前身。耒的样子,类似一根尖头木棍加上一段短横梁(便于脚踩踏)的骨制、木制或石制农具。在使用耒时,一般把尖头插入土壤,然后用脚踩横梁,使木棍插入较深的土壤,然后再将土壤翻出。

②“耜”,是“耒”经过改良后的农具,也就是耒的下部尖头,变为扁头,整体形象类似于现在的“铁锹”“铁铲”,材质也变成石质、陶质了。当然,后来耒耜连用,耒主要指上面的弧木,也就是扶手,下部的铲形称之为“耜”了。

③耒耜相传是神农发明了,这种农具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让原始社会更快地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后来相继进入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相继出现斧、犁、耧车等农业器具,让整个中国农业发展更快。

三、“耒耜”在古文献中的运用

德升尚书再用前韵见示五绝 山寺寓居

[宋]綦崇礼

尘埃暗宫锦,耒耜安田庐。

陈力知不能,不肯独何欤。

宫锦,宫中特制或仿造宫样所制的锦缎,这里指华贵的衣服。耒耜,原指一种农耕农具,这里指农耕生活。田庐,田中的庐舍。独何欤,为什么。全诗大意为:“华贵的衣服染上了尘埃,都暗淡了。闲居在田舍,我过着农耕生活。知道自己不能贡献才力,为什么不肯安居这里呢。”

本诗作者綦崇礼,字叔厚,北宋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县)人,世称北海先生。诗人通过描绘宫锦暗、耒耜安等词,描绘了清贫安闲的农家生活,表达了对自己寓居山寺时自身境遇的无奈和对农家田园生活的无限感慨之情。

四、“耒耜”该怎么读?

正确读音:lěi  sì

同音字:垒 四

部首:耒

结构:独体字、左右结构

五、结语

时光流逝,农具在改变,农耕方式也在变,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体也在变。即使目前过渡到工业社会,农业依旧占据重要地位。耒耜(lěi sì),看似简单的二字,不仅让我们见证了文字的演变,也见证了原始农业后续变迁。这个时候,它不仅仅是文字了,还承载着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