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回流三年,建厂成本太高,让日韩企业后悔莫及

丹雪聊趣事 2024-06-26 10:12:46

在芯片半导体领域,美国不仅通过芯片禁令限制中国芯的发展,同时还拿出了520亿美元,吸引台积电、三星等诸多全球知名的芯片代工企业赴美建厂,美国本土芯片厂商英特尔、美光等纷纷加速本土芯片制造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美国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芯片领域,而是在于整个高端制造业领域。意识到制造业外流之后的美国,开始想办法推动制造业回流,不过如今美国也知道想要让已经工业空心化的美国重新将制造业发展起来可没有那么容易。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美国将发展制造业的目标定位在了高端制造业领域,不过如今美国制造业回流三年,让日本、韩国的企业后悔不已。

美国曾经拥有全球最完善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能力十分出色。不过由于美国的建厂和运营成本较高,所以不少美国企业都逐渐开始将制造业产能外迁,这也直接导致了美国工业空心化的出现。

不过在2020年的时候,美国开始计划制造业回流,包括日本的本田、丰田、松下,韩国的三星、LG、SK海力士等企业,都纷纷选择到美国投资建厂。还有不少全球知名的芯片半导体企业、电动汽车厂商、动力电池企业也都纷纷选择到美国投资建厂。

从表面上来看,美国的制造业回流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库克多次对美国在芯片领域的成就赞不绝口,就连拜登也多次表示:美国制造业已经回归,将重新引领全球制造业。

从市场调查机构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出,从iPhone13到iPhone15,来自于美国厂商提供的零部件价值占比迅速提升。这其实就是一个缩影,美国在高端制造业回流领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

不过,这样一来,日本和韩国就开始难受了。要知道,这些高端制造业领域一直以来都是日韩的强项,三星是全球排名第二的芯片制造厂商,同时还和SK海力士一起成为了全球排名前二的芯片制造企业。LG也是全球目前仅次于宁德时代,拿下了全球大量市场份额的动力电池厂商。

当然了,日韩难受的点并不在于美国高端制造业回流抢走了日韩相关企业的订单和生意,毕竟美国相关领域的制造业基本上也是这些日韩企业投资建厂的结果。日韩企业难受的点在于赴美建厂并不顺利,可以说制造业回流的好处属于美国,各种难题却属于日韩企业。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三星预计在未来20年内将投入2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万亿元,在美国建设11座芯片工厂。美国限制中国动力电池进入美国市场之后,韩国LG、日本松下等电池厂商也纷纷扩大在美国的投资规模。仅仅是韩国的LG、三星、SK on就计划在美国建设16座电池工厂,日本企业在美国建设的电池工厂每年的产能也足以供应数百万辆电动汽车。

从目前公开的数据来看,韩国、日本的动力电池、芯片半导体、电动汽车厂商,在美国已经确定的建厂投资总额已经高达5000亿美元。在巨额的投资之下,美国制造业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达到最初的目标,日韩厂商更是直接终止了美国建厂计划。

三星在美国已经开始的建厂计划目前宣布延期一年,具体的原因则是因为美国的补贴迟迟没有到账。至于LG、松下等日韩的电池巨头,也都纷纷减缓了建厂的进度,或者是放弃了扩建计划。

显而易见的是,美国这次重振制造业的计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只能以失败告终来画上句号了。从美国此前一系列的举动来看,其限制了中国生产的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这也意味着美国庞大的市场消费能力将可以吸引很多企业。

日韩的企业之所以要选择到美国投资建厂,其实就是看中了美国庞大的市场,在美国一系列的限制举措之后,又没有中企在美国市场竞争。因此,为了获得美国的市场,日韩企业自然选择赴美建厂,这其实也就是美国在用市场换取技术、建厂。

不过,日韩企业赴美建厂失败其实是很难避免的,毕竟美国如今的建厂成本非常高昂,除了工厂本身,还需要完成通水、通电、通网以及建造道路。后续的运营成本和生产成本也很高,这一点从美国本土的汽车制造厂商福特、通用、特斯拉等企业都很难支撑高昂的人工成本就足以看出。

在这样庞大的成本之下,日韩厂商虽然看似投资规模巨大,可是想要完成预定的建厂目标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资金不足的日韩厂商只能无奈宣布暂缓建厂,美国制造业回流最终也只好宣告再次失败。

认同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

0 阅读:1

丹雪聊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