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集体上车:是新时代的号角还是厂商的自嗨

玩数据还有点懒 2024-05-10 12:35:31

随着两会落下帷幕,人工智能成为了各界热议的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多次提及“人工智能”,更是创新性地提出了“人工智能+”行动,标志着我国正加速迈入智能新时代。在这场科技浪潮中,国产大模型犹如一匹黑马,崭露头角,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大模型上车有何应用

目前,大模型上车主要应用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两个领域。

在智能驾驶领域,此前自动驾驶是根据特定场景,事先编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实际道路上一旦感知到相应情况,车辆就会根据此前的设定的方式来处理。

而有了大模型之后,车辆就有了自己感知、预测和决策的能力。比如在感知端,现在最常用的就是BEV+Transformer方案,车辆通过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就可以识别车辆周围的各类物体,并构建动态实时地图。

感知到车辆周围情况之后,大模型会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风险行为进行具体的量化和建模,预测出其他交通参与者未来一段时间的轨迹。最后,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规划最优的行驶路径,并直接给车辆端输出相应加减速、转向等驾驶指令。

此外,大模型的优势还在于不断地学习能力,通过大量道路实际视频的训练,大模型可以在云端不断地训练和测试,帮助系统快速迭代、优化。

对于大模型“上车”的发展前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机器人将实现每天开“新版本”的体验,就如同购买新车一样,给用户带来持续的惊喜。相比于自动驾驶,用户对于大模型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应用则更加容易被感知。比如,极越汽车座舱内,就集成了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屏幕上的很多操作都可以做到“可见即可说”。

国产AI大模型加速“上车”

展望大模型“上车”的发展前景,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机器人将实现每天开“新版本”的体验,就如同购买新车一样,给用户带来持续的惊喜。

自动驾驶的迭代速度将加快。专家普遍认为,大模型可重构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合成模拟场景数据、预测安全风险,加快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和应用落地。

在大模型出现前,自动驾驶是靠任务驱动,即程序员依据特定的场景,编写解决方案的代码,当车辆在行驶中感知到相应情况,便按照之前设定的方式处理。

“有了大模型后,我们发现有巨大的机会让原来特别多的泛化代码变成简单的端到端的模型,使感知、行为、控制在很多领域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很多,比如读懂‘前方ETC即将维修,请换道’等标识。”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说,以前小鹏智驾系统每一季度更新一次,现在平均每天有3.87个版本快速迭代。

未来,基于数据驱动的大模型端到端自动驾驶,可通过单个神经网络完成所有模块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亚勤表示,通过视频大模型,可根据环境、交通标志要素,结合车辆的控制、转向等驾驶行为生成大量可控视频,用于端到端自动驾驶的训练、测试,解决自动驾驶长尾场景数据积累问题。

大模型可整合座舱分散功能,提供类人理解能力的人机交互体验。商汤科技首席科学家王晓刚认为,大模型“上车”后能将座舱各单点AI功能组合起来,自动调用座舱软硬件资源,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实现人与车的多感官交互,显著提升交互顺畅性、自然性。

免责声明:

1、本号不对发布的任何信息的可用性、准确性、时效性、有效性或完整性作出声明或保证,并在此声明不承担信息可能产生的任何责任、任何后果。

2、 本号非商业、非营利性,转载的内容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无意构成任何其他引导。本号不对转载或发布的任何信息存在的不准确或错误,负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

3、本号部分资料、素材、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所有转载都已经注明来源出处。如果您发现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以及个人合法权益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0 阅读:0

玩数据还有点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