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一重庆老农称见过烈士遗骸,后来被证实:是朱老总要找的人

漫步史书 2024-06-21 09:51:38

1949年4月,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垮台。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恼羞成怒之余,决定对关押在狱中的革命志士进行血腥屠杀,其中尤其以重庆11.27大屠杀最为出名。

尽管此次大屠杀是以发生的日期命名,但实际大规模的屠杀是从9月份就开始的,当时国民党特务分批将在重庆渣滓洞、白公馆关押的革命志士带出屠杀,直至重庆解放前三天,超过300余人被害,最后白公馆生还19人,渣滓洞脱险15人。

重庆解放后,第二野战军对被捕的特务进行了审讯,从而获知了遇难烈士的埋葬地,经过连续的,多日的努力,总共清理出遗体332具。

当然,有少部分牺牲者尚能辨别清楚,大部分都是血肉模糊。也因而造成了一个问题,就是不少烈士的遗体没有找到。

这其中就包括朱老总多次指示西南局寻找的烈士杨汉秀。

杨汉秀在重庆解放后,并没有找到遗体,所以绝大多数人认为,他应该是牺牲在重庆11.27大屠杀当天,但也有获救的狱友表示,曾看到她被人带走,但不知道踪迹。

一直到后来,曾参与杀害杨汉秀的特务宋世杰落网后,根据他供述,杀害杨汉秀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伯父杨森。

杨森幼年时,家境并不算是富裕,但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习武从军感兴趣。

也正因为如此,杨森于1906年入四川陆军弁目队,1908年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后来成为四川军阀中的一支。杨森发迹以后,也带动了杨氏宗族的人投身行伍,后来杨氏一族在广安就成为赫赫有名的名门望族。

杨森的二弟杨懋修后来也参加了杨森的二十军,并任师长、补给司令等职务,任职期间积累了巨额财富,后来在广安老家广置田产,是有名的川东巨富。

不过,杨懋修虽然富甲一方,但为人却很是专情,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后来这位夫人为他生下了独女,即杨汉秀。

也因为出身富贵,杨汉秀自幼享受的就是公主般的待遇。而且在所有杨氏子弟中,杨汉秀居长,所以又被人称为杨大小姐。

1924年,杨懋修在宜昌大战中负伤,不久就就去世了,在去世前,他把唯一的独女杨汉秀托付给杨森。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杨懋修把杨汉秀托付给杨森,可谓是所托非人。

杨森十分薄情,民国时期以妻妾众多闻名,而且子女众多,后来到台湾后,还以90岁高龄娶妻,对于这些夫人,杨森并没有很深的感情,被他冷落的、杀害的就有数人。

可想而知,杨森对杨汉秀能有多关爱。

不过,在民国军阀中,杨森比较善于敛财,所以家资颇丰,养活一两个人不成问题,所以杨汉秀在生活上还算过得去。

可对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杨汉秀来说,她是无法忍受伯父对劳苦大众的盘剥蹂躏。

很快,杨汉秀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1926年7月,从苏联回国的朱德受党组织委派,赴四川军阀杨森部任第二十军党代表、代政治部主任。

当时,四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杨森最初投靠北洋军阀,与革命军为敌,后来又见革命军势大,所以接受了国民政府任命,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兼川鄂边防总司令,朱德被派往杨森部,专门做统战工作。

杨汉秀得益于此,结识了朱老总,并从他那里学习到了革命道理,为她后来投身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文博副研究馆员王浩讲述:

“朱德离开万县后,杨汉秀依然坚持追寻革命理想,她先是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毅然和家境贫寒的渠县小学教员赵致和结婚,阅读了大量左翼文学作品。”

杨汉秀反抗家里给她强加的包办婚姻,与一个穷教员结婚,两人后来赴上海学习,还曾计划学习结束后赴国外留学。

可这时抗战全面爆发,打乱了杨汉秀的计划。

不凑巧的是,在抗战全面爆发后,杨汉秀的丈夫也去世了。

就在杨汉秀人生面临选择的关键档口,她偶然从报纸上看到,朱德出任了八路军总司令,率部在敌后作战,杨汉秀因此萌生了去延安的想法。

1940年,杨汉秀怀揣着介绍信到了延安,并见到了朱老总。1942年3月,在朱德和王维舟的关怀下,杨汉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杨汉秀对朱老总说:

“我决心要做军阀地主家庭的叛逆者,要坚决彻底改造,连名带姓都改,跟着共产党革命到底,就是无名无姓也决不姓杨。”

朱老总哈哈一笑:

“照你自己说的无名无姓,就叫‘吴铭’吧,不过是口天‘吴’,金字旁的‘铭’。”

也正因为有过这次改名的经历,导致了后来查访杨汉秀的下落一度困难重重。

1946年3月22日,杨汉秀接到了党组织赋予的任务,要她动身赴西南,以杨森侄女的身份做统战工作,3月25日,杨汉秀以“吴铭”的身份随同周恩来乘飞机到重庆。

可没想到的是,杨汉秀的情况还是引起了国民党特务的重视。

杨汉秀一到重庆,立即受到特务监视,为了摆脱监视,她秘密赴渠县,以杨大小姐的身份与社会各界接触,做统战工作。不仅如此,她还对川东北的武装起义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当然,杨汉秀的行为不可能不引起敌人的重视。

从1947年到1949年,杨汉秀有过三次被捕的经历。

杨汉秀前两次被捕,都是被特务发现导致行踪泄露,但特务们碍于她的身份,也不敢拿她怎么样,杨汉秀在狱中还坚持斗争,特务们也被搞的没办法。

事实上,杨汉秀因为身份问题,一度还蹭受到狱友怀疑,大家都觉得,她是敌人派来打入他们中间的。

对于身份问题,杨汉秀其实从来都不避讳,甚至还跟狱友主动提起,并一再表明自己的立场,狱友慢慢的从她的行为感受到了她的精神意志,这才相信她。

杨森对这个侄女也很是头疼,可是也没什么太多办法,他几次派人到狱中劝说,但几乎没什么作用,杨森甚至派了杨汉秀的儿子赵在民到狱中劝说母亲。

尽管对子女,杨汉秀免不了担忧,但仍然大义凛然的说:

“你不要怕,不要哭,妈不怕死,你也不要怕,妈妈死了,你要知道妈妈是国民党害死的,是为广大受苦受难的穷人的解放而死的。我希望你将来也能成为一位进步的‘革命青年’。”

1949年4月,杨森派姨太太到狱中保释杨汉秀出狱,之后不久,杨森以“疗养”名义,将她安置在医院“监护”。

杨森之所以保释侄女出狱,自然不是什么亲情因素。

当时,三大战役已经落幕,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即将渡江,杨森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后路做考虑,他想借助侄女的关系,同我军搭上关系。

不过虽然如此,杨森对侄女的监视比从前更甚,杨汉秀也只能等待时机,进一步劝说。

可这个时候,蒋介石逃到了重庆,为了拉拢杨森,重新许以他高官厚禄,这也直接影响了杨森。杨森在1949年9月2日,刻意营造了一场火灾,烧掉了重庆市繁华的街区,企图把破坏城市的罪名按在共产党人头上。

杨汉秀不顾戒严,连日奔波调查,才知道是杨森的阴谋,她在公馆怒斥:

“这是有意纵火!是希特勒“国会纵火案”在山城的重演。这是杨森军阀成性,在溃逃前对重庆市的大破坏!大暴行!”

杨森对这个屡次违逆自己的侄女毫无亲情,而是想方设法的把杨汉秀同火灾联系在一起,这样既可以洗脱火灾罪名,又能起到向蒋介石纳投名状的目的。

1949年9月17日,杨森将杨汉秀重新投入渣滓洞。可几轮审讯下来,她坚持不肯招认。

杨森大怒之余,已经动了杀念。

杨汉秀被关进渣滓洞时,正是国民党特务尊奉蒋介石之命,屠杀关押的革命志士时。

根据后来被捕的特务交代,杨森在审讯杨汉秀无所得后,立即授意时任重庆卫戍司令部刑警处长张明选将之秘密处决。

张明选接到任务后,于次日将杨汉秀从狱中提出,一行人乘坐一辆小轿车,也就是在途中,杨汉秀被后排坐的两个大汉用绳子勒住脖子。

据被捕的特务宋世杰交代,当时他们已经在事先选定好的地方挖好大坑,计划把人杀了以后拖到地方直接埋了,但是下车以后发现杨汉秀尚有微弱呼吸,于是又朝她身上补了一枪……

杨汉秀就这样被敌人杀害,时年37岁。

也因为是杨森下令秘密处决,所以当时狱友们大多都不知道杨汉秀的遭遇,也有狱友看到大屠杀前夕,杨汉秀被带了出去,认为她很有可能还活着。

重庆解放后,朱老总曾多次指示西南局,查访杨汉秀的下落。

曾在南方局工作过的龙潜同志来歌乐山烈士陵园凭吊难友,打听当年周总理从延安带回来的一位女同志“吴铭”的殉难情况,因当时杨汉秀是化名“吴铭”,龙潜自然不可能查得到情况。

一直到1975年夏,重庆歌乐山一老农回忆26年前,自己曾在歌乐山金刚坡一处废弃的碉堡里发现过一具戴着镣铐的女性尸体,因为出于畏惧,当年并没有主动说出这一情况。

根据这一线索,当地政府立即派出调查人员,果真在一处废弃的碉堡中找到了一具骸骨,只是因为多年雨水冲刷,所剩遗骨并不多,只是残留着一些。

从多方面情况考证来看,此遗骸最终确认时杨汉秀烈士。

杨汉秀的女儿李继业当时接到通知后,还专程赴重庆,在当地烈士陵园以及民政部门工作人员陪同下,李继业小心翼翼的收集起来母亲的遗骸,后来她回忆:

“几十年来任凭山水冲刷,妈妈的遗骨已经剩下不多了。我们只有按照当地老农的指点,用手在泥土里小心地扒着、找着,经过仔细辨认,才找到一些碎骨头。我轻轻地拿着妈妈的每一块骨头,小心地放在我手里拿着的纸口袋里。我把口袋放在胸前,感到妈妈和我贴得是那样的近,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

当年,因为参加革命,杨汉秀不得已把小女儿李继业寄样在别人家里,也因为这个缘故,李继业从来没有见过母亲。一直到长大成人后,才从别人口中了解了母亲。

直到此时,李继业才终于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母亲的存在。

杨汉秀的子女多年来一直在查访母亲的下落,只是一直没有找到,直至此时终于得偿所愿,两年后,他们在母亲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吴铭同志”的介绍信,上有王维舟的印章和周恩来的批字,由此才推断出延安的吴铭原来就是母亲杨汉秀。

0 阅读:2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