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学了心理学,还会情绪失控?

任性人生 2024-06-23 18:16:09

“情绪失控”是当代人最常挂在嘴边的词之一。

“我控制不住我自己!”这句话在很多场合中被频繁提及:

比如,在和对象吵架时,明明知道对方已经示弱了,但就是停不下来自己的嘴;

再如,在和同事对接工作上,明明知道对方不是故意的,但还是忍不住想发脾气;

还有,在和父母沟通时,明知道他们只是担心自己,但还是忍不住想要反抗……

每当这些情况发生后,很多人都会产生一种自责、愧疚的心情,并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我是不是不适合谈恋爱?我是不是不适合上班?我是不是不孝顺?”

但实际上,这些“情绪失控”的时刻,可能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一些你没有意识到的心理学原因。

今天的文章,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基本的概念,那就是——情绪调节策略。

情绪调节策略是指个体用来改变自身或他人的情绪状态的策略。心理学家格罗斯将情绪调节策略分为两大类: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前者是指个体重新解读情绪刺激事件的意义,从而改变情绪反应的强度;后者则是在情绪产生后,通过压抑自己的情绪表达来降低情绪反应的强度。

简单来说,认知重评就像是你告诉自己“虽然这件事情让我很生气,但它其实并不重要”,而表达抑制则像是你已经很生气了,但你告诉自己“我不能表现出来,我要忍住”。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表达抑制是一种更为成熟的情绪调节方式,因为它看起来更像是一种自我控制。但事实上,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表达抑制策略的人更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等。相反,认知重评策略则被证明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所以,如果你经常感到情绪失控,那么可能是因为你使用了错误的情绪调节策略。你可能过于依赖表达抑制,而忽视了认知重评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认识到心理压力对情绪失控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节奏非常快,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是来自工作的,也可能是来自人际关系的,还可能是来自生活的其他方面。当这些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受到挑战。这时,即使我们使用了正确了情绪调节策略,也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管理好自己的心理压力也是预防情绪失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你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对情绪失控的影响。

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情绪往往会受到他人的情绪和行为的影响。比如,当你看到一个人正在哭泣时,你也会感到难过;当你听到一个人正在大笑时,你也会感到开心。这就是所谓的“情绪传染”现象。

如果你经常处于一个负面情绪泛滥的环境中,那么你也更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这时,你需要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不受他人情绪的影响,或者寻找一个更为积极健康的社交环境。

情绪失控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它,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去应对它。希望今天的分享对您有所帮助!

1 阅读:13

任性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