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肾虚,“地黄丸”怎么选?

健康热点观察 2023-12-14 19:01:06

为什么“肾虚”的总是男性

很多人认为肾虚,就是肾亏,但在中医理论上,肾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单独器官,它还包括内分泌、泌尿、生殖、呼吸等于人体生长发育、水液代谢有关的方方面面。

我们常常提到肾虚,大多数时候都会联想到男性肾虚,为什么肾虚的总是男性呢?是因为性生活耗损太多了吗?

2022年11月8日,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 Cell Reports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与肾脏疾病相关的铁死亡细胞研究。

通过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在雌性体内的和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高度活跃,可以有效阻断肾脏细胞的铁死亡,而在雄性小鼠上,性激素睾酮会降低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的活性,从而促进细胞铁死亡。

这也就意味着,很可能在女性雌激素环境更有利于保护肾脏,而男性雄激素环境会加重肾脏损伤的可能性。

除了性别差异,另外,一些行为也可能会引发肾虚——长期熬夜、久病不愈、滥服药物、烟酒过度等,都会导致精气折损,从而引发肾虚。

六味地黄丸能壮阳、补肾?

不少人肾虚了就想着服用六味地黄丸来补肾,认为六味地黄丸不但能壮阳还能补肾,事实上,如果没有弄清自己属于哪种“肾虚”,反而会越补越虚。

肾阳虚:指的是肾阳气不足,与年岁过大,久病伤肾,或性生活频繁等有关,常表现为“怕冷”。多见手足冰冷、畏寒怕风、易受凉腹泻、身体水肿、腰膝酸痛、筋骨痿软、神疲乏力等。

肾阴虚:则是肾阴不足导致,多与生活方式有关,如用脑过度、劳累过度等,常表现为“怕热”。多见失眠多梦、颧红潮热、盗汗、咽干、心烦易怒、眩晕耳鸣、形体消瘦等。

六味地黄丸中的配伍中补药居多,主要用于补肾阴虚,而壮阳多指壮肾阳,通过六味地黄丸补肾阳,是行不通的。

对于肾阳虚者而言,服用六味地黄丸,相当于在冬天洗冷水澡,不仅不能取暖,反而还得了伤寒。由此可见,肾阳虚者吃了六味地黄丸,只会越吃越“阳痿”。

需要提醒的是,六味地黄丸只适用于肾阴虚者,对于流感引起的感冒、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脾胃功能较弱者,都不适合服用,容易加重病情,久治不愈。

“地黄丸”众多如何选

说起补肾,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六味地黄丸,但实际上地黄丸家族的种类众多。

“地黄丸”有8种,分为:六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归芍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虽同名为“地黄丸”,但药物成分略有不同,使用前需仔细察看,以免误用。

01、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

适合人群:虚火所致的眩晕、耳鸣、腰痛、消渴等。

适用病症: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02、桂附地黄丸

主治:肾阳虚和阴阳两虚

区别:六味地黄丸+肉桂和附子

适合人群:阳虚者,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苔色淡而多苔者。

适用病症: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所致的腰膝酸痛、肢体浮肿、小便不利、老人尿频等。

03、知柏地黄丸

主治:阴虚火旺

区别:六味地黄丸+黄柏和知母

适合人群: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神经性耳聋、慢性咽炎、口腔慢性溃疡等患者。

适用病症: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咽干口感、咳血、小便黄赤、牙龈肿痛等症状。

04、归芍地黄丸

主治:肝肾阴虚(妇女)

区别:六味地黄丸+当归和白芍

适合人群:它能滋阴养血、柔肝补肾,妇女经期失血过多会伤阴。

适用病症:针对性治疗妇女肾虚而引起的崩漏、头晕、乏力、腰腿酸疼、耳鸣等。

05、杞菊地黄丸

主治:肾阴虚

区别:六味地黄丸+枸杞和菊花

适合人群:肝肾阴虚,高血压、糖尿病等。

适用病症: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视物昏花等眼部疾病。

06、明目地黄丸

主治:肝肾阴虚

区别:杞菊地黄丸+当归、白芍、蒺藜和石决明

适用病症:它主要用于眼疾治疗,尤其是肝肾阴虚所致的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

07、麦味地黄丸

主治:肺肾阴虚

区别:六味地黄丸+五味子和麦冬

适合人群:适用于肺肾阴虚,如潮热盗汗、咽干咯血、眩晕耳鸣等。

适用病症:咳久伤阴,或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所致的咽干、口渴、咳喘、痰中带血等。

08、金匮肾气丸

主治:肾阳虚

区别:桂附地黄丸+车前子和怀牛膝

适用人群:肾阳虚伴随着小便不利,腰腿不便。

适用病症: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

随着疾病谱的不断变化,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现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对机体具有整体调整作用。

在治疗各种病症中,使用原方者较少,大多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有所加减,这就使六味地黄丸的治疗范围极为广泛。临床报道较多的应用治疗的疾病有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等。因此,深入研究六味地黄丸的主治病症以及作用机理,结合现代疾病深入探讨肝肾阴虚或肾阴虚的病理实质,对进一步揭示中医异病同治的理论基础和提高临床运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中成药的选择重在辨证,特殊情况还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辨证选药比较好。

0 阅读:1

健康热点观察

简介:有态度的健康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