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干部不可轻易说的三句话

职场熙熙攘攘 2024-06-23 16:50:30

前几天,和一位正处于转业安置阶段的战友聊天。他说已经确定好了安置单位。我觉得他找到的这个单位非常不错,便顺口说了一句:这个单位很好啊,如果能够到XXX单位就更能够发挥你的特长了。

这位战友笑了笑回答我说:“年龄一大把了,老都老了,还谈什么特长不特长的哟,能有个安身的地方就行了。”

我知道这位战友仅仅只是在调侃而已,内心并不是真正熄灭了从头再来之火苗。

但他的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熟悉,和平时一些转业的兄弟们常说的几句话非常相似。

比如,下面这三句话。

一、安置单位一般般,下半辈子也就这样了

不少转业战友把转业安置的时候能够进什么样的单位,看得很重。

这个当然不错,进个什么样的单位,确实很重要。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都希望能往好单位去,谁都知道一个好的平台更能有发展的空间。

但进的单位怎么样,好不好,真的就决定了转业后的下半辈子命运吗?

还是那句话:好单位有差岗位,差单位有好岗位;只有干不好工作的人,没有不好的工作岗位。

大家稍微分析下就能明白,那些所谓的好单位,难道就人人成功,个个有发展有前途?那些大众评价相对差一点的单位,难道就不出干部、不出人才、不出成果了?

“油水多的地方往往容易滑倒”,这话说的一点没错,权力太大,诱惑太多,反而容易分心走神,也容易堕入复杂的利益旋涡,甚至出问题。而那些众人口中所谓的清水衙门,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潜心做事,修炼提高自身,反而更容易出成果。

按照世人的眼光,写文章搞研究绝对是非常冷门的单位,但不也出了许多的有才有识之士和获得重用的人才吗!

而且,所谓的成功,也并非只有当多大的官一个评价标准,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找到自己的乐趣,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成就,不也是一种成功吗?

可见,在一个什么样的单位,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未来的事业。

二、转业到地方没什么优势,不要再有什么痴心妄想

这个话,也是经常听到一些转业干部说起。往往一谈,就说自己单位里什么博士生、硕士生高学历人才一大堆,什么年轻的处长、局长一大堆。

干部队伍建设搞了这么多年的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每个单位里有些高学历的、很年轻的能人很正常。

在这些能人面前,我们必须看到差距,也必须虚心学习。但却无需妄自菲薄,更不可垂头丧气。

一方面,能人并非真就有那么多。每个单位都是形形色色、各个层次的人都有。有高学历的,更多的还是学历一般的;有非常年轻的领导干部,更多的还是正常路径发展起来的,甚至是十几年、几十年原地踏步的。作为转业军官,至少都是正正规规的军队院校毕业生,相当一部分也是硕士,在学历上不见得比地方的差多少;至少在部队的平均发展步伐不比地方慢。

另一方面,他们有他们的长处,转业干部有转业干部的特点。就是博士、硕士也不见得样样工作都干得比一般人好,比如认真负责的品质,比如雷厉风行的作风,比如吃苦耐劳的精神,比如精益求精的追求,肯定没有转业干部强。还比如,转业干部执行力强,纪律观念强等等,这些品质也是地方其他人所不能比的。

年轻干部也不见得处处、时时都会走在大家的前面。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不怕慢只怕站”,在事业上发展进步慢一点没有什么关系,站在那里原地踏步才最无奈。

转业干部到了新的单位、新的岗位,只要能够虚心学习,能够扬长避短,努力去适应岗位、补足自己短板,那么在新的单位不见得就比别人差多少。

三、年纪不小了,已经没有什么发展进步的空间

每次和转业干部聊天,一谈到未来,听到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我知道,其实在这句里包含着很多内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说,所表达的意思也是不一样。

对于那些安置满意,单位不错的转业干部来说,这句话只是想表示一下自己的谦虚,或许他们早就暗暗下定了决心,瞅准机会准备大干一场。

对于那些安置单位和工作岗位不太理想的转业干部来说,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也就是认命的意思吧。

而对于那些确实年龄相对偏大,能力素质相对单一,已经没有了奋斗激情的转业干部来说,这句话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安逸的借口。

事实上,不管是转业干部还是别的什么干部,人到中年要到一个新的单位重新开始新的工作,确实很艰难,需要一个非常艰苦漫长的过程。

但艰难不等于没有希望,年龄大一点不等于坐等着被淘汰。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听多了年少成名、一夜暴富的故事,总认为只有少年、青年才有成功的机会,总没有耐心做稍微长一点的坚持和等待。

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如果去认真研究社会各界成功人士的履历就会发现,那里面有一帆风顺、年少得志的,也有几经挫折、大器晚成的,并非只有一种模式。这世上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年少得志,春风得意,更多的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马斯克说,这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许多的光鲜亮丽背后,其实都是一地鸡毛。这世上,更多的是一个“熬”字,熬得住出众,熬不住出局。在事业上能不能有所发展,与是不是转业干部,与转业时年龄有多大,与转业安置的单位好不好,关系并不是太大,更多的是在于自己奋斗的激情,努力的恒心和不懈的追求。

实际上,退役后的每一条路径都是通畅的,许多所谓的阻隔之门不过只是虚掩的,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踏上路途,有没有勇气和智慧去推开那扇所谓的重门。

作为部队转业干部注定要听到很多的非议与标准,我们听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一生。

最难得的从来都是——遵循内心的意愿,每一步都清醒地、艰定地走。

转业到地方,要重头再来的话,年龄上是偏大了一些,但只要不忘初心,坚持努力,就算没有什么大的发展,也不枉了这一段精彩的人生;

转业到了地方,安置单位不可能尽如人意,但逆境有时可能是福,如果能够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悲观不消沉,也不是没有成就自己的机会;

转业到了地方,看到和周围人的差距,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知耻而后勇,奋起而直追,差距就会消除……

不畏人言,不循旧路,随心而动。

你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秒都是在遇见那个独一无二的你。

0 阅读:441

职场熙熙攘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