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春秋:参观凤县博物馆历史文化展

关中拍客 2024-06-20 10:26:49

2021年5月18日,在宝鸡市凤县凤州镇凤州村,凤县革命纪念馆的负一层,凤县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里的基本陈列以“古道春秋”为主题,展示了凤县地区6000多年的历史文化——

2024年6月9日下午,参观完凤县革命纪念馆,从北边的侧门进入负一层,我来到隐藏于此的博物馆。在展厅的入口处,迎面是一幅长约10米的画卷,展示了宝鸡至成都之间翻越秦岭的古老蜀道,山势险峻,道路蜿蜒。

在画卷的正中间,可以看到凤县城,以及周围的消灾寺、果老洞、猴石山、南岐山等。凤县古称“凤州”,坐落于秦岭南麓,紧邻嘉陵江源头。这里是陕西西南和甘肃东南交界处,素有“秦蜀咽喉”和“汉北锁钥”的美誉。

在博物馆的展厅内,以栈道文化为主线,分为故道信步、故道羌人、秦汉风云、唐宋华彩、明清流韵、故道重生六个单元。通过当地征集的290件(组)不同时期的各类文物,展示了凤县从新石器时代发展至今的历史和文化。

1.故道信步

故道是凤县境内入蜀的一条官驿大道,也是南北经济和文化往来的重要干线,更是连通陕西、甘肃、四川、西南诸省的纽带。在故道两侧,还有支道连云栈道和分支道陈仓道,类似于今天的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体系。

2.故道羌人

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有先民定居于凤县境内,留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巴蜀文化、寺洼文化等丰富的遗存。五千年前,古羌人的一支来到凤县,用最原始的方法走出一条大道,将不同地域的文化汇聚于大山深处。

3.秦汉风云

秦汉时期,凤县连通南北,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在悬崖峭壁上,凿孔架桥,修建栈道,成为关中和巴蜀之间的重要交通线路。

楚汉战争时,项羽势力大,刘邦从关中退到汉中,并且烧毁沿途的栈道,表明自己不会再进关中。公元前206年,刘邦从汉中经故道出陈仓,攻入咸阳,占领关中,留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历史故事。

4.唐宋华彩

唐宋时期,盛世繁华,重修栈道,方便往来。辽金时期,铁骑肆虐,羌汉合守凤州,保卫南宋偏安一隅。南宋年间,战争不断,先是宋金之战,后是宋元之战,川陕战场处于重要的地位。

散关位于故道北部,占据着秦岭的咽喉,成为当时的“关中十大门户”之一。南宋初期,金军在川陕战场投入大量兵力,南宋将领吴玠和吴璘在这里与金军周旋,凭借险要地势,阻止金军入川。

5.明清流韵

明清时期,凤县古老的栈道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往来商旅云集,百姓交往频繁。凤县的羌族人世代繁衍,与汉人的文化相互融合,在秦岭山中过着安详的生活,留下了大量做工精致的物品。

清代末期,内忧外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凤县也受到革命浪潮的席卷。在民族存亡之际,羌人总是走在变革的前列,推动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思想的火花闪烁,行动的力量坚定。

6.故道重生

1950年至1953年,经过实地的勘查,国家决定修建宝鸡至成都的铁路,被称为“宝成铁路”。1952年7月1日,从成都端开始动工。1954年1月,宝鸡端也开始施工。1956年7月12日,两端的铁路在甘肃黄沙河接轨。1958年1月1日,宝成铁路正式通车。

在凤县境内,宝成铁路沿着嘉陵江修建,在北坡区段上有著名的“观音山线”。这里的铁路线由3个马蹄形线和1个螺旋形线组成,落差817米,坡道达30‰,乃我国铁路正线坡度之最。

在展览的结尾处,有一个名为“故道新途”的场景。在嘉陵江岸边,崇山峻岭之间,古老的栈道悬空修建,现代的火车驶过桥梁、穿过山洞。如今,宝成铁路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历史延续,社会进步。

一座城,一条路,数千年的守护,凝聚了厚重的岁月。昔我往矣,古蜀栈道上,踏过一个个坚实的足印;今我来思,宝成铁路上,驶过一车车漂泊的游子。凤县,始终矗立于此,坐看云卷云舒,时光不停向前。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