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抑郁休学的问题,家长如何放下担忧和焦虑?

傲新菡 2024-06-19 12:50:41

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青少年群体中也越来越多。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就曾讲过——根据由“好心情”联合“中国麻醉药品协会精神卫生分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精神心理健康》蓝皮书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总体高达40%。具体而言:

·高中生的抑郁检出率为40%;

·初中生的抑郁检出率为30%;

·小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10%;

这些数据都表明,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抑郁症在中小学生中的发病率不容忽视。

随之而来的,在那些患上了抑郁症的青少年人群中,有很多孩子由于受到抑郁症的侵扰,再加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其他因素,最后家长无奈,只能让孩子选择休学。这是一种现实境况,也是一个无法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当孩子因抑郁症而选择休学时,作为家长,我们能否真正放下心中的担忧和期望,去理解、支持和陪伴他们呢?

一、抑郁症在青少年中的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提升,加之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大力普及,似乎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抑郁症已然成为青少年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带头大哥”。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与学习压力、家庭环境、社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自我价值感降低等抑郁症状时,休学往往成为他们暂时逃避现实困境的一种方式。

另外,根据最新的权威数据和研究报告显示,当前抑郁症在青少年中的现状如下:

1. 患病率与特点:据《国民抑郁症蓝皮书(2022-2023年发布)》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其中,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指出,约14.8%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4.0%的青少年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10.8%的青少年属于轻度抑郁风险群体。

2. 影响因素:家庭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例如,住校、父母外出工作这样缺少父母照顾与陪伴的青少年有更多抑郁、孤独、手机成瘾问题。此外,孤独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是个体社会关系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负性情绪体验。报告还指出,相对同龄人,青春期过早或过晚启动都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父母的养育风格和父母关系均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3. 地区差异:西部或农村户口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更低。从地区上看,西部地区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手机成瘾得分均略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青少年。户口所在地方面,农村户口的青少年的抑郁、孤独、手机成瘾得分也略高于城镇户口的青少年。

4. 治疗与康复:2024年的儿童青少年抑郁报告中提到,被诊断为情绪障碍的子样本,首次确诊的平均年龄为13.41岁,其中男孩占51.0%。首次休学的平均年龄为13.74岁。

5. 家长的认识与反应:超过四成家长在孩子求助3次及以上,才带其就医。家长普遍认为,学习压力和家庭环境是导致孩子患上抑郁症的两大原因。

二、家长面临的心理挑战

面对孩子的抑郁和休学,家长们无疑会经历巨大的心理挑战。

首先,家长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担忧和焦虑,包括他们的学业、职业前景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造成家长持续的心理压力。同时,家长可能会自责,思考是否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或家庭环境导致了孩子的抑郁症,这种内疚感可能会对家长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看到孩子受抑郁症的困扰,家长可能会感到无力,尤其是在尝试了多种方法仍无法帮助孩子好转时,这种挫败感可能会导致家长感到焦虑和抑郁。

家长还可能会感受到来自周围的同事、朋友和亲戚等方面的压力,他们可能不理解抑郁症,将其等同于普通的心情不好或懒惰,这可能导致家长感到孤立和误解。

而在孩子休学后,也可能需要家长调整家庭角色和日常安排,如更多地照顾孩子;同时可能需要处理与学校沟通、医疗咨询等事宜,这可能会给家长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

最后,抑郁症的治疗可能涉及医疗费用、心理咨询费等。如果孩子休学,家长可能还需要承担额外的教育支出,如家教费用等,这可能会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

三、放下担忧,科学面对

然而,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明白,担忧和焦虑并不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相反,我们需要学会放下这些负面情绪,以更科学、更理性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抑郁和休学。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可以治疗的心理疾病,而不是孩子的性格缺陷或道德问题。当孩子选择休学时,这其实是他们在向外界发出求助的信号。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积极响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理解。

其次,我们要积极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提供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他们也能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如何以更积极、更有效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而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过于严格的要求和过高的期望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同时,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也至关重要。我们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与他们共同对抗抑郁症。

荣教授也表示,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当孩子感到被接纳和理解时,他们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这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孩子的心理状态,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积极行动起来,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出现抑郁症状时,我们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陪伴。同时,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心态,以更科学、更人性化的方式来陪伴孩子成长。

0 阅读:2

傲新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