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李善长

木子x哥 2024-06-15 22:57:20

朱元璋建立大明后,展现出了非凡的气度,直接给 30 多个人颁发了“免死金牌”。

然而,这块金牌看似光鲜,实则并无大用。当年李善长妄图凭借此牌保命,却被朱元璋冷笑反问:“你可曾看过金牌背面所书?”李善长一看,瞬间陷入绝望。

那么,“免死金牌”的背面究竟写了什么呢?

李善长并非神童,但在当地却以聪慧著称。

他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占卜算卦,且据说十分灵验,因此在当地声名远扬。

朱元璋听闻此人后,好奇心作祟,想方设法将其“骗”至麾下。

当时天下大乱,朱元璋恭敬地请教:“这乱世何时方休?”

李善长微笑着回答:“效仿汉高祖刘邦,你亦可平定天下。”

若将朱元璋比作汉高祖刘邦,那么李善长便如同西汉开国功臣萧何。后来,朱元璋也逐渐将李善长扶上了“萧氏”的正轨。

起初,李善长只是负责管理史书,之后又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并管理军中粮草。

在朱元璋的努力下,投靠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渴望当官之人。

如此多的人前来投靠,本是好事,朱元璋便对李善长说:“烦请你考核筛选一下这些人。”

于是,李善长又承担起了人事部的工作。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李善长都表现出色,甚至得到了大领袖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对李善长说:“来我麾下任职吧,必能有更好的前途。”

李善长婉言谢绝,继续为朱元璋效力。

由此可见,李善长的眼光独到。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李善长因功被封为左丞相,并获封韩国公,年薪高达 4000 石粮食。

这一薪资水平,在当时的明朝可谓是首屈一指,李善长一时间位极人臣,风光无限。

此外,朱元璋还赐予他“免死金牌”,可免李善长两次死罪,其子孙也有一次免死机会。

如此待遇,在整个封建王朝中都堪称顶级。

但权力、待遇优厚就一定是好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尤其在那个官场混乱的封建时代。

战乱时期,人们忙于战事,无暇勾心斗角。

然而,国家安定后,一群闲来无事之人便出现了,李善长便是其中之一。

李善长看似面善,实则心胸狭隘。

当时,朝中不少人得罪了他,李善长便直接上书弹劾这些他看不顺眼的人,对于像刘伯温这样极具才华的人,他更是嫉妒不已。

李善长甚至曾在众臣面前辱骂刘伯温,而刘伯温选择了避让,辞职回家养老。

此外,许多朝廷重臣因朱元璋的责罚而落马,唯独李善长安然无恙。

看到影响自己前途的同僚们被罢免,李善长不仅没有收敛,反而越发嚣张跋扈,甚至忘却了自己的身份。

也正因如此,朱元璋对李善长愈发不满。

在朱元璋看来,丞相不仅要有卓越的能力,能为自己分担压力,还应与他人和睦相处,维护朝堂秩序,而李善长却渐行渐远。

之后,李善长识趣地辞职,称病回家休养。

朱元璋也十分“懂事”,赏赐给李善长大量钱财,让他安心养病。

在家休养数年后,李善长被朱元璋召回,担任要职。

本以为日子会一直安稳下去,怎料宰相胡惟庸出事了。

胡惟庸与李善长如出一辙,在未得权时安分守己,一旦掌权便开始膨胀。

更离谱的是,胡惟庸竟企图造反,将朱元璋拉下皇位。

朱元璋历经艰辛才登上皇位,又怎会轻易被扳倒?

胡惟庸的造反计划很快便败露,他也因此被处死。

除胡惟庸外,他的众多党羽也受到牵连,李善长一家便是其中之一。

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匪浅,还曾亲自提拔过他。

此外,为了共同对抗政敌,李家还与胡家联姻。

在胡惟庸和李善长的联手打压下,刘伯温最终被除掉。

即便刘伯温辞官回乡,李善长仍不肯放过他。

当得知刘伯温病重后,朱元璋派胡惟庸带着太医前去探望。

胡惟庸趁机在刘伯温的药中动了手脚,导致刘伯温病情加重。

刘伯温深知自己命不久矣,便想进京面见朱元璋最后一面。

见到朱元璋后,刘伯温诉说了自己吃错药的经过,朱元璋只是安慰了他几句,并未对太医和胡惟庸进行责罚。

因此,有人猜测,或许是朱元璋授意太医给刘伯温开错药。

毕竟,刘伯温与李善长不同,他并不贪恋权势,也不跋扈嚣张。

胡惟庸被处死,李善长一家也受到牵连。

李善长的亲戚为了逃避朱元璋的责罚,竟供出了胡惟庸和李存义曾密谋造反的秘密。

而这个李存义,正是李善长的亲弟弟。

李存义确实曾与胡惟庸串通谋反,事情败露后,他与胡惟庸一同被处死。

弟弟先行一步,哥哥也紧随其后。

或许谁也没有想到,李善长竟会被自己的亲戚出卖。

李善长的亲戚称,胡惟庸为了增加胜算,曾多次劝说李善长参与谋反。期间,李存义、胡惟庸以及李善长的亲朋好友都曾劝他,但李善长始终未同意。

既然李善长没有同意,那他为何最终还是被赐死了呢?

有人谋逆,知而不报,同样是大罪。

因此,此事一经曝光,许多大臣纷纷弹劾李善长:“你既然早知胡惟庸要谋反,为何不上报?难不成你也有谋逆之心?”

面对众多大臣的弹劾,李善长无言以对。

由于证据确凿,朱元璋顺势下令将李善长处死。

其实,朱元璋早就对李善长心怀不满。

上次朱元璋赦免李善长后,李善长并未感恩戴德,这让朱元璋一直耿耿于怀。

毕竟心眼最小的,还是皇帝。

李善长当时已年逾古稀,死亡对他来说或许已不再重要,但他不仅要自己死,还要让一家老小 70 多口人一同赴死。

李善长无奈之下,只能向朱元璋求救,并带上了“免死金牌”。

看到“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道:“你看看金牌背面,有六个大字。”

李善长忐忑地翻过金牌,只见上面赫然写着:“谋逆者不免死!”李善长看完后,瞬间感到绝望。

即便他真的没有造反的想法,但在亲戚的供词面前,他已是百口莫辩。

看来,“防火防盗防亲戚”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此看来,李善长似乎死得有些冤枉,但从他的所作所为来看,实则并不冤枉。

李善长年轻时嚣张跋扈,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到了晚年却想逃避,这是绝不可能的。

有一次,朱元璋生病,让李善长代为管理国家。

李善长却滥用职权,得知皇帝生病后,也未曾前去探望。

就这种行为,朱元璋又怎会对他满意?所以李善长的死是必然的。

据后来的史学家统计,当初获得“免死金牌”的 30 多人中,无一人能凭借此牌逃脱朱元璋的处死。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又岂是一块小小的金牌能够阻拦的?

0 阅读:0

木子x哥

简介: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让我们一起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