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以举国之力支持ARM?

guee评科技 2024-04-14 03:05:28

《科创板日报》近日发表了一篇采访报道,主要内容是某人建议以举国之力支持ARM的桌面和服务器软件生态建设,为了支持ARM而必须收敛国内的其它架构CPU。

报道中的内容连我这样的外行都觉得逻辑不通、三观不正,下面节选一部分容并解读:

原文:CPU行业竞争,单维度的产品功能性能的领先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市场认可、生态繁荣才是关键所在。中国企业正在ARM生态建设中逐步取得话语权,并成为国际主流生态建设中关键的一极,有望尽快实现“反客为主”。

“单维度的产品功能性能的领先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国内某CPU公司自2014年第一款ARM架构CPU诞生以来,至今所有的CPU产品IPC都没有明显提升。该公司从2014以来的CPU产品IPC提升基本为0,换代产品主要是依靠新工艺提高主频、集成更多的核心!其CPU单核性能已是国产同类中最低水平!

“中国企业正在ARM生态建设中逐步取得话语权”

  无论哪国企业为ARM建立的生态都是ARM的生态,而不单是国产ARM架构CPU的生态,那么所谓的“话语权”也就只是软件企业的话语权,而不是国产ARM架构CPU的话语权。国产ARM架构CPU企业无论是生是死,都对ARM架构的软件生态毫无影响。一旦发生意外,华为、飞腾等开拓的ARM处理器市场,自然有高通、联发科等等取代,对ARM本身没有任何伤害。因此国产ARM架构CPU企业企图撬动国家资源为ARM补上桌面和服务器生态短板,何异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ARM当然喜笑颜开。

“有望尽快实现‘反客为主’”

  妄言!飞腾、华为能有机会控股ARM吗?连高通都被ARM钳制,ARM的v9架构尚没有授权给任何一家国内企业,其Neoverse V1 和 V2等高性能IP也对国内企业禁售,怎么好意思说出“反客为主”的话来?

原文:“CPU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市场和用户始终会向生态繁荣的路线聚集,‘兴者愈兴’的市场规律难以违背。”他建议,国产CPU的发展应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借主流技术路线的生态大势,走自主可控的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引导国产CPU向可控的主流路线加速收敛。

“借主流技术路线的生态大势,走自主可控的发展道路”

  ARM与Linux的组合是能借力的“生态大势”吗?CPU和操作系统成不了“大势”,还要有众多的软件企业支持才能成“大势”。那么就算ARM与Linux的桌面和服务器软件生态发育成熟,也不过是复刻了x86和Windows的成功,与国内的CPU企业有多少关系?ARM已经把架构升级到了v9,未来还有v10、v11……在ARM的双标政策之下,国内只有v8授权的CPU企业有什么优势?更何况国内芯片生产工艺,将长期落后于世界最先进水平,国产ARM怎么抵挡进口同类的冲击?

  又说“走自主可控的发展道路”,言下之意似乎是说可以走与ARM主流版本不兼容的道路,那么不兼容又怎么“借主流技术路线的生态大势”?或者可解释为以举国之力助ARM生态发展完善之后再与ARM分道扬镳?因此言说“ARM自主可控”不过是欲盖弥彰而已,本质仍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引导国产CPU向可控的主流路线加速收敛”

  “可控的主流路线”本是伪词,重点是“加速收敛”,也就是罢黜百家、独尊ARM。国内有申威自主的SW架构、有龙芯自主的LoongArch架构,两者在自主可控方面远超ARM架构。且龙芯LoongArch架构的软件生态在Linux桌面和服务器上与ARM已在伯仲之间,这还仅仅是LoongArch架构软件生态发展不到两年的成果。自主的SW和LoongArch对国内使用ARM架构的企业造成了生存的威胁,因此某些人认为自主架构必须“加速收敛”,让路给ARM。

原文:因此XXX建议,不仅要通过国家宏观把控,统筹做好顶层设计,持续加大产业扶持,更要通过市场竞争激发企业创新动力,撬动市场资源助力研发。

“通过国家宏观把控,统筹做好顶层设计”

  以行政命令干预市场竞争,排除ARM架构之外的国产CPU。原因仍然是国内的ARM架构CPU企业因为设计能力不足,当最新的生产工艺不足为凭之后,性能就大幅度低于自主架构的CPU产品。如果使用非市场的行政手段,就可以避开CPU性能不足的短板。

  在软件生态方面,包括国产系统在内的各种Linux发行版,ARM的软件生态相比于自主架构也不占优势。国内软件开发商向国产系统移植以及新开发软件时,基本上都会推出x86、ARM、LoongArch这三种CPU架构的版本,ARM也就无法建立起软件生态的优势。只有通过政策的限制排除掉x86和LoongArch架构之后,才能使ARM独领风骚。

0 阅读:0

guee评科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