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要上井冈山,被袁文才婉拒!看解决过程,毛主席是真高明

翠彤评过去 2024-06-22 10:21:28

从古至今,“占山为王”不容易,特别是山上已有队伍时,更难立足。

1927年4月,国共撕破了脸,大革命宣告失败。共产党必须有自己的武装了!

当年9月,毛主席带人组织了秋收起义,然后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下来到了永新的三湾村,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

之后,毛泽东率领这支部队来到了宁冈县古城。

这古城距离井冈山不远,说句夸张的话,再跨几步,就能上了井冈山。

比起易守难攻的井冈山,宁冈县古城的风险大多了。

但是,要上井冈山非常不容易,因为山上有两股“土匪”,两股部队的领导人分别是袁文才和王佐。

两人是结拜兄弟,袁文才在茅坪,王佐在茨坪。茅坪海拔比较低,茨坪海拔比较高。

两人互相照应,做的就是“绑票土豪”的事情。

毛主席等人如果要上井冈山,必须征得袁文才和王佐的同意,或者强攻。

下面有人主张强攻,毛主席坚持认为要“智取”。

于是,智取袁文才、王佐的大戏就此拉开了。

1、毛主席做了2件事,征服了袁文才

袁文才

袁文才,出生于1898年,江西省宁冈县茅坪马源村人。

这是个穷苦出身的孩子,少时念过私塾。因为太穷,后来就休学了。

人虽然穷,小袁的学习还是不错的。1921年,已经23岁的袁文才考入了永新县禾川中学。

悲催的是,仅仅过了一年,袁父就病逝了,袁文才不得已辍学回家。

穷人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土豪地主的嘴脸更是让人讨厌。为了生计,袁文才参加了“马刀队”。

何谓“马刀队”?就是枪支很少,武器主要是梭镖、马刀,主要业务就是“吊羊”,说白了就是绑架富豪,索要巨款。

袁文才有文化,脑子好使,后来成了马刀队的军师。再后来,袁文才成为了马刀队的首领。

二十年代,革命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一股潮流,各地的农民运动也是如火如荼。

袁文才认识了一个本地的人才,名叫龙超清。

请记住这个人,此人很有能力,之后会频繁出现。

龙超清虽然和袁文才是同乡,但是曾在南昌求学,并早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那个时代,一个人一旦成为共产党员,其思想和行为就不一样了。

1926年9月,在龙超清的鼓励下,袁文才带着部队在宁冈县发起了农民运动,并成为“宁冈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起义军遭到了大坎坷,袁文才继续回到了井冈山。

毛泽东等人通过了解,知道了三个重大信息:

一是,袁文才是读书人。

二是,袁文才是党员。

三是,袁文才和王佐是结拜兄弟,袁文才接纳了自己的军队,王佐也大概率会接纳。

于是,毛主席决定智取袁文才。

(1)毛主席做的第一件重要的事:先写信,积极沟通,以示尊重

毛主席的第一招,就是写信给袁文才,诉说革命大义,诉说工农革命军面临的困境,希望能够并肩做事。

论实力,毛主席领导的工农军是强于袁文才的马刀队的,但毛主席没有强攻,而是先写信沟通,这给了袁文才十足的尊重。

袁文才看了毛主席的信后,陷入了沉思,一边感叹毛泽东做事很讲究,一边疑惑毛泽东等人上山是为了什么?

经过思考,也经过和伙伴们的商议,担心毛主席等人会“鸠占鹊巢”,袁文才回了一封信:

毛委员:

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

敬礼!

袁文才叩首

这封信让谁送去呢?袁文才想到了龙超清。

请来了龙超清,说明了送信这个重要任务。

龙超清很高兴,不管信里写的什么,关键是他可以看见传说中的毛委员了。

龙超清一行两三人来到了毛主席等人所在的地方,看到毛主席领导的队伍朝气蓬勃、精神面貌超级好,加上和毛主席沟通带来了很多的启迪,因此,龙超清开始撮合毛泽东和袁文才的见面。

经过龙超清几次协调,确定了一件事:袁文才愿意和毛主席见面了。

第一次见面,就是在宁冈县大仓村。

(2)毛主席做对的第二件事:送礼物

要见面了,毛主席和袁文才两人都很重视。

这边,袁文才为了以防万一,暗暗部署了“刀斧手”,万不得已就要下杀手了。

而毛主席做得实在让人惊叹,除了带了几个随从,根本没有带军队过来,而且带来了礼物。

和毛主席一见面,两人一交流,袁文才发现,自己是遇到“大神”了,这让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豁然开朗。

这还没完,毛主席让人送上礼物:100支枪。

那个时代,“枪”是好东西,袁文才他们就缺枪,但这事不容易完成,毕竟,他们绑票的富豪们也没几支枪,枪都在军队里,但“土匪”怎么敢抢军队的枪?

在看到那100支枪的时候,袁文才很感动,毕竟,那玩意太珍贵了。毛泽东这是真心对他们啊!

收了枪,袁文才反手给了工农革命军600大洋,并同意毛主席等人上山。

不仅如此,袁文才还简单说服了结拜兄弟王佐。

问题是,王佐对毛主席等人并不了解,他服气吗?

2、毛主席又做了2件事,征服了王佐

王佐

叫“王佐”的人,历史和故事中有不少,最出名的是两个,一个是小说《水浒传》中的王佐,他是梁山第一代领导人,第二个就是井冈山茨坪的王佐。

两个都是山大王,不同的是,一个是小说中的虚拟人物,一个是历史中的真实人物。

笔者曾到井冈山进行红色旅游(2009年10月去的),住在了茨坪镇,第二天去了王佐故居,见到了王佐的儿媳妇,当时她已经八九十岁了,是一位耄耋老人了。

我们还是继续说井冈山上的王佐。

这个王佐,少年时学得一身武艺,也学了一项技术“缝制衣服”。

他落草井冈山非常传奇。

1920年,井冈山茨坪有了一股土匪,为首的耳朵有些问题,是个聋子,人称朱聋子。

土匪也有自己的追求,一是抢钱,二是吃好吃的,三是穿新衣。当然,遇到水灵灵的大姑娘,不讲究的土匪也会抢的。

王佐上山,是因为朱聋子抢了一批布,他想要给弟兄们做新衣,于是就将王佐请了去。

这个衣服就是在山上做的,由此,王佐认识了各个土匪,熟悉了朱聋子,也熟悉了上山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

想到自己为生计奔波困难,看到土匪们拥有的财物,王佐有些眼热。

朱聋子耳朵不好使,眼光还不错,就在衣服做好后,挽留王佐。王佐二话不说,就落草为寇了。

随着落草的时间久了,王佐对朱聋子有些看不上了,因为朱聋子不仅抢大户,普通穷人也欺负,这和王佐心里的“杀富济贫”不一样。

不久后,王佐竟然带了一些追随他的兄弟,选择单干了。而朱聋子也毫无办法,因为王佐身手了得。

不过,在1927年年初,在革命大势的影响下,王佐被遂川县农民协会影响,将队伍改编成遂川县农民自卫军,和结拜兄弟袁文才的宁冈农民自卫军配合,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最辉煌时,王佐担任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

不过,在那一年,国共彻底撕破脸,农民运动遭到了镇压,两人继续带队回山落草了。

毛主席做通了袁文才的工作,但要让一部分人到茨坪,必须让王佐完全认可。

这次,毛主席依然做了两件事。

(1)毛主席单刀赴会,送上70条枪。

毛主席深深知道一个道理,如果要和绿林好汉打交道,最重要是两个字:勇、义。勇敢的人容易被欣赏,义气的人容易被认可。

所以,第一次见王佐时,毛主席只带几个随从熟人,算是“单刀赴会”。赴会的地点就在著名的“双马石”。

一见面,王佐就被毛主席单身赴会的勇气和独特的气质所震撼。

接着,毛主席给王佐讲解民族大义,声称双方目的是一样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

说到这里,毛主席告诉王佐,要送给王佐70条枪。这下子,彻底击中了王佐的内心,这毛委员太豪横了吧,毕竟,枪支难搞啊!

王佐那里只有六十多人,毛主席给了七十条枪,一人一支枪还有富余。如此,王佐一下子认可了毛主席等人,同意工农革命军在山上驻足。

(2)毛主席派何长工,解决了王佐的大事

虽然,毛主席等人获得了王佐的初步认可,但总是有疑虑,担心王佐变心,毕竟,王佐和袁文才不一样。

王佐的思想比较陈旧,虽然有着“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思想,也曾经参加农民运动,但因为常常不下山,对新的思潮了解并不多,至于加入中国共产党,那还无从谈起。

从这点来说,王佐和共产党员袁文才的思想还是有差距。

为了让王佐心悦诚服,毛主席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派何长工辅佐王佐。

何长工一肚子墨水,人还很聪明,他和王佐团队接触过程中发现,王佐一直有一个心事:他非常痛恨“尹道一”。

尹道一是谁?是个地主武装的头。

当时,在井冈山周边有四个地主武装:东为尹道一,南为萧家璧,西为贾少提,北为萧跟光,号称“四大屠夫”。

尹道一是七县民团总指挥,是王佐的死敌,王佐不仅打不过这人的军队,亲侄女还被尹道一杀害了。

何长工知道这事后,给王佐出了主意:让王佐和尹道一开战,然后假装不敌逃跑,引敌军入工农革命军的包围圈,然后全歼敌人。

王佐拍手称好。

很快,计划实施了,尹道一的军队中计了,尹道一被斩首。

王佐看到尹道一的头颅,一连扇了好几个耳光,可见对其恨意很浓。

因为这件事,王佐算是彻底认可了工农革命军。

后来,王佐还主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头看那段历史,毛主席真是个大才,做事真高明,他不强攻井冈山,全靠智取,几番操作,毛主席赢得了袁文才、王佐的认可,并扎根井冈山,建立了红军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或许,这就是伟人的出众之处吧,长于整合资源,而不是靠简简单单的“打打杀杀,明抢暗夺”来壮大队伍。

佩服!

0 阅读:17

翠彤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