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主席乘军舰到安庆,突然指示地方书记:照顾他家一下

今人说古 2024-05-30 07:12:31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成为新中国最高领袖的消息,随着新中国成立的广播,传遍大江南北的大街小巷。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亲朋故旧,写信问候之余,索要官职好处。该如何回信,怎么处理这些关系,是个不弱于打一场大仗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当,将引发一些不必要的负面舆论。

一视同仁,那肯定不行,因为其中有些是为毛主席提供帮助、为革命做过贡献的人,这样做是很不公平的。所以,毛主席选择“区别对待”,具体来信具体分析。这样做的首个问题,就是工作量巨大,必须要用心劳神地阅读一封封来信,回忆写信人的身平,思索如何答复得体合适。

《毛泽东年谱》中记录,新中国成立后的数年时间里,毛主席给不计其数的人复信过,他们所提的要求,大都被毛主席否定;他们与毛主席的交往,毛主席都记得,并在复信中追忆感慨。

对于那些对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人,或是对革命有巨大贡献的人的遗属,不用他们提,一向不爱搞特殊的毛主席,一旦知道了,都会给予特殊照顾。

1953年2月,毛主席乘坐洛阳号军舰,巡视长江中下游,观察各省的发展情况。2月20日晚上9点左右,军舰停靠在安庆长江,毛主席让随行人员,安排时任安庆地委书记的傅大章上来。傅大章汇报完安庆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后,毛主席主动提起一个人,“陈独秀”。

他说:“安庆是陈独秀的故乡啊,听说他还有一个小儿子生活在安庆。如果他在政治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你们当地政府要主动帮忙,给予解决。”这和很多网传的故事不一样,毛主席并非被人告知,才了解到陈独秀之子的情况,并作出特殊照顾的指示。

毛主席对陈独秀后代的情况,还是早就了解的;准确点说,是到安庆之前,就做足了功课。

任何一个了解陈独秀、知道陈独秀的人,都不会觉得毛主席这样做,是故意“搞特殊”。更何况,陈独秀与毛主席之间,有着一份“师生挚友般”的情谊。

陈独秀大毛主席14岁,陈是毛很长一段时间的精神领袖、学习楷模。两人的神交,源于新文化运动。当时陈独秀是这场运动的总司令、旗手,毛主席还只是个有点文采、在长沙有点名气的学生领袖。

两人初次见面,是在1918年8月。那时毛主席虽组织和帮助不少人赴法勤工俭学,但是自己却没有走出国门,甚至迫于生计,在北大图书馆找了份管理员的工作,勉强在北京立足生活。这时的他,物质是匮乏的,精神却是相当丰富。

他在图书馆里,见到了仰慕已久的陈独秀,并进行了简短的交谈。毛主席兴奋得对杨开慧说:“我今天见到陈独秀先生,他的见解精湛,敢做敢为。我在北京接触不少人,他给我的影响恐怕是最大的。”18年后,同斯诺讲起这段往事,毛主席依旧有些心潮澎湃,肯定陈独秀带给他的巨大影响。

那时毛主席在北大图书馆,能得到的平等对待少之又少,不少学者见他身份低微,不屑于跟这个带有浓重湖南口音的年轻管理员交流。但陈独秀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毛主席早期对陈独秀推崇备至。

毛主席曾说,与陈独秀的三次会面交谈,帮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毛主席正式走上政治舞台,也有一部分陈独秀的提携。他们两人共事过一段不短的时间,毛主席对陈独秀有了更加真实的了解。偶像光环渐渐褪去,毛主席意识到陈独秀是个理论家,实干不太行,更不能带领我们新生的党,找到一条能够成功的革命道路。

对陈独秀,毛主席从来都是实事求是,客观评价,批评他的错误,也没有忽略他的功劳。陈独秀有两个儿子,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因27年大革命失败而牺牲。建国后生活在安庆的,是陈独秀的小儿子陈松年。

在收到毛主席要“照顾帮忙”的指示后,傅大章立即安排有关人等去处理此事。陈独秀为革命牺牲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立即被确认烈士身份,并授予烈士证书,交到陈松年手上。陈松年还得到每月30元人民币的补助金,发放至他去世。

这笔钱在当时是笔巨款,帮了在窑厂工作的陈松年家许多。毛主席百忙之中想到陈独秀,并给予的帮助,让陈独秀的后代感恩于心,永世难忘。

0 阅读:111

今人说古

简介: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