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精明是灾难

开扯吧 2023-10-19 17:03:51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让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东西,这不是危言耸听,故弄玄虚的标题党。

开始之前先讲一个听起来很有道理,很多人并不太理解的词汇: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抱残守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不开玩笑的讲,其实很多人并不理解其中的内涵。我们今天通过两人的故事,讲讲其中的真实含义。

第一个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前我们见过朱元璋的故事。讲的是朱元璋一个乞丐出身的人,既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没有学习培养,怎么样就有统帅千军万马,一统天下的能力呢!

很多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说是天赋异禀,神人下凡。那一期我们讲的原因是,朱元璋在做乞丐和做和尚的过程中,掌握了洞悉人心,把握人性的超强技能。所以驭人之术,洞察事物发展的能力,超乎寻常。

教员曾经对中国所有的君王,作战能力做过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把这些帝王军事能力进行排名的话,唐太宗李世民排第一,明太祖朱元璋排第二。可见朱元璋的军事能力,不容小觑。

可是你去看看明史,或者是现在的电视剧,自媒体,朱元璋一生最荣耀的战役,不是和元朝蒙古人作战。而是和同为造反的南汉王陈友谅的鄱阳湖大战,算的上是朱元璋一生中的巅峰之战。

这场战役很多人都看过,朱元璋能够胜利的原因,不是他的战斗力有多强大。而是用了计谋把陈友谅骗进入一个埋伏,然后打了陈友谅一个措手不及。通过阴谋诡计获得的胜利,这和历史上战神项羽,军神李世民靠自身强大的战斗力,直接面对面的干翻对手,在战场上获得胜利是不一样的。

可能有人说了,这是大战,兵不厌诈,在战场上只要能消灭对手就可以了,能赢就是好将军。 当然我们没有诋毁朱元璋的意思,我们要讲的是,这种耍阴谋诡计的手段,朱元璋一辈子都玩的炉火纯青。

他不光是打仗用这一套,他用人,也搞这一套。比如朱元璋请刘伯温,朱元璋让孙炎第一次去请刘伯温,结果是刘伯温不来。又派孙炎再去请,刘伯温送了孙炎一把宝剑,孙炎对刘伯温说:剑应该送给天子,让他去平定天下,做臣子的不能收。又把剑还给了刘伯温,此举刘伯温对孙炎另眼相看,然后,孙炎又写了一封信,详细说明了其他枭雄都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打天下,只有朱元璋是为了天下百姓,是真正的救国安民之主。刘伯温看了后很感动,才答应出山,孙炎把刘伯温送到南京,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为请到刘伯温为自己效力,他没有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因为他明白,刘伯温原来是元朝的高官,怎么能看上朱元璋这个没文化的乞丐呢? 所以找一个文人孙炎去请刘伯温。孙炎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文人,这样的人都愿意追随朱元璋,那说明朱元璋还是有明君的资质。

所以你看朱元璋对人心的洞悉,理解,不是普通人能比的。

如果你去看了朱元璋的故事,你就会发现,这种故事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说他造反成功之后,准备在南京称帝,可是他头上还有一个天下共主的小明王韩林儿。小明王是天下所有对元朝造反人的一杆大旗,他是最高权威啊。按道理讲,推翻元朝之后做皇帝的就应该是韩林儿,朱元璋最多封王拜相。怎么也没有你做皇帝的份啊,你如果直接做皇帝,从道德伦理上也很难服众。

这算是给朱元璋出了一个难题,但是这种难题,难不倒朱元璋。后来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就派人去接小明王来南京称帝,天下打下来了,你来当皇帝吧。 就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嘛,然后接小明王坐船回来的路上,船沉水了,小明王和接他的人都淹死了。

那你想天下人能不怀疑,你朱元璋肯定就是幕后主使,为了自己当皇帝。然后朱元璋就演戏大葬小明王,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来,如丧考妣。

其实就给天下人看,我情深义重,这事是个意外,不是我害的你,实际上明白人都心知肚明。 你看这也是耍聪明,阴谋诡计,朱元璋的拿手戏。

更多的例子我们就不讲了,你带着这个视角去看,什么蓝玉案,李善长,徐达,冯胜,等等的开国功臣,基本都是被朱元璋用各种计谋手段弄死。

可以说朱元璋把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用到了顶点,俗话讲,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他基本是一点也没留,为此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就是开国功臣集团全部被屠灭,朝廷实力大减,他的皇位还没传给儿子,太子朱标就挂了。 很多人认为这是报应,因为朱元璋杀人无算,当然这个不足为凭。

最现实的报应是,他死之后不久,他四儿子燕王朱棣就造反了,四年之后就干掉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当上了明成祖,朱棣能造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功臣集团被朱元璋屠灭殆尽,让朱棣抓到了机会。

所以你看,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所有聪明,都用在为自己捞好处,保护自己的一己私利的时候,往往会给自己子孙留下灭顶的灾难。

朱元璋就活生生的例子,他打下天下之后,把朱家子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享受荣华富贵。给明朝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老百姓苦不堪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这么来的,等到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上台,天下到处都是造反的。

造反的人对老朱家子孙是恨透了顶,造反大军每到一个地方,就是去屠灭当地的朱家王爷,朱家子孙。 据说在明末清初,朱元璋的子孙被杀的有一百多万,你看朱元璋聪明用尽,给子孙留下祸根,被屠杀殆尽。

很多古话很多人听着好像有理,但是真正去解释这些东西,很多是理解不了的。

这就是道家的理念,在我们的文化里,有一种公平,不求满,不求极致的好。因为古人明白,杯满则溢,月盈则亏。好到极致,就是祸。

这个道理西方人是不懂得,比如犹太人,他们总是在规则之内,自己认为合理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结果就是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到处被人驱赶,遭人不待见。

讲到这里,我们就要讲一个东西,规则。很多人认为讲规则,大家都能够公平,因为规则面前一视同仁嘛。

实际上哪里是这么回事,比如说朱元璋,玩心术谁玩的过他,同样的规则下你赢不了的。这就好比赌博,你是一个普通人,对方有透视能力,大家都遵守规则,他没有违规,可是你也赢不了。

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就会发现一件事,没人和这个有透视能力的人玩牌了。因为你太聪明了,牌技太好了,老赢钱,不输钱。虽然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你也没有违反规则,但是我们不给你玩了。

这种就是小聪明,那你可能会问,那什么是大聪明。很简单,这句话也来自道德经,利万物而不争。

比如说太阳,每天发光发热,照射万物,而不所求什么。水一样,不为私利,无所求。

人其实也一样,比如说木匠鼻祖鲁班,发明了锯子,而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无私的分享给世间,让所有人都享受到他的发明带来的福利。

当然现在还有一个大神,马斯克,把自己搞出来的很多专利,直接免费分享给同业者。他原话是,保护专利没什么用,他希望通过分享,让整个行业发展更快,造福人类。

从这里你也看的出来,如果一个人的所有聪明,不择手段用在获取自己的一己私利上,最后必然反噬自己,或者损害到子孙身上。

如果你做的事情是造福众人,你放心,这个福报就算你没有得到,你的家人也会受益。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曾国藩,现在很多人把曾国藩视为成功学那一套,其实不是。

曾国藩和中国历史所有人都不同的一个特征是,他认为笨是一种优势,他说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那些本本分分踏踏实实,看起来笨笨做事的人,能战胜所有好用投机取巧的人。

这在我们的文化里,是一个很不能理解的东西。我们都希望通过巧妙,找寻一些技巧,走一些捷径,遇上一些贵人,然后获得成功。现在叫弯道超车,你看西方发展几百年,我们搞技巧,另辟蹊径超越他们。 曾国藩死后100多年了,还是这种思路,熟悉工业,科研的人都明白一件事,这些行业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干出来的。

回头去看看,一点都没错,我们曾经很多的所谓超越,有多少最后是骗局,是笑话。最典型的就是拿别人的芯片,抹去标签,说是自己研发的。

所以曾国藩提出,笨是一种优势,当然这里不是笨蛋是优势。而是讲,不管你聪明,不聪明,稳扎稳打,踏踏实实做事很重要。 实实在在的为人处世,本本分分的做学问,做事业,不要总想着自己聪明,投机取巧,为私利通过自己的聪明不择手段。

马云曾经讲过一句话,金融的本质是信任。

当一个聪明人和一个笨笨的人站在你面前,笨人的优势就是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因为笨人不太会骗你,而且因为笨,大概率骗不到你。

所以为什么说,人有一些缺点其实不是什么坏事,不用逼自己做一个太完美的人。古人讲大智若愚,太精明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太漂亮的女人往往一辈子不如意。红楼梦讲,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如果说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不妨偶尔也失误几次,失败几次让别人觉得,能够让人接近,被人接受。 在不停为自己捞私利的时候,不妨网开一面,给别人留一点汤喝。

不至于你倒霉的时候,人人对你喊打。

规则只是一个规定,公道的极致是,大智若愚,人心的公平,不是所谓的规则。

24 阅读:401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