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媛毛彦文两遭爱情之苦,至交上门“求婚”:你嫁给我姑父吧

奇葩历史观点 2024-06-14 09:06:28
前言:

民国因处在封建与先进两种思想的交汇、碰撞的时期,因而发生了许多缠绵悱恻、肠回气荡的爱情故事。

民国有这样一位佳人,她为初恋如痴如醉,与追求者纠缠许多年,却在最后嫁给了比自己大28岁的同学姑父。

这位陷入三段感情旋涡的传奇女子就是民国名媛毛彦文。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毛彦文出生在浙江江山县毛氏家族中,其父叔都是秀才,开过布庄、酱园,是当地有名的乡绅。毛彦文是家中长女,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深受父母疼爱。

三、四岁时,毛彦文被送去了外婆家,与大舅之子朱君毅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朱君毅在家族中排行老五,因此毛彦文也称他为“五哥”。

毛彦文受五哥的影响很深,七岁时她本可以在家族塾馆中念书,却因祖母一句“女子读什么书,又不考状元”生生断送了她的上学梦。

毛彦文(中)

后来还是考上清华的五哥与几位回乡学生,借西河毛氏宗祠开设江山“西河女校”,她才得以获得知识,并在结业后被保送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讲习科,还获得了师资。

受五哥影响的还不止上学这一件事情。毛彦文在八九岁时,父亲在生意场上结识了衢州布店老板,两家关系甚好,又见子女年龄相近,便决定结为亲家。

当时毛彦文年龄尚小,根本不知订婚为何物,欢欢喜喜地按照大人的指示完成了订婚仪式。直到到西河女校读书,经过几位教师的点拨,她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会嫁给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陌生人。

朱君毅

毛彦文突然醒悟,却又不知如何处理,只得把心事说给自己最崇拜的五哥听。此时朱君毅也向毛彦文表白说:“你放心,五哥是不会让人把你抢走的,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毛彦文情窦初开,从小受五哥影响,此时又听五哥的表白誓言,当下就将自己的心交了出去。她决定听从五哥的意见,对父母包办的婚姻提出抗议。

1914年,毛彦文的婆家找上门希望两家尽快结婚,然而却得到了毛彦文决定退婚的消息,怒不可遏,当下要让毛家赔偿。毛家自知理亏,花了许多钱才为女儿善了后。

少女时期的毛彦文(后排右)

在退婚后,朱君毅立即上门提亲,两家父母深知儿女意向,也就答应了此事。但朱君毅尚在清华读书,又即将出国留学,结婚事宜也暂不考虑,只等朱君毅回国后再商议。

1916年,朱君毅出国前送给毛彦文一枚镌有自己英文名的清华毕业纪念别针,作为定情信物,并嘱咐她一定要等自己回来。

毛彦文正沉浸在爱情的美好中,幻想着与五哥在一起的生活,却丝毫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段感情自此就已经走向了终点。

毛彦文

在分别的前期,毛彦文一个月就能收到五哥一封信,到后来两月收到一封信,但到最后信件寥寥无几。此时毛彦文只以为五哥太忙,仍旧没有意识到五哥已经开始冷漠。

1922年,毛彦文得到了五哥回国,并应聘成为南京东南大学教育系教授的消息,高高兴兴地转入了金陵女大,只等五哥工作稳定后就迎娶她进门。

可是,毛彦文左等右等却等来了五哥的一纸退婚书。

朱君毅

当看到五哥退婚的理由,毛彦文更是心肝俱碎。朱君毅的信中告诉她,在美国留学的那些年,他的婚姻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认为她并不具备自己择偶的条件,因此提出和平分手。

毛彦文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几年,五哥就变心了,想到她这些年在钱财上一直供五哥,心里更是悲愤。

感觉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和欺骗的毛彦文,决定与五哥一刀两断,还请来全国教育会副会长朱其慧和教育名流张伯苓、吴宓等人作证,这段感情才终于结束。

毛彦文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在毛彦文与朱君毅的感情走到尽头时,另一个人闯进了她的生活,此人是朱君毅的同窗好友吴宓。

吴宓出生于陕西泾阳安吴堡的乡绅大户,1910年考入清华后与朱君毅成为同桌。朱君毅与毛彦文交往的信件,他都一一阅览过,十分羡慕朱君毅有这样的表妹。

赴美留学时,吴宓另一位杭籍同学陈烈勋见吴宓文采斐然,将来前途无量,便有意将自己的妹妹陈心一介绍给吴宓。

吴宓

吴宓当时认为自己其貌不扬,不易吸引女性,好不容易有人示好,心里自是欢喜。但有人建议他先了解一下对方,然后再做决定是否要交往。于是,为了弄清陈心一的真实情况,吴宓就请朱君毅帮忙,让毛彦文在暗中为他打探。

毛安稳与陈心一是杭州女校的同学,对陈心一多少有些了解,便向吴宓如实介绍了陈心一的情况。吴宓收到信后,感觉并无讨厌,便答应交往。

1921年,吴宓与陈心一在上海举行婚礼,毛彦文也算是半个红娘。可这段由毛彦文暗中帮衬的婚姻,却仅仅维持了8年就结束了,原因是吴宓爱上了毛彦文。

吴宓和陈心一

陈心一也曾极力挽留丈夫的心,奈何吴宓不肯回头,只能离婚。然而在离婚后,吴宓也没能追求到毛彦文。

毛彦文在与朱君毅的感情受挫后,就无意于其他男子。她也不知为何吴宓会对自己情有独钟,故面对吴宓的追求,她并不打算回应,吴宓心有不甘,仍坚持不懈。

或许是吴宓的坚持打动了毛彦文,也或许是年龄渐长,她也想有个归宿。在1930年11月,毛彦文终于答应了吴宓,并邀其赴美结婚。可吴宓的意见是要毛彦文到英国,否则暂不讨论结婚事宜,等回国再说。

毛彦文

在之后的半年里,两人就赴美还是赴英僵持不下,后来好不容易毛彦文准备结婚,吴宓又对另一个女子动了心。

让吴宓移情别恋的人是卢葆华,投稿吴宓主持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得以与吴宓相识。可吴宓却是单恋,卢葆华对他并没有半点好感,他的追求又泡了汤。

吴宓追求卢葆华的事情终究还是被毛彦文知道了,她悲伤的同时也在庆幸自己没有冲动嫁给吴宓,否则即便结了婚,也要闹到离婚的地步。

吴宓

在经历过于吴宓的感情波折后,毛彦文只感觉精疲力尽,再也不愿意踏入情事了。但就在这时,她在湖郡女校的至交朱曦从天津赶来看她,突然向她“求婚”:“你嫁给我姑父吧!”

毛彦文对朱曦的话感到哭笑不得,觉得好友简直在乱弹琴,但在认真思考后,她却觉得未尝不可。原来,朱曦是朱其慧的侄女,朱其慧去世后,其丈夫熊希龄就一直单身。

为了让毛彦文答应,朱曦还动员了熊希龄的女儿熊芷撮合,熊芷挺着五六个月的身孕,千里迢迢从上海到北京当说客。

毛彦文结婚照

在认真考虑过后,毛彦文轻轻点了点头,答应了。

毛彦文之所以答应嫁给熊希龄,出于两种考虑:其一,毛彦文觉得熊希龄比自己大28岁,以后也必然不会嫌弃她年老色衰,更不会中途变心;其二,毛彦文热心教育,熊希龄也指望她协办北京香山慈幼院,彼此心愿不谋而合。

1935年2月,毛彦文和熊希龄在上海结为夫妻,这段婚姻维持了两年时间,以熊希龄病逝香港结束。

毛彦文和熊希龄

毛彦文与熊希龄虽然只度过了两年时光,但毛彦文的后半生几乎都在熊希龄的影响下生活。她也再未结婚,一直到1999年去世。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才子配佳人是人人都追求的理想。但事实证明,不是只有才子才能配佳人,只要真心相爱,即便两人之间隔座山也能像愚公一样将它移走,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0 阅读:39

奇葩历史观点

简介:奇葩的历史奇葩说